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超过100美元,一季度盈利1100万美元,一季度销售4900辆,单车售价超过10万美元……出身于硅谷的特斯拉近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超级旋风,受到全球消费者和资本市场的热捧。甚至有投资机构预测,特斯拉的股价将达到200美元,成为汽车行业的“苹果”。
现在,这股“特斯拉旋风”即将刮过太平洋,吹向中国市场。日前,该公司负责人对外表示,特斯拉即将开启中国征程,旗下的首家销售店将落户北京,选址建店工作正在进行中。与此同时,特斯拉也在中国成立了正式的销售公司。据悉,特斯拉今年将新开25家专卖店,比2012年的13家提升一倍。值得注意的是,这家从车型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到最终零售全部都由自己包办的公司,在市场销售方面也复制了苹果垂直销售的模式,在全球范围修建自己的零售体验店。
据悉,特斯拉是一家坐落于硅谷的生产电动汽车的科技公司,成立于2003年,至今刚好10年。成立后,特斯拉与英国莲花汽车合作,在路特斯的基础上开发了首款豪华纯电动跑车Roadster,这是全球首款由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的汽车,其电动机最大功率可达215千瓦,最大转速达每分钟6000转,百公里加速仅需4秒。另外,由于特斯拉采用的是小电池包、多电池阵列的电池管理系统,因此,Roadster的续航里程高达394.3公里。
尽管Roadster的售价高达10.9万美元,但上市后还是受到社会名流的追捧,谷歌的拉里·佩奇、eBay的杰夫·斯科尔、好莱坞的乔治·布鲁尼等都是特斯拉的车主,甚至有媒体戏谑:“特斯拉的客户名单几乎就是一张全球财富榜。”
Roadster让特斯拉名噪一时,但真正让其热销并实现盈利的则是Model S。这款风靡全球的车型,今年第一季度就卖出4900辆,销量力压奔驰S系、宝马7系、雷克萨斯LS和奥迪A8等竞争对手,跃升为美国豪车市场之冠。特斯拉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年计划售出两万辆Model S。另外,特斯拉还计划在2016年之前推出一款价格低于4万美元的电动汽车,销售目标为20万~30万辆。
对此,业内人士质疑,特斯拉一开始走的高端路线是正确的,大打环保和个性牌,赢得富豪们的青睐,因为这些人并不在乎花多少钱。但是,一旦市场定位下探,很难复制其在高端市场的成功。即便售价4万美元,在美国也相当于普通中高级车的两倍价格,这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并不是太容易的决定。
一边是资本市场的追捧,一边是业界的质疑,特斯拉到底是神话,还是被神话?
据介绍,除了电机之外,特斯拉的锂电池、软件开发、变速器和轮胎等都采用全球供应商,其合作伙伴主要包括松下电器、瞻博网络、直觉软件和横滨轮胎等。其中,作为电动车的关键组成部分,特斯拉采用的是松下“18650”锂电池。在充电方面,如果在充电站,只需半个小时就能充到可行驶240公里的电量,在未来两年,这一速度还有望被加倍;如果使用220伏特的插线口充满电大约需要充电3个半小时;如果在驾驶途中没电了,还可以使用一套手提式便捷充电器来为车提供电力。
创新、便捷高效和精准的定位,以及电池管理能力,是特斯拉目前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它和苹果的相似之处。但特斯拉还很小,即便一年两万辆的销量,也不足以支撑其成为影响全球市场的国际汽车公司。今后能否将成功进行到底,则取决于更多的外在因素:整个电动车产业的推进速度、电池在安全和品质方面的突破、消费者对电动车产品的接受程度等。
可以说,现在购买特斯拉产品的富豪和名流,更多是出于作秀和宣传的需求,他们对于电动车产品是否安全、可靠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些问题则重要得多。因此,特斯拉要想成为汽车界的苹果,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整个电动车行业的发展,需要电池技术的突破,也需要消费者对电动车认可度的提升。
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案例是菲斯科——这家同样来自美国的主打高端市场的电动车制造商,成立于2007年5月9日。2011年,菲斯科推出一款四门四座的增程式电动跑车卡玛,该车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5.9秒,最高时速为125英里。该车凭借专有的Q-Drive动力总成,总行程可达483公里,能够在零排放的纯电力驱动下行驶80公里,然后再依靠低排放的混合电力行驶403公里,百公里平均油耗仅为2.4L。为卡玛进行充电也很简单,只需在110伏、220伏或240伏的插座上完全充电6小时,就可以完成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10~12年。
卡玛推出后,也曾一度引起美国富豪和社会名流的追捧,包括比尔·盖茨以及当红歌手贾斯汀等都是这款车的车主。尽管该车售价高达11万美元,但截止到目前,卡玛已售出2200辆左右。然而,由于冷却风扇缺陷召回,以及通用沃蓝达的起火事件,导致美国本土对电动车行业从大力扶持转变为保守研发,美国政府也封锁了准备提供给菲斯科的5.3亿美元贷款,导致菲斯科后续产品计划被推延,卡玛也一度停产。
此外,由于高昂的开发和制造成本,在资金链断裂之后,从去年7月开始,菲斯科就在申请破产的边缘挣扎。此后,包括中国的东风汽车、吉利汽车、万向集团和香港“小超人”李泽楷掌舵的太平洋世纪公司都对收购菲斯科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却至今未果。据悉,最大的阻力在于美国议员曾表示反对中国公司收购菲斯科,防止技术流入中国。
菲斯科的悲剧会不会在特斯拉上重新上演?并非没有可能。都需要高昂的开发和制造成本,资金链非常脆弱。最重要的是,电动车作为全新的技术和产业,特斯拉要在产品品质和安全上慎之又慎,一旦出现任何一起安全事故,危机就将不可避免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