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山东微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褚新来到张波的卫生室。“看看我把什么带来了!”褚新从手提的纸袋里掏出一张奖状,在胸前展开。对着张波和记者,他念起来:“张波同志被评为‘济宁市百佳文明市民’,特发此证,予以表彰”。张波穿着白大褂,在褚新左边几步远的地方站着,探着头想看清奖状上的字。等褚新念完,他接上一句 :“过奖了。”
张波是山东微山岛上的一名乡村医生,百佳市民表彰大会举行时,张波在岛上忙着出诊,没参加。1996年7月,济宁医学院专科毕业一年后,张波回到家乡微山岛,成为一名乡村医生。行医17年,他坚持先看病后收费,被称为仁医。今年,他还荣获第十七届“山东青年五四奖章”。
拿过奖状,张波又回到办公室。病人在办公室的长椅上等着,一个接一个。
73岁的张才凤正等着打针。他戴着深蓝色布帽子,裤子和黑布鞋上粘着泥。因为感冒,张才凤已经打了5天针。在张波这儿,6天针打完后才结账,“我还不知道多少,百十块钱吧。”
微山岛上有14个村,每个村都有卫生站。张才凤住在5里外,自家村也有卫生室,可他总是愿意翻座山来找张波看病。说起张波,张才凤就一个字:“好!”他说张波这儿不用担心假药,医生护士的服务态度也好。
身边人问他名字,张才凤耳朵背,半晌才听清,支支吾吾地说“我不识字”,他一抬头看见张波便说:“张波知道!”张波过来帮他解围。“张才凤,他户口上加入合作社的时候叫了张才凤,档案里叫李乐文。微山岛小,4000多户,大部分人我都认识,家里我都去过。”
病人一个接一个,这天上午,张波看了100多个病人,中午还出了诊。
“昨天夜里都没怎么睡觉,习惯了,农村就这样。”张波说,渔民要下湖劳作,不是急病也要急治。每天早上五六点,病人就来到卫生所准备看病,看好了病好下湖,不耽误一天的工作。
微山岛上有大量渔民,收入不固定,不能及时付清医药费。张波就往本上一记,等他们一季鱼卖了,有收入时再来还钱。这些年,因为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留守老人也多了起来。对待他们,张波往往也是这样,先记账看病,等年轻人回来再还钱。
5月16日,李宪军的儿子来给张波还钱了。
上个月,李宪军的心衰突然加重,张波知道卫生所的条件无法治疗,给他打了药就联系救护车转院。李宪军的儿子在新疆打工,张波便把一个皮包给老人拿上。
这个包常年在张波桌子旁放着,包里常备着3000元现金和一大沓卫生纸。他说,很多急症病人身上不一定带够钱,送去岛外医院要备着点儿。卫生纸是为了在车上时吐痰擦拭等,用着方便。
张波从抽屉中拿出一沓A4纸,那是各村村民的账本。每本的封面上他都手写着村名,里面一行一行都是村民赊的账,少到三五元,多到七八百元,还了的就用圆珠笔划掉。
2011年年底,张波做过一次系统整理,当时总共被欠43万元。为了维持卫生所的运转,张波贷了60万元的款。
“我也没算,都不谈钱,大部分最后都自己来还了。”为了维持卫生室的运作,这些年张波一直四处筹钱。1999年他开始养殖螃蟹,后来又改养鱼,规模扩大,雇了六七个人经营,去年利润分了6.8万元。张波的父亲现在年过八旬,养殖的事一直由他替张波打理。张波的姐姐一家跑船运,张波入了股,每月都能拿到一笔分红。张波借款就靠着这两个经营项目,他一时还还不上本金,就依靠着这两样的收入填利息。
张波家还有两个孩子。“我没怎么顾孩子的事。”他顿了几秒,“唉,这是个大问题。”张波的女儿今年13岁,在枣庄上初二,儿子5岁,才刚上幼儿园小班。
“很亏欠,特别是俺闺女。”女儿的家长会张波一次也没参加过,就因为学校的家长会总在中午开。张波如果去开家长会,就一中午不能接诊。学校又喜欢把时间安排在周末,这更让张波为难:周六、周日中午是病人最集中的时候。
张波现在的理想是再开一家疗养院。他在岛上呆了17年,看着微山岛上的年轻人一个个走出去,剩下许多无人照料的老人。“岛上1.5万人,得有5000人出去打工,还有60岁出去打工的”。留下的有些是孤寡老人,有些卧床不起。随着坐诊越来越忙,如果没有提前打电话来,张波一般没时间去看望这些老人。但这件事却在张波心里埋下了根。
“我以前不敢说,恐怕办不成。我那天看报纸,政府还能给点钱,我觉得机会来了。”
2005年,张波奔着一级卫生院的目标准备翻盖3层楼房。后来他骑摩托车出诊的路上出了车祸,脑出血、颈椎骨折,村民听说了自发筹钱,又义务出工,帮他把这栋未完工的卫生室盖完了。后来因为已经有了一家乡卫生院,批不了第二家一级,房子的二三两层楼就一直空着。
张波计划着,这些空出的地方日后可以布置上床位,用来照看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国家一张养老床位一年能有四五千元补贴,在这个基础上他再想办法解决伙食、洗衣等生活问题,就可以把经济困难和无人照料的留守老人集中到卫生所来,包揽老人们的生活和医疗问题。
张波希望今年就能把这件事做成:“我来给他们看病,我来照顾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