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拜山头”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决定不顾一切投靠‘学界大佬’。”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报考时投靠“有势力”的导师已经成为研究生、博士生的共识。导师的“权力”和“势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工作的,比如留校、推荐等,大权都掌握在导师手中;二是在理工科院校,导师手里的项目越多,研究生分到的钱也就越多。
有学生感叹,即便是在学界,大多数人也不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逆袭”,只有接近权力,才能获得最可靠的保障。象牙塔里的“拜山头”风气,说到底还是“权力崇拜”的问题。
大学校园本该是潜心治学的清净之地,如今却成了追名逐利的战场。与其指责年轻人太过功利,倒不如反思一下,是大家被权势和金钱冲昏了头,还是主流的“游戏规则”变了味儿?
要知道,趋利避害始终是人的本能。
估分致抑郁
媒体报道,辽宁一考生在高考估完分之后,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几乎连房门都不出,饭也吃得很少,不上网,不打电话,整天睁大双眼愣愣地躺在床上。家长怕孩子出事,强行带他去医院检查。经心理专家初步诊断,他的情况属于“考后自闭”,是轻微的抑郁症,需进行药物治疗。
据家长反映,该男生在学校成绩中等,原来的想法是上个“二本”,没想到自己估分还不到390分。“自己命苦,连个大学也考不上,没有什么奔头了。”
这话听上去就透着稚嫩。人生那么漫长,沟沟坎坎谁都避免不了。且不说估分的准确性如何,就算真的没考好,也不可能就此陷入绝境。等再过些时日回头看看,当年的那次考试或许多多少少会影响你的现实境遇,但它无论如何也左右不了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你用什么态度对待生活。
毕业走红毯
这个毕业季,格外流行“红毯秀”。据媒体报道,在某高校,当毕业生缓缓走上红毯时,闪光灯聚焦在他们身上,两旁还有“粉丝团”为之欢呼呐喊,场面堪比电影节。这一风气甚至还波及高中。高考结束后,武汉、郑州等地多所高中毕业生纷纷举行毕业舞会,学生个个身穿礼服,踏上红毯,甚至还在签名墙上留下“墨宝”。
毋庸置疑,毕业典礼是人生的重大里程碑,通过一些仪式性的活动表达对过往生活的留恋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是极其必要的。但效仿影视明星在红毯上“高光亮相”,未免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因为成长的要义是内心的丰沛富饶,而非拥有多少“粉丝”,或者能凹出几个高难度的造型。
断网过七天
1999年,一场“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参与者被要求在独立的房间内,通过网络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需求。然而14年后的今天,4名大一男生发起了一场截然相反的“生存测试”:他们相约远离一切电子产品,挑战一周的“断网”生活。结果,1人中途退出,3人强撑到最后。
一名参与者事后这样描述自己的体验:手伸进口袋摸不着手机就会焦虑,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甚至明知道没带手机却出现“幻听”。尤其是写完作业上床睡觉前,总会想起经常在QQ上聊天的同学,想看看微博上更新了哪些新鲜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如今,“网瘾”人群的范围远不止青少年,地铁里、饭桌上、聚会中、旅行时,我们几乎时刻生活在一个由大大小小的屏幕构成的虚拟空间中,反而忘记了该怎么和现实世界打交道。在这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完全远离电子产品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但对其过度依赖,是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