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国际调查记者联盟(ICIJ)获得了由告密者提供的一块超过260G信息的硬盘。据分析,其中的文件里包含大量富豪级别人士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等“避税天堂”开设离岸公司及银行账户的记录,包括汇款、公司合并日期、公司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等数据和事实。超过170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的离岸资产浮出水面。
“避税天堂”再一次被国际舆论推上风口浪尖。
ICIJ的调查揭开了这个隐秘世界的一角。通过熟练而精明的律师和会计师的设计,建立高效严密的利益输送链条。通过在公司内部调整定价,跨国公司可以将利润转移到避税港,把成本转移到高税率国家来抵消纳税。
媒体曝光了一些啼笑皆非、违背常识的商品定价。而这些定价之所以如此离谱,其目的就是为了避税。
中国出口的1公斤卫生纸卖到4121美元,以色列出口的1升苹果汁卖2052美元,特立尼达出口的圆珠笔每支售价8500美元。
跨国公司煞费苦心建立了一套层叠复杂体系。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师们获利颇丰,为公司提供避税服务已成为一项巨大的产业。然而在世界反避税浪潮下,一些避税行为正受到“围剿”。
2012年,美国司法部起诉瑞士Wegelin & Co银行,认为其协助美国富人将12亿美元存在海外账户避税。2013年1月,Wegelin & Co银行承认有罪,其高管已经将非美国业务出售,并宣布关闭余下业务。
2012年9月,美国国税局向还在服刑的瑞士银行家伯肯菲尔德支付1.04亿美元,作为前者向美国政府提供举报信息的奖励。
2010年,德国北威州政府的税务稽查人员向线人支付250万欧元购买了非法刻录的含有瑞士信贷银行1107名德国客户名单的光盘。这些客户涉嫌以转移财产的方式,偷逃税款总额高达12亿多欧元。
新加坡也是一个离岸中心。5月14日,新加坡财政部、金融管理局和国内税务局发表联合公告,宣布新加坡将加强信息共享,在打击跨境偷漏税犯罪方面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新加坡还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签署了税收征管互助公约。能与新加坡共享税务信息交换的司法管辖区将从目前的41个地区,增加到84个。另外,新加坡将允许国内税务局在没有法院指令的情况下,从金融机构获取银行及信托等信息。
OECD税收政策中心主任帕斯卡尔·圣阿芒称这是一个信号,显示了世界税收体系越来越趋向透明。新加坡同时打算遵从美国海外账户的有关规定,将5万美元以上美国人账户信息共享给美国政府。
新加坡曾在1986年跟中国签订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2007年,又重新签订了该协定。
有税收专家认为,新加坡很多离岸财富来自中国,中国应该加大与新加坡的税收合作深度,像美国一样对海外中国人的财富彻查。
美国有外国账户税收合规法案,要求与美国居民存在账户关系的境外金融机构向美国政府报告美国居民账户信息。但中国缺少类似的法律来控制这些海外中国人的账户。
避税天堂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卢森堡经济发展局前局长埃吉德·泰恩预测,“五年后,世界上不会再有避税天堂”,因为“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不可能通过窃取他人的税收来实现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