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6月2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灼见台

别让顶岗实习沦为“新闻富矿”

若尘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6月24日   11 版)

    这些年,职业院校的顶岗实习总是蒙上层层阴影,似乎成了媒体挖掘坏消息的“富矿”:专业不对口、廉价劳动力、被实习等都已成了“顶岗实习”背负的消极性标签…… 直到现在,一些媒体还在乐此不疲地发掘“顶岗实习”的坏消息。其实,梳理一下媒体的相关报道,一些道德“大棒”的棒喝并非全都没有道理。公众之所以对顶岗实习会有各种质疑,与顶岗实习落实的质量或效果不佳撇不清关系。因此,笔者更愿意将这些“质疑”归结为顶岗实习的制度设计以及职业院校在落实顶岗实习的措施和保障上。

    首先,“专业对口”一直是争议的焦点。顶岗实习是指在基本上完成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技术课之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实话说,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顶岗实习”祸起大多都是因为“专业不对口”。

    说到底,我们最该反思的是顶岗实习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与工科专业的学生不同,对于一些文科生来说,如经贸、会计、文秘、管理等,职业院校落实这类文科生的实习岗位并不容易,要想专业对口更是难上加难。文科的生产性和实践性体现在哪里?这类学生究竟该参加什么样的顶岗实习才能做到“专业对口”?还有没有其他的可替代性实习办法?这些问题本身就值得深入探讨,需要一个界定的标准。

    在具体做法上,不同院校采取的办法不同,有的学校采用学生自主实习、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补充方式,将自主权交给了学生,脱离了学校参与制定的实践教学内容,这是不是在背离“顶岗实习”制度设计的初衷?有的学校让文科专业的学生也直接去生产加工第一线,认为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家长和学生并不能理解,和学校之间在认识上差距很大,极易造成矛盾冲突,学生也很容易借媒体讨说法。

    其次,一些院校的校企合作并不深入,貌合神离,只不过是保留了一个顶岗实习的“空架子”,走走形式而已。顶岗实习作为教学的一个部分,学生下企业是在实践学习,按理说,顶岗实习的制度设计以及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有企业参与进来共同制定,但是,因为学校的顶岗实习和企业结合并不紧密,企业没有话语权,也不是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来。由于企业生产任务紧,实习工厂普遍存在加班现象,企业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轻易地利用学生充当“廉价劳动力”。

    第三,媒体对“顶岗实习”的报道似乎也陷入了固化和思维定式的模式中。媒体有捕捉“坏消息”的本能,这种传播规律注定会造成职业院校“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而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最具争议的新闻触发地,往往新鲜出炉的负面报道总是被冠之以“被实习”、“廉价劳动力”等关键词吸引公众的眼球,极易挑起公众和家长的神经。

    一些媒体对职业院校的顶岗实习报道也并不专业,也不深入,很多新闻并没有引导公众进一步认识、理解和思考顶岗实习,仅仅扮演着职业院校“对立面”的角色,停留于道德棒喝的浅层次分析。这些年,过多的负面消息累积,必然会加深公众对“顶岗实习”已有的“刻板印象”,顶岗实习的“困惑”恐怕也是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对实习制度落实不力、企业对学生“下黑手”以及媒体的固化式报道等各方面“共谋”而造成的。

    职业院校实施顶岗实习的效果良莠不齐,确实存在一些院校将学生充当廉价劳动力的事实,但也有很多职业院校、很多专业做了很多探索,效果也较好。但是,这些负面消息起到了“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作用,在媒体、大众的惯性思维面前,很多职业院校背后付出的努力可谓一文不值。然而,如果学校因为媒体的负面报道过多,就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采取“鸵鸟心态”式的应对方法,这本身就是在逃避,并没有直面反思和解决顶岗实习存在的实质性问题。

    笔者认为,单方面地抱怨大众不理解,对职业院校来说,有点撒娇的意味,毕竟,每个人所处的视野、立场、角度、思维方式等不同,不可能指望所有人都能理解。对顶岗实习的困惑还应多从其本身去找原因,不能因为媒体道德大棒的棒喝就“因噎废食”,也不能因为部分院校的不良行为,就将顶岗实习彻底否定,顶岗实习制度应该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职业院校一方面要和企业深度、密切合作,真正探索、提高“顶岗实习”的内涵和质量,另一方面平时也要重视新闻宣传的作用,不能等到招生的时候才想起来借媒体“为我所用”,应该主动求取与媒体的合作,进一步挖掘、思考顶岗实习有效宣传的方式,起到良好的正面效果,让公众多一分认识和理解。唯有“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才是避免顶岗实习沦为媒体挖掘职业院校坏消息的“新闻富矿”,去掉不良标签、转变媒体形象、赢得公众“口碑”的最佳途径。

分享到:
50名职业院校学生记者将亮相天津技能大赛
高职生实习“成色”几何
别让顶岗实习沦为“新闻富矿”
姚凯:能做到更好绝不停留在“最好”
高校公寓辅导员比拼认人功夫
囊括三项技能状元
职校生实习责任险启用快速理赔通道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西赛区开赛
超七成大学生提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