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北京多次遭遇雾霾天气,在6月份的最后一周更是经历了三次重污染天气。这几组照片,分别由在室外雾霾天气里的环境肖像和被摄者室内的绿植照片组成,试图呈现北京市民在雾霾天气下的生活状态
6月28日傍晚,78岁的陆大妈戴着口罩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边的空地上锻炼身体,她把左腿抬高到矮围墙上压着腿。当天,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北京的空气质量处于6级污染,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超过400。有报道称,由于当天处于弱气压、高湿度的气候条件,不少居民在室外更是感觉呼吸不畅。
“从年初直到现在,空气都不太好,这是最近十几年来空气质量最差的一年。”陆大妈说,她家就住在附近的胡同里,离天安门不远。每天傍晚,她都喜欢去中山公园遛遛弯,呼吸呼吸公园里的新鲜空气。但今年想要继续保持这个习惯有些困难,最近一段时间,她都得戴着口罩出门,有时甚至会因为雾霾太重而取消锻炼计划。
今年上半年,北京多次遭遇雾霾天气,在6月份的最后一周更是经历了三次重污染天气。上半年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1日至4月10日100天里,北京市雾霾日数46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5倍,为近60年最多。专家认为北京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雾霾困扰着在北京生活的每一个人,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高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今年36岁,她从小对雾霾没什么概念。2012年冬天的某一个早晨,她拉开窗帘,突然发现对面的高楼看不见了……“那一刻,我才终于意识到雾霾真的来了。”高巍回忆说。
雾霾给高巍带来一些烦恼,她自己总结到:“胸闷,嗓子痒,导致晚上睡不着;本来很爱去郊外爬山,最近几乎不去了;从前会骑车上班,这一年都没有骑……”她很怀念儿时北京的蓝天,万里无云。她现在最担心的问题是:“也许十几年后,进入因雾霾引起的疾病高发期,北京会成为没人愿意来的城市。”
今年,高巍有了新习惯,每天她会用手机APP软件查看当天的PM2.5指数,和朋友越来越多地谈论起空气质量的话题,开窗的次数却越来越少了。
甘泉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环境健康专业,他和妻子冯都从美国回到北京工作。甘泉服务于一家倡导控烟的机构,但在生活中首先要面对的是空气对自己的侵害。
2009年11月,甘泉夫妇回到北京的第一个冬天,就感觉到北京市内的能见度低,而且空气中有难闻的味道。冯都的身体比较敏感,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发低烧,这样的状况过了两年后才逐渐消失。冯都自嘲说,自己已适应了北京的空气。甘泉很清楚环境问题对人的影响,他一直纠结于是否要离开北京,但他的工作重心在这里,所以迟迟未能下定决心。
近日,国务院相关部门表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将以治理重点地域PM2.5为切入点,带动全国的治理工作。7月1日,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强调,下定决心,迎难而上,打一场治理大气污染的攻坚战。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