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领导表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各类招聘会上,2013届应届毕业生普遍反映工作难找。
就业难早已不是新鲜话题,政府、高校、企业一直都在为此努力。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是个复杂难题,对于高校来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才能真正地为学生就业“保驾护航”。大学对于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科专业的教学来实现的,因此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强化专业建设、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应用能力,是打造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为了充分了解当前形势下,高校如何寻求这一途径,近日,笔者走访了位于国家示范性软件基地——大连软件园中一所颇具IT专业特色的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之所以引起笔者的关注,是因为在辽宁省教育厅今年3月公布的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市场营销、会计学5种本科专业的综合评价结果中,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在38个参评专业中紧随东北大学与大连理工大学位列第三,英语本科专业在41个参评专业中排名第七。作为一所发展历程不长的民办高校,能够与“211”及“985”高校一同名列省级前茅,足见其专业建设上取得的成绩。
专业建设的活力源于产学合作。依托东软集团IT产业优势和IT应用型办学特色,紧跟产业变化、通过与企业的密切交流,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近于产业的发展趋势。该校每年邀请企业界的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的研讨,根据产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将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技术应用融合到教学课堂中来,保证学生所学即为产业前沿的知识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学内容滞后于实际应用和企业需求的问题,使学生更能够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电子工程系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最年轻的系,直至2008年,才有首批毕业生。虽然设立时间不长,但却是该校在看清了全球信息产业中微电子市场的巨大规模和发展趋势后做出的颇有前瞻性的决策。经过近几年在学科建设、教学模式上的积极探索,该系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果。2008年,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英特尔落户大连不久,就通过一个月的笔试和面试,从该系录用了30余名毕业生。因为符合甚至超出了企业的用人要求,英特尔大连芯片厂对东软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予以好评:“东软学生超出我们的预料,在很多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充满自信、富有责任感,团队意识强,动手能力十分出色。我们期待能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有长期的合作。”每年6月份,电子工程系都会有一批在校学生被送往英特尔等企业实习,实习合格的学生最终都会在毕业后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2011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围绕国家的物联网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增设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我们认真分析了物联网的人才需求特点和技术体系,结合学校的产业优势,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精神、能够从事物联网工程的设计、实施、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副校长郭权介绍说。
同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第二批辽宁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为辽宁省重点产业集群“大连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该校与区域产业的融合度进一步加强。
2012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又根据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和智能技术产业需求,申报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该专业是教育部为迎接21世纪的科技发展而设立的试办专业之一,不仅培养目前高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而且将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和转型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撑。该专业在国内最早由北京大学开设,目前国内高校学历教育每年培养出的该专业的毕业生人数比较少,还远不能满足市场的大量需求。而该校是辽宁省第三个开设该专业的高校。
除了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确保学生“所学即所需、所学即所用”,为了使学生能够高质量就业,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还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面向就业市场需求,开设企业定制班,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学校曾开设“惠普班”“东软班” “阿尔派班”等多个企业定制班,让学生在校时就成为企业的“准员工”,毕业时能顺利就业。而部分专业的“顶岗实习”也使很多学生实现了高质量的就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走进企业工作,成为企业的准员工,毕业后不仅直接就业,还可能因为在企业工作期间表现出色而获得更高的职位和薪酬待遇。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学校教育-企业一线人员培训-企业顶岗实习-就业”这样一条完善的专业人才“生产线”,实现了“毕业即就业”。校企间的无缝对接,不仅有利于学校人才“端对端”的输出、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而且使企业顺利得到所需人才,极大节约了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成本,形成了企业、学生与学校互动互惠的良性循环。
自创建以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始终坚持“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实用化、国际化、个性化”的IT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在“创新思维、产学融合、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思路下,对学科及专业不断加大建设和改革力度,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公司录用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学生,经过4个月的培训,他们表现得很好,名列前茅。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定位比较准确,将主流技术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课程,能够紧扣IT行业需求。”中软公司人力资源部这样评价。
据悉,截至2012年底,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很高,学生就业质量也逐年提高。10余年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已为社会输送了25000名IT人才。这些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遍布于国内外的各类IT企业中,为社会创造着价值,为产业发展注入着动能,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亦由此实现了教育服务于学生、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教育创造社会价值的大学社会功能。
笔者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教务部了解到,未来,该校各专业将根据学校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依托行业和区域产业,通过与行业企业及其业务应用领域的产学对接,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职业面向定位和专业发展定位,推进按专业招生,重特色培养,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主动适应国家、地域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闻秋)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