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18日电(记者陈竹)在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二司司长郑富芝介绍了新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上海试点两年多的“绿色指标”将扩大为全国范围的评价标准。郑富芝表示,评价标准的改变将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协同推进,未来的招生考试方向会与“绿色指标”高度吻合,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此次发布的评价指标框架借鉴了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和上海试点的做法,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5个方面和20个关键指标,由单一评价变为综合评价。
郑富芝说,长期以来,单纯以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新的评价体系将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做法,更加看重学生的进步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在评价方法上,主要采用测试和问卷调查,同时面向学生群体采取科学抽样,改变统考统测的做法,避免加重学校和学生负担。
2010年,教育部将上海确定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组织研制了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每年以学生抽样的方式对四、九年级学生组织两轮测评,并将全市总报告面向社会发布,去年还制作了258份学校评价报告。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巡视员尹后庆说,根据“绿色指标”评估,一些原先并不引人注目的社区学校,学业质量反而较好,学生负担较轻;一些择校热门学校学生的幸福指数、学生对学校环境的认同度却排名倒数,迫使学校和教师主动调整育人方针。他同时表示,测试结果体现出,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师生关系指数、学生对学校环境的认同度是成正比的,这表明,升学体系和“绿色指标”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师生关系的改善、学生负担的减轻都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除上海外,也有部分地区探索构建区域性的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据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鞠振伟介绍,大连市在2007年、2008年相继出台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对中考的命题指向起到了明显的引导作用,实现了课改有效引领考试的目标。
郑富芝表示,与以往相比,“绿色指标”特别强调引导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督促学校对照“绿色指标”进行自查、自评、自改。考虑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将由地方教育部门围绕20个指标,出台具体的测评办法、面向社会发布测评报告,教育部会对测评结果进行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