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据称“中国动态调查委员会(下称‘中调委’)主任兼党组书记”李广年包养一个18岁小情妇的艳照在网络上流传。
“中调委”对自己的介绍为,“中调委隶属于中央党校下的科学发展观理论调查研究学会”,经济上国家财政拨款,主要工作内容涉及学术交流、国情调研、行业调查、业务培训、内参编辑和咨询服务等。
截至目前,只有中央党校官方网站首页挂出“关于与中国动态调查委员会无关系的声明”,对此事进行正面回应。声明称,经查,中央党校从未设立过“科学发展观理论调查研究学会”,此前更未听说“中国动态调查委员会”及其活动,教职工中也没有名叫“李广年”的人。
3个月前,假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的赵锡永刚刚被绳之以法。如今,“中调委”又浮出水面。有人提出疑问,类似的机构还有多少?
《凤凰周刊》曾阐述过它们的共性:组织机构上模仿党的组织形式;都称接受官方与党的领导;负责人或发起人一举一动都在模仿领导,包括讲话、穿着以及体型;负责人会建立自己的博客,博客文章气质接近上世纪60年代的官方报纸;负责人常到地方考察,不明真相的官员还会接待,并且偶尔出现在地方媒体的报道中。
有评论指出,这类“伪官”、“伪机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打着“总局”、“部委”、“全国”、“国家”等招牌,通过种种神秘包装,拉大旗作虎皮,令人难以核实。
“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古代还情有可原,而现在,通过网络或电话,很多信息都可以查询得到。为什么一挂‘中字头’,就那么容易让人上当受骗呢?主要由于官本位思想和行政不透明。”相关专家认为,一些地方的官场风气往往充斥着对权力的追逐,一些基层干部和企业对高级领导、部门、机构的迷信,往往会让他们放松警惕,上当受骗。
另外,本应完全公开的政府职能、机构设置、人事编制、官员名单等信息,有的却成为所谓的“机密”,使基层官员、普通老百姓难以了解。如果国家高层政府机关人员的信息及人事变动能及时在网站上公布出来,这种骗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