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5月2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霞客风采

杨勇:对这个世界很好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5月29日   08 版)

    正讲述着他在青藏高原考察时的故事,杨勇忽然抬起头,“嗷”地学了一声熊叫,这位54岁的汉子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作为第五届“中国当代徐霞客”称号的获得者之一,杨勇曾多次穿行于青藏高原无人区,自主设立了数十个生态观察点。对于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他有着自己的认识:“青藏高原是一个调节器,是众山之主、大河之母,关系到了30亿人的生存”。他计划着建立一个青藏高原生态气候变化的模型,通过它去了解青藏高原生态变迁的进程和机制。

    在实地考察中,高原上艰苦多变的环境时时考验着杨勇,但他却没有因此退缩过。“真相总是等待着去破解,这是冒险的动力。”

    一次考察时,杨勇打算开车到湖对岸去,水位线上涨淹没了原有的退缩痕迹,由于判断不够,杨勇的车队驶进了一个大水坑里,车门难以打开,水一点一点灌了进来。最后,他和另一名队友用铁钎砸碎后挡风玻璃才救出两名被困队友。“自然环境就是这样子,非常多变。”当被问到以生命为代价的探索是否有价值时,杨勇很平静:“如果不是盲目的,那么应当是有价值的。”

    对于自然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却不打扰它应有的秩序。杨勇说,在青藏高原上,车在行进中偶尔可以看到受惊的母熊领着小熊奔跑。渐渐地,小熊跑不动落下了,母熊只在远处观望。车子一点点靠近小熊,但车上的人却始终没有走下来。“一方面,我们去贴近它,觉得很好奇,一方面又不打扰”,杨勇解释到。

    “有树就爬,有洞就钻”,杨勇形容儿时的自己是调皮捣蛋鬼。出生在军人家庭,他从小就喜欢拆雷管、拆炮弹。因为这些,小时候的杨勇没少挨揍,但探索的喜悦和动手的快乐常常让他忘记受惩罚的滋味。

    一次,他听一个战士说有一条碗口粗的蛇爬进了仓库里的防潮洞,小杨勇很快赶了过去,跟着钻进了防潮洞,“当时我就是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我不害怕,也不知道要害怕”。说起这些,杨勇手舞足蹈,神色中难掩少年的得意。

    杨勇的儿时是在凉山度过的,他的家安在悬崖边上,而悬崖下便是滔滔的金沙江。“大人吓唬我们不能去靠近,下面有龙公,会把人吸进去”。他观察到,有时候,大人们不得已得到崖下去,通常都要带上干粮,两三天以后才能回来。“当时就是感觉很神秘,感觉地球是平的,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是世界的边缘,悬崖下面是另一个世界,有一种向往”。杨勇不止一次地提起小时候对自然的好奇和向往。当被问到现在的探险是不是要圆儿时梦想时,他停下来,想了想:“有一部分吧,但更主要的是好奇”。

    “我是个双面人”,杨勇说道。“一方面我的学习成绩很好,虽然经常转学,但用不了多久我就会成为那个学校的第一名。另一方面,我又非常调皮捣蛋”。高考时,杨勇填报的志愿是考古学,却机缘巧合地成为了一名地质学系的学生。尽管两门学科千差万别,但相同的一点是这两门学科都需要很多的实地考证,需要有旺盛的探知欲。

    当乘坐的大巴行进到宁波白溪水库附近时,杨勇时不时地向车窗外的大片水域张望,饶有兴致地向当地导游打听起了白溪水库,那架势,随时准备下车考察。

    沿着水库两岸的山崖走进去就是游览目的地浙东大峡谷,一路上,杨勇时而用手摸摸岩石,时而望向对岸裸露出来的山崖,还向大学生记者介绍着山崖边的岩石以及地貌形成,“这些都是以前古地震崩塌留下的”,“这些是花岗岩,像这个的纹理比较粗,那个的纹理比较细”。

    习惯观察,随时记录。游览的路上,杨勇常常举起相机拍照,但照片的内容却不是他自己,而是这些自然的景物。正闲聊着,他忽然向前跨一步,端起相机,躬下身来,为身边的花岗岩留下照片。在他身后不足半步,就是碧波万顷的白溪水库,荡漾开去。

    (南开大学 潘倩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5月29日 08 版

重走霞客路 青春再出发
第五届“中国当代徐霞客”语录
杨勇:对这个世界很好奇
做大地的“执着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