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7月0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国企改革在路上

国企塑造“中国创造”新形象

本报记者 李松涛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03日   06 版)

    今年6月,我国对“上天入海”的探索又向前迈出了一步,由试验性迈向了应用性。神舟十号成功发射、收回,全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向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入海底,成功拍摄到海底生物的高清视频图像,并获得了部分样本。

    与以往的下潜不同,这次下潜是“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下潜。按照专家的说法,此次是中国人利用自己的仪器设备获得了海洋极端环境下质量最高的图像资料和样本,对研究深海生物圈、调查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和研究气候变化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完成这一次又一次技术进步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为神舟十号、“蛟龙号”打上了国企制造的烙印。“国企这些年在创新上有着明显的变化,已经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国务院参事、国家开发银行信息总监胡本钢说。

    不仅是上天入海,这些年,国企在石油钻探、机械制造、核电建设、港口建设等领域都默默进行着技术创新。来自国资委的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中国企业专利水平快速提升,专利数量实现高速增长,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33%,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42.4%。

    自主创新让企业创造世界纪录

    从2002年立项到创造7062米的世界深潜纪录,再到如今的试验性应用下潜,“蛟龙号”的成功花了11年的时间。而在11年前,世界上只有美、法、俄、日掌握深海载人潜水器的技术。

    当时,上述4国都已经多次进行深海下潜工作,而我国连1000米级的深潜器都没有。

    海洋蕴藏着各种宝藏,世界各国都试图去勘探,利用海底丰富的油气、可燃冰、各种矿产等资源。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方书甲回忆道,早在1992年,中船重工的前身——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就已开始进行技术准备了,但当时我国对深海开发还没有成熟的需求。

    2002年6月,国家“863”计划将7000米载人深海潜水器正式列入“十五”期间重大专项。这项重任就落在了中船重工的肩上。

    摆在中船重工科研人员面前的是压力和无尽的技术难关。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关键技术中国并不掌握,而掌握技术的国家不愿转让给中国。要想造出深海载人潜水器,只有自主研发。

    耐高压材料、电气绝缘、能量供给、导航定位、深海照明系统、水声通讯等难题被一一攻克。10年创新努力,“蛟龙号”团队共申请发明专利19项,大量关键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

    2012年,中船重工研制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下潜至7062米,刷新了世界同类作业类型载人潜水器的下潜纪录。按照中船重工副总经理孙波的说法,这使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底开展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的能力。

    可以设想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蛟龙号”将会为深海资源勘探作出贡献,而这将为改善我国资源短缺的现状带来希望。

    与“蛟龙号”类似的创新还有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重建。

    “辽宁舰”的前身是苏联的瓦良格号,上世纪苏联解体以后,这艘航空母舰在乌克兰遭到人为破坏,主要的设备和系统基本全被拆光了。

    “与大家想象得不同,2002年这艘航空母舰拖到大连的时候,基本上只剩下一个船体了。”辽宁舰系统主任设计师、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治国告诉记者,这些年通过对原船的勘验、解读、原理摸索,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攻关,现在已经把需要的各种系统都恢复了。

    王治国告诉记者,“辽宁舰”中所有的设备,主要的核心技术都是国内自行研制生产的。这个船的“五脏六腑”和最重要的“神经网络系统”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发出来的。

    类似这样的自主创新,多个国企都在进行推进。这些创新不仅保障了国家安全,而且已推动了民用技术的发展。

    在通信行业,大唐电信主导提出并拥有核心专利与知识产权的“TD-LTE-A”成功入选4G国际标准。载人航天工程在近20年来的发展中,也已经有400余件专利转化推广,带动了电子、材料、化工、冶金、纺织多个行业的工艺创新和产业提升。

    技术升级 参与国际竞争

    “这些年国企的创新也让自己打开了国际市场,参与到了国际竞争中去。”胡本钢告诉记者。

    今年5月2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道局穿越公司创下世界纪录。当天,在靖江-江阴段长江河床下通过的水平定向钻管道穿越工程顺利完成。这个管道直径711毫米,全长3302米,用于输送天然气。这是当前世界同管径最长水平定向钻管道穿越工程。

    这项工程是西气东输的一部分。从新疆到上海,沿途200多座城市的用户都需要通过这个管道使用天然气。而在这漫长的输送途中,遇到大山、湖泊、高速公路等无法铺设管道的障碍时,定向钻管道穿越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中国石油如今已将这个定向钻的技术升级到了世界最高水平。而27年前,这个技术才刚从国外进入中国。

    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道局穿越公司总经理赵绍春告诉记者,27年间,中石油在国内穿越了900公里的河流,对技术的掌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现在,中石油已经打开了国际市场,东亚、南亚、非洲的很多国家都将这种穿越工程交给中石油来做。

    在石油钻探上,中海油实现了深海钻探技术的突破,2012年5月9日,“海洋石油981”在南海荔湾区域1500米水深的地层成功首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开实质性步伐。在高铁建设领域,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40年的道路,创造了世界最高运营时速。在核电领域,中核集团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公司之一,也使我国成为世界核能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诸如此类的创新比比皆是,通过技术创新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打开了国际市场。他们不仅改变着中国制造的形象,而且正在塑造中国创造的新形象。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力机车已经走出国门,打破了西门子的垄断。”胡本钢说,目前这家公司的产品已经在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新加坡、土耳其等国销售。

    提起有这样创新的国企,胡本钢能说出一连串出来,比如,中国一重、中国二重、上海电气、武汉重型、中国北车……

    “之所以能做到这些创新,正是由于国企这些年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面向需求的结果。”胡本钢说,国企同样处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必须在技术上进行创新。比如,中海油对深海钻探技术的创新,就是因为世界范围内浅海的石油勘探基本已做完,要在海洋石油的勘探中胜出就必须走向深海。

    这样的竞争环境既是压力又是机遇,多个国企通过创新抓住了机遇,赢得了市场。在胡本钢看来,创新也是国家和普通民众对国企的期待,这种期待与市场压力共同促成了国企的不断创新。

    机制保障国企创新

    这些年,国企的创新能够越做越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机制上的保障。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更进一步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正是从这个时期起,国企开始逐步建立保障技术创新的机制,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十一五”期间,国企获批建设4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拥有9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各类研发机构470多家,67家国企先后被列为国家创新试点企业。

    从2006年到2009年,国企科技活动经费总额年均增长28.5%,研究开发年均增长27.9%,均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利润增幅。2009年,四分之一的国企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的5%以上,中国石油、中航工业、航天科技、国家电网、中国石化、航天科工、中国移动7家企业科技投入超过百亿元。

    历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及绝大部分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均由国企获得,国企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的获奖比例均保持在60%和30%左右。

    “我们现在看到的国企创新成果,正是企业自身的内在动力与国家、人民的要求相结合的结果。”胡本钢说。

    在胡本钢看来,作为国企的上级主管单位,国资委这些年的转变有目共睹,由单纯的要求国有资产增值扩展到要求国企有自主研发能力,由做大国企扩展到做强国企,由解放思想扩展到风险控制,由单纯的改制扩展到“以我为主”进行改革……都促进了国企的创新。

    从2007年10月开始,国资委考核国企的指标有了变化,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工作被纳入国家对企业业绩考核的范围,并作为一项硬指标与企业负责人的工作挂钩。

    胡本钢注意到,在他接触的国企中,这一点让国企管理层非常兴奋。“以前国资委对国企的要求是国有资产增值,很多创新就是因为短期内无法带来国有资产的增值而不能进行。”

    2012年年底,在国资委召开的中国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提到,要通过机制保证国有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了激励和约束力度,将技术投入比率作为新增指标,纳入业绩考核系数。

    “接下来,国企要注意用机制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保证,通过企业的创新推动国家创新能力的建设。国家要在政策上支持企业创新,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胡本钢说,国企要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在市场中越战越勇。

分享到:
重庆8岁唇裂孤儿赴京免费治疗
2013木兰围场森林草原旅游文化节开幕
我国公开选拔六名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学员
严查环境污染背后的职务犯罪
着力解决监管失职
山东成立青少年绿色联盟
先进不先进 群众来评议
北京国际航空展举办飞行体验活动
招商银行面向年轻人推出银行卡
中国移动下调资费
国企塑造“中国创造”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