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竞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理科出身的父母从小就向他灌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生性腼腆的他跟很多独生子女一样,听从父母的安排: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做作业,再就是择师培优。
一次,在去青少年宫培优的路上,从阶梯教室里飘出的一首乐曲深深吸引了戴竞。他久久不肯离去。母亲告诉他,那是萨克斯经典名曲《回家》。
戴竞告诉妈妈自己很想学习这个乐器,父母商量后认为孩子的兴趣不能打压,但为了不影响学习成绩,他们约法三章:只能把乐器当成一个爱好;不得耽误学习,该培优必须培优;一个月限定只能学习一次。
随着时间的推移,戴竞进步飞快。父母发现儿子的天赋,主动对当初的约法三章作了调整,并托人引荐到湖北交响乐团国家一级演奏家及首席双簧管手胡芳那里学习。
戴竞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胡芳老师家上课时,老师演奏乐曲的神态,那种醉心于音乐之中的眼神和动作至今萦绕在脑际。
为了陶冶戴竞的音乐情趣,一有演出机会,胡芳就给戴竞购票,让他到音乐殿堂去感受美妙的音乐,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为了音乐,读高一的戴竞第一次违背父母的意愿:晚上偷偷关上门将作业放一边,拿起曲谱,逐节逐章地小声练习。他的想法很简单:学习成绩下滑了,再提出自己的想法,父母自然会接受的。
由于把心思都放在了音乐上,戴竞的成绩很快开始下滑。2008年7月,马上就要读高三了,戴竞向父母提出:报考音乐学院,改学双簧管。
父母当时就懵了,并坚决反对——决不能为了考学而去学音乐走捷径,哪怕考不上好大学再复读也在所不惜。
戴竞说出心中的想法:音乐是自己要用一生去实现的梦想。讲道理的父母慢慢地接受了孩子的想法。在作出正式决定前,慎重的父母还是请了大学教授考核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学习音乐的料子。
戴竞如愿以偿地学起了双簧管,感觉自己真正踏上了追逐音乐梦想的道路。“音乐教会了我怎么与人沟通与人交流,如何保持心中的平静。”戴竞说。
戴竞开启了自己的双重学习旅程:既学习各种文化课程,又要到武昌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他从不叫苦叫累,每天重复学校——武昌——家的三点一线,经常学习到凌晨一两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戴竞成为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一名新生。
进入大学后,戴竞并没有丝毫放松,依旧勤学苦练,因为他有自己的理想——到国外深造学习。戴竞知道,要出国英语成绩必须过硬,必须向更多的老师求教,必须要放弃节假日的休息加班加点磨砺自己。
除了上课,戴竞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琴房度过的,每天雷打不动坚持训练6个小时。同时,他主动走向社会,参与各种演出。2012年中欧青年交响乐团面向全国招录团员进行中欧巡演,戴竞不负众望,顺利成为中欧青年交响乐团的双簧管首席。
与此同时,戴竞没有放松出国的准备工作。今年4月,他收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获得了为数不多的每年3.5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戴竞说,梦想的前面是新的梦想。去美国除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外,他还计划攻读博士学位,力争成为一名出色的双簧管演奏家,走进奥地利金色大厅奏响音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