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豫晨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眼下她并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急于找工作。在她的规划里,实现自己的梦想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决定,源于一次“Up With People”的环球义工之旅。
2011年,李豫晨在新加坡学习交流期间,了解到一个叫“Up With People”的环球义工项目。该项目成立于1965年,每半年从全球招收100多人,一边环球旅行一边做义工。申请者需要向组织方交14000美元的食宿及交通费用,还需要擅长表演。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豫晨报了名,向组织方传送了一段自己唱歌的音频。“歌唱得一般,但评委们更注重申请者表达的激情”。没想到,她竟然获得通过并得到了半额奖学金。
得知她要当环球义工,父母有些犹豫,因为参加这个项目意味着要休学,可能影响毕业。但是李豫晨很坚持,“出国留学每年要20来万呢,而花比这更少的钱就能走遍许多国家。旅途中住在当地人家,免去了住宿吃饭的费用,还能与当地人深入交流,这样的机会很难得”。李豫晨做了顺利毕业的承诺之后,父母终于同意为她支付剩下的7000美元。
2012年,同来自不同国度的120名成员一起,李豫晨踏上了环球义工之旅,涉足美国、墨西哥、比利时、挪威、瑞典、芬兰、丹麦等7个国家。在半年时间里,她去戒毒所、监狱以及家暴康复中心等做心理咨询,也会去贫民区发放免费食物,还会去敬老院、儿童托管俱乐部等从事志愿服务。
美国丹佛是她此次环球旅行的第一站。“第一次做义工是在丹佛救济中心封装食物,把不同食品分类,然后整理装箱,活儿简单且机械。”李豫晨却觉得这份工作让她找到了“生命的激情”,“这比机械地读书强多了,虽然只是把食物分类然后装箱,但是我知道这确确实实能帮助很多人,心里充满自豪感”。
偶尔,这样简单机械的工作也让她怀疑,“我们在墨西哥南部一个小学前扫路,当地人说过几天就有游行,路又脏了,我们扫路还有什么意义呢?”旅行归来,再次回味时她明白了,“虽然大部分工作就是简单机械的体力活,很枯燥,看似没有意义,但它的象征意义大过它的价值,你会传达给当地居民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就是环球义工所传递的正能量——带给人们希望”。
一边做义工,一边旅行,这样的生活让她有些疯狂,“每天都不一样,今天会遇到什么,明天会遇到什么,都没有一个特定的答案。”李豫晨爱上了旅行,爱上了这种充满未知的生活。
同时,旅行中发生的故事,也常让她感到震撼。“在墨西哥超市,看到一群学龄孩子站在收银台的出口处帮顾客装塑料袋,他们只是为了得到顾客给的一点小费。这些孩子没有机会获得良好的教育,甚至没有美好的童年。”由此,她开始反思,“为什么总是那么多抱怨,总是不珍惜当下的生活。我们对大学的抱怨,或许是很多人,至少是这些孩子无法奢望的幸福。”
同行的盲人泰勒,更让她懂得了“感恩当下,活出自我”的道理。泰勒是波士顿独立音乐人,已拥有两张个人专辑。“他在任何场合都带着墨镜,开始还以为他是在张扬个性,后来才知道他是盲人。”泰勒的盲有些奇怪,他的黑色眼镜可以让他感受到微光。然而,那也只是偶尔。“每天早上对泰勒来说,都是一次审判,并决定他当天的视力。”李豫晨说,不过,泰勒的心情并没有起伏,他演奏的音乐依然动听。他的每一天都是一场赌局、一次冒险,泰勒始终选择怀着感恩的心情对待每一天难能可贵的光明,“不管明天怎样,起码今天我还能看见”。
“每个人都在为未来着想,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可未来真的能被安排吗?有多少人真正活在当下,活在自己喜欢的生活里?”李豫晨在博客中写道,20多年来,她都活在社会、家长制定的规则里,接下来,她要为自己而活。
6个月的时间,李豫晨走过了三大洲7个国家20多个城镇。在一个城市做义工,准备慈善演出,还要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这种状态有时也让她吃不消,“每天只睡6个小时,甚至没有时间联系父母”。疲惫时,“睡一觉,然后继续干活儿”,她发现人的承受能力随着困难增大而不断变强,“这也是一种收获”。
现在,回想那6个月的行程,她坦言,“半年的旅程,似乎大于20多年的经历:遇上了太多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难以想象的事儿,这些都深深地改变着我。”
在这次旅行之前,李豫晨常从书籍中寻求精神慰藉,也对旅行有过质疑:“既然精神可以冲破物质和现实的禁锢,为什么还必须去身体力行呢?”在历经环球义工之旅后,她明白了——活在当下,活出自我。
“世界是用脚步丈量出来的。”李豫晨将自己的环球旅行经历与感悟集结成了一本书——《把青春塞进旅行箱》。她说,旅行最大的魅力在于不经意的收获,从已知的世界中挣脱出来,在未知的世界里纵情高歌,也许就这样改变了自己的心境,也许就这样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目前,李豫晨正在新加坡机场短期打工。“接着去新西兰打工,去荷兰开花店,一定要学画画……”这是她对未来的规划。“现在世界都是我的舞台,我可以自由地选择去哪里生活。”
然而,在以前,这些对她来说,“简直不可想象”。
刚进大学时,跟大多数同学一样,李豫晨是一个乖乖女。“听课、做实验是生活的主旋律,偶尔也参加演讲、歌咏比赛等活动。”这样的生活单调且无趣,甚至压得她有点喘不过气。大学第二个寒假,拿到成绩单的李豫晨哭得很惨,只因几门专业课成绩低于80分。“完了,全完了,保不上研究生了。”当时李豫晨近乎绝望。
“现在看来,其实读研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不是我喜欢的生活。”忆起曾令她迷茫的往事,李豫晨显得从容多了。“没人敢去尝试第5条路,敢去遵从自己的内心。”她说:“工作并不难找,社会公认的‘好工作’难找。”
旅行改变了李豫晨。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留学,大学生毕业后的四大路子,李豫晨都选择了告别,“青春本来就不只4条路。”她说,她期待着未知,更拥抱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