信任的美味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按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如今却有一碗免费的面条,慷慨地摆在饥肠辘辘的食客面前。我敢说,这碗免费的面条里,多了一味作料。
“朋友当你遇到困难,我们会伸出援手,本店免费提供一碗热面。”3个多月前,闫玉强夫妇在自家面馆门前摆放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这句话。这家面馆位于合肥汽车站附近。目前,有50多位因为丢钱包而身无分文的人,在这里免费享用过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这份信任的面条来源于今年年初,一位顾客吃完面后露出难色,说是无钱付账。闫玉强大方地给这位顾客免了单。一位40多岁的男顾客目睹这个场景后,在结账的时候多付了300元钱,特意嘱咐闫玉强,这就算他提前买面条,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一碗饱含善心的免费面条,看似与普通的面条没有不同,但要煮出它们的美味,信任作为一味作料,就像盐一样,不可或缺。从此,闫玉强夫妇把这种香甜味道保留在面汤里。更多人加入信任面条的烹制,有些顾客在付钱时,刻意不要老板找零。
那些丢了钱包的路人,在无比困窘的时候,捧上一碗冒着热气的面条。他们没有付钱,但是支付了信任。这碗面条如此香甜,是因为它添加了金钱买不到的作料,可以吃出生活的质朴味道。
童年的苦味
孩子本该拥有心爱的玩具,但是9岁的梦婷却像一件随时可能被扭坏的玩具。
梦婷趴在地上,双腿绕过后背,脚伸到头顶。大部分时间,她与其他几个孩子靠折叠自己的身体博取别人的欢笑。他们在上海一间酒吧里表演柔术。
从河南开封农村漂泊到上海,梦婷甚至都记不清是哪年的事情。她和同伴是被父母“租出去”的,连同被“租”出去的还有金子般的童年,就像他们被折叠的身体,已经变形。
“家里孩子多,穷,养不起,就想给孩子找个活路。”孩子的父母似乎有足够的理由。
在贫穷的借口下,亲情扭曲成租赁关系。父母在合同上签字画押,孩子的童年就成了可以置换的商品,沾上了铜臭味儿。在这场交易中,甲乙双方都是获利者,他们甩开天然的抚养义务,或者赚得盆满钵溢。只有童年在折损,以及童年应有的附加值——健康、自由和享受教育的权利被轻慢。快乐和亲情显然是奢侈品。
儿童节就要来了,但对于这般童年来说,可以想见的最可悲庆祝方式是,在原本属于他们的节日当天,这些孩子却在为取悦别人而扭曲自己。大上海深夜的酒吧里,酒味和烟味弥漫的半空中,还有童年的苦涩在暗暗发酵。
城市的怪味
一座城市究竟有什么味道,按理说最有发言权的是市民。因为他们生活在这里,每天都在咂摸着其中滋味。但是一直以来,城市却被搬上一个又一个奇怪的菜单,并按照口味分门别类,旁边还注明这道菜的分数和排行。
比如,城市的“人情味”,变成“十大幸福感城市”评选;城市的“文化味”,恰逢“最有文化城市”竞争;漫天飞的评比不一定能发掘出城市的品味,反而混杂在各种鼻子里,倒是成了怪味。
在近日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的117项行政审批项目单子里,10个评比达标表彰项目也在取消之列。其中释放的信号是,应该给品类繁多的评比降降温,除除怪味,尤其是行政味。事实上,这股清风不是现在才开始吹起来。早在2007年,在一次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风暴中,67个国务院部门和各地区共清理出评比达标表彰项目72860个。
仅看这些已经取消的行政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数目巨大。各类民间的评比也不计其数。被评比的对象,不仅有城市,还有乡村,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评比表彰的美好初衷是激发政府和社会的动力。不过,如果评比只是为了评比,城市争着戴帽子,官员赛着挣脸面,其中消耗的金钱和人力,甚至被权力捞走的油水,就像变怪的气味一样,淹没在评比的口号声里。
陈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