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黄河科技学院(以下简称“黄科院”)的杨保成博士入选教育部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他是河南省10名入选者之一,也是全国民办高校中首个的入选者。杨保成的入选,是对他在黄河科技学院发起成立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三年内承担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充分肯定。
“引进一个专家,带领一个团队,建好一个学科”。没有杨保成博士的回国,就没有纳米材料研究所,也就不可能在全国民办高校中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引进了周小佳教授,建立了物联网实验室;引进徐可博士,“区域经济学”迅速建成省级重点学科……这样的例子,在黄科院还有很多。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大学最宝贵的财富,高水平的学科专业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核心特征。作为一所民办本科院校,黄科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引进与培养并重,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根本保障。“只有教师过硬,学院才能独树一帜。要破解民办高校的发展瓶颈,就要把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第一要务来抓”,董事长胡大白如是说道。
海纳百川,人尽其才,能力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董事长胡大白非常欣赏蔡元培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思想开放,百家争鸣”的办学思想,她认为,“黄河科技学院需要教授,但不仅仅是教授”;建校以来,她一直高度重视从企业、研究院所乃至党政机关单位引进有丰富教学、科研、管理经验的人才。来自不同单位的人才汇聚到黄科院,各种思想观点、学术见解相互碰撞,激发了教师队伍的创造力,也有利于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沟通,促进了校企之间、校所之间的协同创新。学院还发挥民办高校机制灵活的优势,深化人事机制改革,把工作业绩作为考核与晋升的主要标准,一批“有胆有识有成绩”的年轻人快速成长为领导干部。30岁出头的学生处处长兼团委书记陆竹棠深有感触,“这里没有论资排辈的现象,更不会压制年轻人的成长,一切以成绩说话,能力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以感情暖人、以事业引人、以待遇留人。栽好梧桐树,不愁凤凰来。孙然锋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在就业去向上有很多选择,但他最终选择了黄科院。为什么选择这里,他说,院领导重视人才、爱惜人才、嘘寒问暖,解决了他的工作与生活难题,让他十分感动。而且,研究所拥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出类拔萃的创新团队。为了支持他的工作,院领导还投入巨资购置了先进的实验设备,迅速建成了国内领先的实验平台。这些条件能够帮助他迅速取得突破。谈到这里,孙博士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对此,董事长胡大白说道,“一台电子显微镜有5万元、10万元的,但学院花了300多万元买了最好的。我们不但要让学生享受到最好的教学条件,也要给教师提供最好的发展平台。”院长杨雪梅指出,学院不但要以待遇留人,更要以事业引人,以感情暖人,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创造有利于人才辈出和人尽其才的环境,帮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也正是众多青年才俊争相来校工作的重要因素。
培训立体化、体系化,倾心关注青年教师成长。为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学院制定了一系列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培训、学术交流、在职提高学历的政策。一是建立了学历与技能培训体系,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取得职业资格资质,在经费上给予报销,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二是完善任职培训体系,岗前培训、教学艺术培训、业务技术培训等,从不同方面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三是搭建对外交流培训体系,选拔优秀教师到国内外高校或教育机构研修,比如余莉丹、李利平等多名教师先后到美国肖特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做访问学者。
学院还不断改善教师薪资、福利待遇,修建了经济适用房、青年教师公寓、专家楼、教师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每年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经费,积极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茁壮成长。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百余项,科研项目数量和层次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均居于领先地位。运动训练专业教师宋晶晶的论文被2012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收录,作为全国民办高校首位入围者,她应邀参加奥林匹克科学大会并出席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受到了普遍关注。
正师风、铸师魂、争当“师德标兵”,学院将“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的办学愿景融入到师德建设的全过程,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在全校形成了“正师风,铸师魂”的良好氛围。一是健全了教学评价机制,让学生评价老师,从制度上引导良好师风的养成;二是大力宣传师德典型,展示优秀教师的闪光点,在全校教师中掀起了比学赶超、争创先进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了一批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
王丽华老师担任医学院所有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工作压力很大。生活中,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都需要照顾。但她却从没缺过一节课,从没迟到一分钟。孩子会唱很多首儿歌,会背很多古诗,竟然没有一首是她教的。
刘治旺老师数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备课,认认真真讲课,不断创新教法,把枯燥的课程讲活,把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兴趣也激活了。2006级法律系一名学生经常旷课,刘老师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找他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坚持给他补课。在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这名学生不仅顺利毕业,还成功创业。
经过近30年的努力,“人才强校工程”现已取得显著成效。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235人,外聘教师559人,外籍教师30人。专职教师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45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562人;拥有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标兵等荣誉的教师125人;拥有工程师暨教师等各类“双师型”教师632人。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得到全面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已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打造民办大学核心竞争力
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是打造高水平大学的核心特征。杨雪梅校长说,加强学科建设是打造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对于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意义。黄河科技学院近年来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平台,创造学科价值,在学科建设上走在全国同类高校的前列。
发挥优势,围绕需求,凝练学科方向。学院依托工科的优势,确定了“重点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急需、师资团队实力强、人才培养有特色的强势学科”的建设思路,选择“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与信息系统”、“区域经济学”作为重点学科。发挥民办高校体制灵活的办学优势,整合校内各方资源,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基础设施、设备、资料投入,全力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
打造团队,汇聚学科队伍。打造高水平的学科团队是学科建设的第一要务,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根本保证。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后备带头人以及学科骨干的选拔和培养;加强重点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组建力量雄厚、条件完善的科研创新团队。以2012年为例,以柴远波博士为带头人的“物联网底层无线传感网络应用技术团队”被评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无线与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团队”被评为市级科技创新团队。目前,学院现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两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3个,其数量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高起点、高投入、高标准,构筑学科平台。构筑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建设平台是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院在平台建设上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集中力量,持续加大投入。电子信息技术实验中心、数控技术综合训练中心、广播电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型高分子光伏材料工程技术中心获批为河南省教育厅工程技术中心,“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被评为郑州市重点实验室。
经过不懈努力,黄科院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2012年,学院建成了“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填补了河南省民办高校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空白。到目前为止,学院已经建成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与信息系统”、“区域经济学”3个省级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音乐表演、护理学等5个省级特色专业。在河南省民办高校中,省级重点学科及省级特色专业建成较早、数量较多。
卓有成效的学科建设,推动了黄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综合能力,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不断凸显,进一步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学院现有工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设有工学、医学等九大学科门类;56个本科专业,31个专科专业。“学科门类齐全、工科优势明显、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特色”,由于学院紧密围绕国家的需要、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需要来设置专业,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就业率连年都保持较高水平。同时也由于突出的办学实力和显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学院最近又被批准成为教育部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战略研究试点高校。
经过近三十载的奋发图强,黄河科技学院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民办高校发展之路,正以更为自信的姿态、更为坚实的步伐,迈向高水平民办大学的目标。
(赵效锋)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