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23日晚公布了2013年抽检发现的120批次镉超标大米,其中由湖南厂家生产的多达68批次,涉事厂家来自湖南14个市州中的8个。
从今年2月至今,广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陆续曝光部分流入市场的镉超标大米,来源于湖南益阳、攸县等地。为何水稻大省湖南遭遇前所未有的大米安全危机?面对“新华视点”记者的追问,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就有关情况核实了近三个月仍旧没有明确答复。受损的农民、停工的米厂、忧心的公众,仍在浓重的“镉霾”中茫然等待。
信息公布扑朔迷离
不知道还是不想说?
米主产区为何出现镉超标米?还有哪些品牌的稻米曾被检测镉超标?怎样避免老百姓被镉大米伤害?
“新华视点”记者早在2月底就向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提出采访要求,得到的答复是“正在进行核实,一有结果立刻对公众公布”,或“你把电话留下,一有消息就通知你”。三个月过去了,记者未得到其他任何回复,联系湖南省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求采访时,均被告知“请联系食安办”。
5月21日,湖南省攸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当地三家涉事米厂镉超标相关情况。新闻发言人说,涉事米厂原料购自当地,已经责令其停产整顿;攸县空气、水的质量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涉事企业周围10公里内没有重金属企业。
值得玩味的是,只有半个小时的新闻发布会未容记者提问,新闻发言人念完稿子便匆匆宣布结束。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毅说,土壤遭到重金属污染是导致稻米镉超标的直接原因,主要是镉伴生的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和含镉工业废水违规排放造成土壤镉污染,加之土壤酸化,增加水稻镉吸附,另外种植的一些水稻品种富集镉。施用含镉量高的进口磷肥也是一个污染源。
5月23日,记者再次致电湖南省食安办要求采访,仍旧未获回复。
镉污染源成未知数
不确定性成最大担忧?
在曝光镉超标的多批次大米品牌中,多个品牌的来源地是湖南益阳、湘潭等地。然而记者前往镉大米产区采访时,当地农民对镉污染几乎一无所知。
“我的合作社流转了8000多亩地,分布在好几个乡镇,它们有没有被污染,我完全不清楚。”湖南湘潭县一位种粮大户告诉记者。一些当地农民还向记者表示,自己家里也有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身体并无异样,种了几十年地,从来没有听说过“镉超标”。记者在湖南攸县大同桥、石羊塘等涉事米厂所在的镇也没有看到污染企业。镉污染源到底在哪里?
然而,记者就镉污染源问题联系湖南省环保厅和农业厅要求采访,湖南省环保厅表示,他们的土壤污染数据也还需要国家环保部的审定,在国家环保部未正式公布具体数据之前,他们也不能擅自公布。湖南省农业厅则表示,最好由省里统一召开发布会通报具体数据。
其实有关湖南部分地区的灌溉水及耕地被重金属污染的信息早已经不是秘密。2012年底,湖南省农业厅曾披露,全省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总体已呈现出从局部污染向区域污染发展、从城市郊区向广大农村发展的趋势,2009年全省城郊区、工矿区和污水灌区的产地安全调查以及相关数据初步估算,全省被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5%。
污染源的不确定性已经开始影响到湖南大米市场。数据显示,截至4月19日,自2月媒体曝出湖南上万吨镉超标大米流入广东以来,湖南省商品粮库存已超过320万吨,相当于2012年湖南全年粮食产量的十分之一还多。
“企业仓库要么空空如也,要么爆满。”湖南湘潭县君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陈益民说,无粮的仓库是不敢再收粮,爆满的仓库是粮食销不出去。
土地污染应普查并公布
污染源急需切断
这次广东公布的超标大米中,也有来自广东本地和江西、广西等地,可见“镉米”并非湖南独有。如何避免镉大米流入餐桌伤害人体健康?多位政府部门人士和专家对记者表示,“镉米”问题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只是相关部门目前并未高度重视。
朱毅说,政府当严控农田菜地的镉污染来源,普查公开土地镉污染值,因地而异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改种其他不富集镉的水稻品种,或者玉米等其他不富集镉的农作物,将不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污染土地改种园艺作物,切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的路径,同时对污染区农民的血镉、尿镉进行普查监测。
我国粮食多是小规模种植,粮食来源多而杂,粮食加工户从粮库或者农民手中购粮时,合格、不合格的粮食在收购的第一道关便混在了一起。
广东省某政府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处一位执法人员说:“在不能短时间内完全修复污染土地的情况下,可以在稻谷收购环节增加一道镉含量检测,把收购来的镉超标稻谷和合格的稻谷分开储存和利用,严格限定镉超标大米、稻谷只能用于工业。设立这样一个检测项目并不难,单个镉项目检测只需几十元成本。”
他还说,国家应当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对于因镉超标而受损害的农民、粮库、粮食加工者、经营者进行合理补偿,解除其后顾之忧,从而减少铤而走险的投机行为。
(记者李柯勇 周勉 阳建 欧甸丘)
新华社长沙5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