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6月0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学生对不公的“理解”让我忧心

吴梅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6月05日   02 版)

    “当时我真的很得意,只顾着笑,还要拍照留念。完全没有留意到它哭了。是因为疼吗?还是怨恨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游戏。如果钓鱼的人,嘴里也含着鱼钩来搏斗。输了的鱼,是不会流泪的。”以此段话为材料,以“公平”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评论文章。

    一个多月过去了,上次模拟考试的这道作文题,仍不时地纠缠着我,让我这个高三语文老师无法释怀。在阅卷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对这段材料的认知是“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公平是强者才有权说的,公平的内涵是强者才能赋予的,弱者没有要公平的权利”;所以,“弱者的眼泪是卑微的,哭能换来公平吗”,“弱者只有蜕变为强者才是王道,才能将公平定义修正为自己的权利”;更有甚者言称,“这个世界人民都向往公平,可是公平本身就是错误的”。

    出题的人看到这些答案,一定会郁闷不已。这段材料出自台湾作家几米的《照相本子》一书,这段话之后还有一句结语——“我把鱼钩含在嘴里,心里开始对鱼说抱歉。”出题者故意删掉了这一句,或许是希望由学生来表达这种情怀与反思吧。遗憾的是,学生都没有这种愧疚感,相反,他们对于跟一条鱼讲感情、讲眼泪表现出了些许不可思议。

    老实说,我被这些文字震惊了——不是因为它偏离了“标准答案”,而是因为包裹在这些言语背后的处世之道,以及对于现世“不公”理所当然的接受。这些满脸稚气率真的孩子,从哪里获得了如此冷峻近乎冷酷的认知?我努力地跟学生们讲,这个社会确实有很多不公,但我们的社会不该是弱肉强食的社会,我们该对公平有敬畏与信仰,并为创造公平而付诸努力,可很多学生不理解。他们说不是经常讲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法则吗,我们在社会上遭遇的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这个社会什么最重要?是每一个人对于社会的理解方式,这些理解方式会转化为行为选择。没有绝对的公平,这固然是真理,可为什么没有人给学生强调相对的公平总是存在的,公平正义毕竟是人类孜孜不倦的最高追求。如果自身是弱者,从励志的角度来说,眼泪没有用,哀求没有用,要为自己的权利去抗争,要自立自强,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我们的学生觉得不公平是常态,是必然,那么我相当怀疑,当他们成为有话语权的人之时,又怎么会有打破社会不公的决心,有改变不公平的制度的动力?

    当然,学生的心灵像白纸一般,涂画上怎样的色彩终究是成年人的责任。反思孩子们所生活的环境,老师说得再好,抵不上社会真实的轻轻一击。之前爆发的种种学生的恶性事件,不就是社会丑恶影响孩子的有力证明吗?

    或许,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社会管理者,潜意识里并不愿意让学生认识到公平公正的意义与价值。毕竟,鼓励学生追求公正,可能会促使学生张扬自己的权利,不利于学校的各项管理。想想我自己,在面对某些要“公平”的学生时,不也时常将其驳斥回去吗?

    现实生活里,有着太多丧失底线的妥协,很少看到真正“仰望星空”的信仰,务实势利的教育,反过来又催生着冷酷无情。率性、天真,并非总等于幼稚,它孕育着改变的可能。我真的不希望我的学生就这么早早地“成熟”,向一切非正义的东西缴械投降。没有对公平的信仰,大家对不公平、不公正习以为常,并以自我的狡黠顺从迎合,我们的社会会成为什么样子?其实,我们既是问题的一部分,也是解决问题的一分子,对于公平公正,只有你从心中信仰,敬畏它的存在,它才可能真的存在。

吴梅花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6月05日 02 版

少些专家估算,多些官方公开
大学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重要吗
重视引进“海龟”不应忽视“土鳖”
“福利房”走了!“保障房”来了?
学生对不公的“理解”让我忧心
别拿实验室的传说忽悠消费者
男人的教育试验田由何而来?
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