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6月0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冰点时评

很多人还没学会如何表达愤怒

曹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6月06日   02 版)

    近来,“护士ICU内扇女童耳光”事件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再度引爆医生群体和公众的争议,进一步撕裂了两个本就对立的群体的情感。贵阳一名两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后遭护士数次扇耳光,次日死亡,贵州省卫生厅迅速介入,认定当班护士违反护理规范。当事医院很快表示道歉,开除当班护士,先行补偿死者家属20万余元。

    愤怒平息之后,冷静下来的公众开始反思被情绪所遮蔽的问题:护士为什么要扇孩子的耳光?其动机何在,利益何在?事发之初,就有很多医生在追问这个问题,只不过这些冷静和专业的声音,都迅速淹没在一边倒的慷慨激昂中。

    为什么ICU内的护士会扇术后女童的耳光?是日常积累的恶习,跟病人家属有深仇大恨,还是生性变态?无法解释其动机。一些医生怀疑媒体造假,称护士拍打小女孩是全麻后查看病人意识的方法,想不出护理人员除了医疗需要之外,还有其他原因要打患者。一个医生解释说:在抢救心跳停止的病人时,有一个动作是拳击胸前区域,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抢救动作,但在一般人看来,这个动作就是给病人胸口一拳。有网友还质疑,网上“扇耳光的视频”有被加速和剪辑的痕迹,即使是很轻、很正常的拍打,加快播放速度后,可以模拟出很重的击打效果。

    当然,这些专业质疑也只是一方意见,真相如何还须权威部门的调查和鉴定。但舆论初期的愤怒判断,显然是粗暴的,轻易就被情绪牵着走了,相关部门的处理决策轻易就迎合了网愤。

    类似“护士ICU内扇女童耳光”之类容易挑逗起公众道德愤怒的信息,在网上比比皆是,人们一次次被这种“刺激性挑逗性信息”所击中,一次次地集体愤怒,然后又一次次地遗忘,下一次又掉进同样的情绪陷阱中。网愤汹涌,讨伐声滚滚,攻击谩骂声随处可见,很多人很容易就像易燃易爆品一样,一点就着,以无限愤怒表达自己廉价的正义感,最后却被证明是没脑子的乌合之众。

    虽然网络上到处是愤怒,许多社会新闻传播的也是各种愤怒的情绪,可不得不说,很多人还没学会怎么去表达愤怒,而是将其降低为一种粗鄙的情绪宣泄,异化成一种低素质、没素养的表现。

    愤怒,本应是一种高贵的情感。面对强者对弱者的欺凌,你愤怒地挺身而出救助弱者;面对公权力违法强拆公民住宅,你愤怒地站出来阻止蛮霸的行为;面对未经正当程序和正义拷问的恶法,你愤怒地以实际行动去推动废除恶法;面对颠倒黑白者你勇敢地说出真相,面对是非不分者你大声地坚守真理,面对“多数人的暴力”你毫不畏惧地为自己独立的判断辩护,这些愤怒都值得尊重。因为愤怒并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是别人情绪的操纵品,而是自己独立思考后而作出的判断,也许略显偏激,甚至有些情绪化,但它是经由思考后的产物。

    而网上很多愤青,之所以被称为“愤青”,就因为其愤怒并没有过脑子,纯粹是本能的反应,很容易被人操纵。莫名其妙地砸中国人自己的车,就因为头脑发热被人煽乎;莫名其妙地把矛头指向某个群体,就因为当事人被贴上了强者标签,完全不顾具体事件中的是非曲直;杀气腾腾地使用网络暴力,就因为被标题中的描述所激怒,完全不顾具体新闻事实。这种愤青根本不会愤怒,或者说根本不是自己在愤怒。曾有人批评“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如今又有人就网络现实来反思“中国人为什么如此生气”,这并不矛盾,其根子在于不会生气不会表达愤怒。我尊重经由独立思考后的愤怒,却鄙视那些不经过大脑思考的愤青。

    避免那种戾气式的愤怒,一个方式是,当面对一个让你觉得很荒诞、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时,别急着愤怒,而多问句“为什么”。比如“护士ICU内扇女童耳光”,如果多问句“为什么”,就不至于情绪失控,不可思议之事,其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纠葛,没我们想象那么简单。多问句“为什么”,就是设定一个距离,让自己与情绪有了隔离,从而能冷静下来。另一方面要学会“抽出身份想象”,比如面对这个“护士ICU内扇女童耳光”,如果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患者,很容易带着受害的想象,听不进医院和医生半点儿意见,如果能克制“替患者维权”的正义想象,尝试站在第三方去看问题,思考会客观很多。

分享到:
大学毕业生就业究竟有多难
很多人还没学会如何表达愤怒
城管施暴时,警察在干什么
电商征税应做到“听到最少鹅叫声”
征求养老意见别忘了沉默者
解决“老大难”不能总靠“老大”
“你不办事我就办你”的霸气从何而来
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