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6月0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新兵在抗震救灾中“无声成长”

袁钰 章俐军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6月07日   10 版)

    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

    灾情就是集结号。成都军区某团第一时间接到出动命令,笔者也随官兵们一道,紧急开赴抗震一线。

    在救灾部队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入伍仅5个月,新兵训练完毕下到连队刚满48天,他们就是该团的300多名新兵。在救灾战场上,他们黝黑的面庞、粗大的手指、麻利的动作,让人很难相信这就是入伍不久的新战士。

    是什么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的?救灾之后,几位新战士用亲身经历讲述了在芦山抗震救灾中“无声成长”的关键词。

    关键词:紧急集合

    讲述人:十一连 靳攀 22岁

    4月20日,星期六,早上刚出完操回到宿舍就感到天旋地转,宿舍里的东西不停地往下掉。“地震了,快跑!”班长杨凡大喊一声。我的思维还停顿在前一秒,班长拽着我就往楼下跑。随即,值班员吹响了急促的集合哨。以往最怕听见哨声,今天却感觉来得如此及时。我们冲下楼去,平时总喜欢抱怨的王老兵也不再抱怨这是“催命哨”。

    在楼下避震时得知,离我们100公里左右的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很快,哨声再次响起。连长宣布上级命令我们立即出发参加抗震救灾。整天抱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我,终于遇到机会了。连长给了我们17分钟收拾东西,领取装备。

    回到宿舍,大家忙着收拾东西。因为平时有些随意,我忘了昨天晚上脱下的迷彩裤放哪里了,急得我满头大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战友们一个个都背着背囊去了集合场,我却还在找裤子。

    “稍息——立正!”17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值班员开始整队,这时我才在床下找到裤子。一边穿裤子,一边踉跄着冲向集合场。连长来不及讲评我,但他还是用余光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也算是对我的批评。

    我们很快就上了车,向芦山方向赶去。在车上,我一个劲儿地问自己:为什么连集合都赶不上?以前总觉得战争很遥远,今天才发现,战争离我们只有17分钟的距离,甚至更近。车队离营区越来越远,大门口那幅“能打仗、打胜仗!”的标语渐渐模糊。但是,它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我心里。

    关键词:徒步奔袭

    讲述人:一连 陈铖 19岁

    到达芦山县城后,得知太平镇灾情严重,团长带着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太平镇。一路上,山上滚落的沙石不断地击打着汽车顶棚。车棚每响一下,我们的心都要“扑通”一下。

    山路越走越窄,车速越来越慢,不久便停了下来。“前面塌方,公路被埋,奔袭前进!”离太平镇还有15公里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下车步行。

    每深入灾区一步,道路就越艰险。一处处塌方把盘山公路截成几段,余震中枕头大小的飞石不断滚落,但这些都没能挡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我的体型有点胖,平时训练有些吃亏,每次跑5公里就像是炼狱一般。奇怪的是,当听说要奔袭15公里到重灾区救人时,我没有一丝胆怯。心里想着:早一分钟到达,受灾群众就多一分安全。

    “快点、快点、再快点!”我心里不停地催促自己。脚上磨出了水泡,水泡变成了血泡,血泡变成了死茧,脚掌传来阵阵钻心的痛。

    看看走在前面的班长,他的脚就像安了弹簧,左躲右闪,身体格外轻盈。我想起了班长给我们讲的故事——“铁脚板”是怎么练成的。班长是有线兵,为了跑得更快,他每次训练时都要在腿上绑两个沙袋,渐渐地就练成了一副“铁脚板”,至今还保持着团5公里越野的纪录。班长总是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那时怎么也听不进去,此刻觉得这真是至理名言啊。

    为了转移注意力,我在心里默默地唱着歌。从“小燕子,穿花衣”到“今天是个好日子”,再到“寒风飘飘落叶”,我把所有我会唱和会哼的歌曲都在心里过了一遍。脚下的疼痛慢慢减弱,渐渐地感觉不到了。15公里,让我也锻炼出一副“铁脚板”,心里特高兴,就想找块空地使劲儿地跑个够。

    3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赶到太平镇。映入眼帘的是倒塌的房屋和一群手足无措的乡亲,他们看到我们的时候,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有一个老大爷还当场跪了下来。乡亲们都说,见到我们,就见到了希望。

    关键词:一份干粮

    讲述人:六连 杨明昇 19岁

    4月21日,来到重灾区宝盛乡,我惊呆了:房屋变成废墟,不时有瓦砾掉落;大山变成掉了头发的老人,青一块、黄一块。顿时,我的耳朵仿佛失去听力,只能看见受灾群众一个个不停地奔跑,穿着迷彩服的战友背着、抱着、抬着老乡行色匆匆。

    “赶紧走!”班长那熟悉而严厉的声音把我从“电影”中惊醒。我们班被编成一个救援小组,班长任组长。在我们班3个新兵眼里,班长是个“苛刻”的人,训练中喜欢挑我们的毛病,甚至我们还认为班长对我们有偏见。

    刚到凤头村水田组,一位中年妇女跑过来求救:她家3层楼高的房子成了危房,年仅10岁的儿子还被压在废墟下。没等妇女说完,班长就带着我们朝她手指的方向冲过去。

    果然,有一个小男孩被埋在废墟下不停地哭,额头上还有几处血迹斑斑的伤口。我们迅速刨开压着小男孩的水泥板,为了不伤到小孩,我们放下了手中的锹镐,用手慢慢地刨。眼看男孩就要救出来了,就在这时,房子又猛地晃了起来。“余震来了。”大家心里都意识到,可谁也没有走开。我依然蹲在地上不停地刨挖着,只是更卖力了。

    突然,房顶一根胳膊粗的木棒掉了下来。班长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冲过来将我推开,只听“嘭”的一声,木棒应声落地。在场的每个人心里都“咯噔”一下,心脏差点跳了出来。我用惊恐的眼神望着班长,班长只说了三个字:“继续挖。”很快,小男孩被救了出来。

    此刻的我很矛盾。以前看到班长那张黑不溜秋的脸总感觉他又在琢磨着怎么“收拾”我们,可现在我却时不时地想瞄他几眼。甚至班长的背影在太阳的余晖中显得有些高大,冷峻的脸庞还带着几分温情。

    今天一直忙到凌晨两点多,现在终于可以裹着雨衣躺在地上休息会儿了,这也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候。可我刚躺下就听到“咕噜”的声音。仔细一听,是从躺在旁边的班长的肚子里传出来的。脑海里很快闪现出晚上的一幕:大约7点过,班长把随身携带的干粮交给我,说太沉了,背着碍事,让我们3个新兵把干粮吃了,他还说自己已经吃过了。我们也没多想,当时已经饿一天了,就吃了。现在才明白,原来班长故意把干粮留给我们吃。我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一直流到心窝窝里。

    我想起了白天的很多场景:一根木桩两个人抬,一口清水两个人喝,一有危险他替我扛……原来,班长一直都深爱着我们。

    关键词:抢救财产

    讲述人:指挥连 武元勋 18岁

    作为90后的一代,平时的舒服日子过多了,以前看到当兵打仗、抢险救灾那些场景,觉得军人就是英雄。可真的轮到自己时,想的最多的却是怀疑:我真的能行么?

    4月21日10时15分,我们赶到宝盛乡中坝村溪口上组。年过七旬的老人王先华,儿女都在外地打工,家中房屋被震垮。她请求我们帮助她把装有现金和首饰的小布袋从废墟里挖出来。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冲进危房,大家一起用双手在瓦砾中刨找。

    正忙碌的时候,突然发现队伍里多了几个穿便装的陌生人。从他们干活的麻利劲上,我判断他们也当过兵。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某部的退伍老兵,特地赶过来救灾。从他们身上我认识到,军人的伟大在于铭记着自己的责任。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和他们一样伟大。

    手指蹭掉了皮、磨出了血,一股疼痛直钻心底。要是以前,我肯定早就叫出了声,但是今天我没有。整整往下刨了一米多深,小布袋终于找到了。老人热泪盈眶,连声说:“兵娃娃们,太感谢你们了!”班长说:“看见您,就好像看见我远方的妈妈一样,怎么能不帮忙呢!”这一幕不禁让我想起了母亲。记得刚当兵的时候,母亲告诉我,到了部队要好好干,锻炼自己。《士兵突击》里面的许三多说过,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我想,自己现在应该算是做了一点有意义的事吧。

    下午听指导员说,和我同在一个新兵连的吴晓峰冒着余震帮助老百姓抢运粮食时受伤了,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他恳求再让他救一个人,听到这里我差点流泪。我猛然间意识到:不管80后还是90后,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军人!

    从那以后,无论战斗在哪里,我都有了底气。我想,对我们新兵来说,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分享到:
钻地弹无法永久解决核危机
新兵在抗震救灾中“无声成长”
东海舰队用任务提升
管线兵野战输油能力
不给别人面子的“蓝军司令”
28年学用理论给一支部队带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