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今年开始,我国的征兵时间由冬季调整到夏秋季,旨在征集更多的地方大学生参军,为军队输送更多的优质兵员。此举在全国各大学反响强烈,学子们在踊跃报名的同时也有不少忧虑,担心到部队不知如何迈好军旅第一步。
今天,我们刊发4位从地方大学毕业入伍的同志的文章,他们中有因工作出色而得以越级提拔的大学生干部,也有因表现特别优秀而被提干的大学生士兵,希望他们的军旅经历能对准备参军的大学生们有所启示。
----------------------------------------------------------------------
所有发展道路都需要以优秀为前提
李国文
2000年,我曾偷偷报名参军,因为镇上报名应征的人员超额,只好作罢。边读大学边做兼职的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在公司上班,什么时间都行,但我参军入伍有年龄要求,就这一次机会,绝不能错过。而且我听很多人说,大学生在部队可以直接当军官,这样,不仅历练了自身,还能成就了我梦想的辉煌人生。
2005年11月9日,我决定辞去兼职工作,到武装部报名参军。12月9日,我接到义务服役的通知,参军直接成为干部的想法落空了。通知一到,参军就成了改变不了的事实,我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士兵。
新兵连紧张的每一天都随着晚点名的结束才结束,晚上睡觉还要竖着一只耳朵,生怕紧急集合时出丑难看。艰苦紧张的训练,让我感受到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再苦再累的训练还算吃得消,可无处不在的严格管理,让人觉得处处约束,开饭带队齐步走,拐弯还要拐直角,集合站队要唱歌,放个牙刷要朝一个面,就连上厕所都要请假。
更让人觉得失落的是,这里没有所谓学历上的“特殊照顾”,所有人员一视同仁。我们一起的5个大学生士兵中,只有我完成了本科学业,其他3个是大专毕业、一个是本科大一新生。最受打击的是,在我们一个新兵连中,竟然有好几个小学学历的战友,和他们在一个起跑线上,大学学历不就多余了吗?
尤其让我觉得诧异的是所谓的工资,当时一个月竟然只有90元津贴(现在义务兵每月津贴为每月600元——编者注),是我兼职工资的1/30。别人可以跟家要,而我呢?家里为了我上大学已是债台高筑,何况自己是瞒着父母来到部队,真是自作自受。
思绪如麻的我眼前闪现出一幕幕参军时的情景,同学的祝福、瞒着父母要历练自己的决心、女友不能接受的表情、想成为军官的梦想……这一切都需要我的行动和成绩来证明。参军,不就是要历练自己的意志吗?不就是要在这常人难以适应的生活中证明自己吗?已经到了这里,就必须要坚持到底,不能让大学的同学说我只适合在私企打工啊!来到部队就这样被淘汰了,将来我怎样面对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适应能力,我咬牙给自己打气,别人都能坚持到底,我为什么不行?
可事实不那么简单。队列训练、战术训练和跑3公里我还跟得上,而那头疼的单双杠和仰卧起坐是我的致命弱点。为了达到新兵连的要求,我经常加班加点训练。可无论使多大劲、用多大功还是没用,班长看出了我的心思,告诉我:“单双杠训练不单是胳膊用劲儿,而是全身协作的巧劲儿。”在班长的帮助下,我终于能做单双杠训练了。训练时间长了,仰卧起坐也开始有了明显的进步。新兵下连前,我以优秀成绩考核达标,被评为优秀新兵。
下连后,我陶醉在即将成为一名有着过硬本领的打赢精兵的美梦中,总觉得自己已经是一名优秀新兵,而且有学历,一定能分一个好专业,可连队让我训炮手专业。听说这是一个最“老末”的专业,只要是个人就可以练。
我彻底“发愤”了,跑到连部对连长和指导员说:“我是一个优秀新兵,还是大学生士兵,为什么不能让我训一个好专业?”连长告诉我:“就因为你是一个新兵训练尖子,而且有大学学历,我更要看看你能不能把炮手这个专业训好。”指导员告诉我,“新兵的训练只是一个适应期,干好了,说明暂时是可以适应部队的,但证明不了你是一个优秀的士兵。你是一名大学生士兵,但学历不等于能力,炮手的专业是很简单,但却是火炮操作中目前我们不能删减的重要环节,想证明自己合格,就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
连长和指导员的话让我明白了合格军人的真正含义。从此我决心一定训好炮手专业,非达到优秀不可,只有这样,我才能有选择其他专业的理由。当时一起下连训炮长和瞄准手专业的新兵时时处处都叫我“学士炮手”,为了不失“学士炮手”这个“头衔”,我加班加点训练,从引信的改装到炮闩的分解,用时从4分钟缩减到40秒,我终于在单兵专业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
到了部队我才知道,当时的大学生参军唯一的优惠政策就是按城市兵退伍安置工作,根本没有大学生到部队直接提干的说法。要想成为军官,只有两条途径:一是成为优秀士兵,考学提干;另一个是成为训练尖子,保送入学。
显然,两条道路都需要以优秀为前提。根据自己的实际,考学最适合我,可我的年龄超龄一岁,这个没戏了。选择保送入学?我一个新兵蛋子何时才能立上功啊!正在迷茫中,我看到军报上刊登了总政关于大学生士兵直接提干的政策。我的决心和信心一下子鼓了起来。
炮手专业的考核成绩证明我开始向一名合格军人转变了,我向连队要求训练炮长专业的申请得到批准,如愿以偿的我能和班长坐在一起共同训练主要专业了。
当时,半年的训练让和我同届的战友已经能和老兵pk了,而我自己的专业水平与刚下连的新兵没什么两样,有时为了弄懂一个问题,到处找人问,可很少有人能说出原理来,班长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不要问为什么,叫你怎么练就怎么练。”
说实话,当你满怀热情时碰到这样的墙壁,真想甩手走人算了。但仔细一想:不行,大学生士兵在老兵眼里本来就是说多做少、原因问得多、效果出得少的“滑头”,现在撂挑子不就正好“中招”吗?我必须要证明这是种偏见,要给大学生士兵争取一个好印象。
我把不懂的问题梳理在一起,先向班长们学会算法,然后自己找出教材,一个一个找原因,做到别人问我时,我能尽可能地说出原因。做题懂原因还不够,炮长的训练是成天跟数字打交道,不仅要准,更要快。为了达到优秀的时间,我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坚持日做百题、周练百遍,短短3个月,就翻烂了3本射表,使坏了两个计算盘,用完了40本口令纸。
同时,为了过好体能关,别人跑3公里,我跑5公里;做俯卧撑,别人练30个,我练50个;从开始的3000米跑步成绩勉强合格、仰卧起坐吃力,到后来的5000米跑进19分、仰卧起坐轻松合格。
慢慢的,我适应了军旅的生活节奏,不断在训练中超越自我,体能得到显著提升,训练考核还取得了全优成绩。
2008年初,我所在部队列装某新型火炮武器系统后,我主动申请到新装备营训练。为了成为新装备的明白人,我在厂家培训的同时,自己查资料、翻教材,从最基本的原理学起,对着电路图一条线路一条线路找,上实装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看。
那段时间,我几乎成天蹲在炮场,夏天炮塔内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我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很多人都对我说,这样拼命有必要吗?差不多就行了呗!可我觉得,让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是任务,更是责任,历练自己,不应该只在一个地方,在军营的每个岗位都应该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平台。能对照说明书和新装备掌握高科技装备,更能显示出大学生士兵的优势来。
经过6个多月的苦练,我终于熟练掌握了新装备炮长专业的所有操作,当考核成绩全部为5分时,我忍不住流泪了。
2009年6月,我作为优秀大学生士兵直接提干了。
入伍8年,我有一个深深的体会,那就是作为军人,必须把个人追求永远融入到集体需求中去。部队是一个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是在执行整体任务中考验个体、成就个体,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只有把个人意愿融到入部队的整体建设中去,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价值实现。
有人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而我却要说当兵收获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当兵可以培养许多成功者的品质,让我们做到雷厉风行令行禁止、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大幅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我认为敢于拼搏、敢于战胜自我的青年,最适合到青春气息最浓的军旅来历练。
挪开追梦路上绊脚石
乐焰辉
有人说:“你带着清华的光环到部队,当然到哪里都光彩照人啦。”其实我只是一名追寻梦想走进军营的普通青年,每天和周围战友干着一样的工作、过着一样的日子,也遇到挫折,也犯错误。庆幸的是,不管面对什么困难和挫折,我都选择了坚持——坚持人生信念,坚持为梦想奋斗。
去部队之前就有人告诫我,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为了弥补差距,在离校前两个月我做了很多准备:为提高体能素质,每天长跑4公里,每周练两次400米越障;为适应艰苦环境,每顿强迫自己吃两个不爱吃的馒头,尝试没有手机和网络的生活;我甚至故意把自己晒黑、故意扯大嗓门说话。
然而到部队新兵连后我很快发现,环境并不艰苦,吃得好、住得好,训练也不辛苦,以我的体能完全可以适应,最大的问题是我不能理解部队的一些做法和观念。
训练场上流血流汗我不怕,午休时间不让睡觉,也就算了。可班长非要我加班捏被子,要掐出线来,我不能理解。我说:“如果你觉得我们是新兵、能力素质差,加班练体能,我可以接受,但是为什么要捏被子?能捏出战斗力么?而且老是捏啊掐啊,不就容易破么?这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啊。”
我不捏。别人捏被子的时候,我就看书,学二炮史、了解部队。班长就批评我,说我“不务正业”。开玩笑?不务正业?我长那么大,从来没有人说我利用休息时间看书学习是不务正业!班长说:“你看你,半个月了,一次内务标兵都没有得过。”我说:“我以当内务标兵为耻!整天不搞训练搞内务、不拿武器拿扫把,我们到底是当兵打仗来了还是打扫卫生来了?”班长被我气得要死。把班长得罪了,日子肯定不好过。
当然,后来我想通了这个问题,被子也一直叠得很好。让我“开窍”的是一位国防生学长到新兵连做的一场报告——《献身国防,从小事做起》。我听了之后茅塞顿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交给你一个小事你都不愿好好去做或者做不好,怎么让领导放心把大事交给你?更何况天下哪来那么多大事?就连发射导弹那么大的事情分到每个人头上不也是插电缆、按按钮这样一些小事么?叠被子、打扫卫生,就和走队列、练跑步一样,都是上级当前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有什么好质疑的呢?上级的命令指示不是每一条都能马上被我们理解的,但是“不理解”绝不是我们拒绝执行的借口。
从那以后,我改变很大,不管事情多小,只要上级交待了,我都努力去做,并且要做到我所能做到的最好。
有一次,连里安排我打扫营部厕所,我手拿钢丝球刷尿碱、把小便池卸下来疏通管道,弄得干干净净,营长都感动坏了。还有一次,我和几个战士一起打扫饭堂,战士说:“排长,下水道堵了怎么办?”我啥也没说,拿来自己的脸盆,跳下一米多深的下水井里,把发酵了几个月的剩饭剩菜一盆一盆往外端。那时我的心中没有丝毫犹豫,因为我已经知道,献身国防必须从小事做起。
新训结束后,我信心满满地来到了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导弹发射先锋连”,可是刚一个月,我这个战友眼中的高材生就出了一回丑,专业考试考了73分。指导员找我谈心时说:“按照先锋连的标准,80分以下就是不及格。导弹部队是高技术部队,专业技术是看家本领,只有自身素质强了,专业技术精了,才能带好兵、打胜仗。”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深感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从那时起,我暗下决心:忘记过去,从零开始。我利用点滴时间学专业,每天中午只睡半小时,晚上推迟休息1小时,节假日几乎泡在专业教室,每天跑一遍电路图,背一遍操作规程,练一遍模拟操作。不到1年时间,我熟练掌握了发射阵地指挥流程和所有把关要点,顺利通过发射指挥长考核,带领全排出色完成各项任务,所带发射单元年度总评成绩全旅第一。学专业的经历使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差距是暂时的,超越是必然的。
当然,不是专业学好了就一帆风顺了,还有一个“绊脚石”曾让我摔得头破血流,那就是部队要求的绝对服从意识和从小培养的自由思想之间的碰撞。
遇事爱问为什么是我曾经引以为豪的一个习惯,从小学被表扬到大学。可是,我的“为什么”却让连长很恼火,几次他都不耐烦地说:“哪来那么多为什么?让你干啥就干啥,少那么多废话!”
连长郁闷,我更郁闷。那时我常想:“明明有更好的方法他不用,不讲科学!下属提出建议他又不听,不讲民主!不要科学,不要民主,部队到底要什么?”后来幸亏有人给我支招:“部队要的首先是服从。”
一语惊醒梦中人啊,连长下达任务那就是命令,命令本来就是拿来执行的,岂容下属质疑呢?绝对服从是确保部队集中统一的基础,是战斗力的基础,岂容自由思想撼动?即使是连长的安排真的不科学不合理,那也应该在坚决服从命令的前提下,然后再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建议。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很多事情都豁然开朗了,我再也没有那么多疑问和憋屈,不问为什么,只想怎么干,把精力都放在如何更好完成任务上,喜欢的就享受,不喜欢也要接受,再难受也要忍受。渐渐地,我学会了在忍耐中积蓄力量,在挫折中总结经验,更重要的是工作的标准越来越高了,难受的事情越来越少了。
曾经不只一次有人问我:“基层这么苦这么累,你后悔过么?”其实,我累在身上,乐在心里,因为我每天的工作生活都充满了意义,不管在干什么,我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服务。一个人在为梦想奋斗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累、困难和挫折,但是,任何苦累、困难、挫折都不是我们放弃梦想、放弃追求、放弃奋斗的理由。
闯过四关 找到一个新自我
潘晓宇
我于2005年从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入伍8年来,我从一名普通的基层排长成长为一名团副政委,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感到,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想在部队有所成就,一定要闯过四关。
第一关是环境适应关。我们的大学校园多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大中城市,而基层部队多在驻地偏远、发展落后的中小县城,特别是边防部队,甚至在人迹罕至的无人区,两相比较,落差是非常大的。
2007年,我到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哨卡任副指导员,第一次走上高原,严重的高原反应,让我头痛、恶心,几天没有吃过一顿完整的饭。一口饭,嚼在嘴里不想咽,硬咽下去,胃里又翻江倒海直想吐。我鼓足勇气吃完两个馒头,结果还没走出饭堂,就全吐了出来。
晚上,我张大嘴巴还吸不够氧气,心慌得像要从嘴里蹦出来,头疼得仿佛要炸裂。我用背包带勒、手指掐、拳头敲,都不管用。上山第7天,我参加巡逻,有生以来第一次在海拔5500米以上的地区翻山越岭18公里,回到连队我睡了一天,流个不停的虚汗湿透了好几条床单。
出生在新疆库尔勒的我,从小到大,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如今面临这么艰苦的环境,说实话,一开始真有些吃不消。“真的有必要来吃这个苦么?”躺在床上,我问自己。想想可爱的战士们,想想自己可是神仙湾边防连的第一个地方大学生干部,我心中腾起一个念头:自己不能认输,别人能做好的,自己也一定能做好,一定要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追求自己人生的新高度。
第二关是心理适应关。适应了部队的环境,我们地方大学生在部队还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新鲜感退去了,失落感到来了。
基层部队,大多从事着简单、枯燥的训练生活,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这些和预想中火热的军营相差甚远。而且部队是一个特殊的集体,牺牲奉献是每一个军人应尽的义务。这一点说起来很容易,但要真正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到一起却是很难的。
想一想,大年三十晚上,正是万家团圆的时候,我们却站在哨楼上,周围一片漆黑,刺骨的寒风吹着。想想远方的同学,也许现在正和家人在一起看着春晚;想想自己的父母和恋人,父母年龄已大正需要自己照顾,恋人独自一人正需要自己呵护,而我们却孤独站在孤零零的哨楼里,心里的确很难受。
这一关,是我们地方大学生最难渡过的。但想一想,自己今天所经历的,却不是每一个同龄人都能拥有的,和同龄人比起来,也许他们比我们活得更轻松,但部队的生活锤炼了我们的意志,纯洁了我们的思想,是我们一生的骄傲。我想作为一名时代青年,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只有接受过各种艰苦环境的锻炼,才能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第三关是训练适应关。我们地方大学生到部队,大多是刚出校门就进营门,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弱,往往眼高手低。面对部队的一些训练内容,我们一开始往往跟不上训练的进度,特别是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弱的同志,跟不上连队的训练进度。
我刚到部队时,作为一名排长,每天都要带队进行体能训练,而我自己的体能又不是特别好,队伍都跑到了前面去了,而自己却落在后面,战士们也看不起我。
说实话,我那时的心理压力非常的大,本想到部队一展身手,让大家看一看我们大学生突出的能力素质,没想到,一开场,却在体能训练中摔了跟头,让大家看了笑话。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给自己的训练加量。早晨,大家都还没有起床,我就到操场上开始训练。晚上熄灯后,我又给自己制订了三个一百的训练量,每天都要练一百个俯卧撑、一百个仰卧起坐、一百个深蹲。通过一个多月的坚持,我终于可以跟上全连的训练进度了,大家对我也刮目相看。
第四关是理想适应关。我们大学生到部队,都怀着干一番事业的美好愿望,面对部队整天重复简单枯燥的工作,容易思想消沉,工作提不起劲儿,感到一腔热血无处施展。
我感到,我们大学生到部队一定要立足本职、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我刚到部队时,想自己是一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一定能在部队信息化作战中大展拳脚,没想来到基层部队,干的工作和自己的专业没有一点关系,特长无法发挥,自己对在部队干一番事业的决心也产生了动摇。
但慢慢的我发现,作为一名大学生,在部队的能力素质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的。参加政工比武,我的课件制作取得了第一名,电子标图,我对电脑运用自如,很快就取得了好成绩。慢慢的,我感到大学生在部队就是不一样,工作越干越有劲。
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丰富、爱好广泛,只要我们走好了军旅生涯的第一步,真正找到当兵的感觉,我们在部队的发展是非常具有潜力的,也一定能在部队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应对挑战 给人生留下无悔的青春回忆
李晓钰
光阴荏苒,转眼之间,从军已是第10个年头,自己也由当初的青年学子成长为已过而立之年的少校军官。回首走过的军旅之路,有一点我感触最深,那就是作为大学生,我们怀揣着从军报国的梦想走进火热军营,不仅要敢于有梦,还要勇于追梦,更要勤于圆梦,真正用梦想点燃青春、指引航向、激发动力、成就事业。
刚到部队时,我同许多地方大学生一样,希望能在军营大有作为。尽管我也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现实中紧张的工作、艰苦的训练和单调的生活,仍然给我泼了一盆冷水。
记得2004年9月,刚穿上军装不久的我,就来到南昌陆军学院参加地方大学生干部集训。学院领导并没有因为我们是地方大学生而放松对我们的要求,队干部更是提出要好好给我们“补补课”。那时,每天等待我们的都是烈日下的队列、高标准的内务和大强度的体能训练,不要想什么独立办公室了,连手机都不让用。
艰苦的训练冲淡了当初的新鲜,单调的生活湮没了曾经的向往。训练成了每天的状态,疲惫成了每天的常态,我的心情和身体一起跌入了低谷。那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现实的军营生活远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光彩照人和美好浪漫,与刚结束的大学生活相比更是天壤之别。
最刺激我的是与大学同学的反差,当他们在空调房里喝咖啡玩电脑时,我却在烈日下踢正步搞体能,我不由地问自己,这是我所渴望的人生吗?当他们陪着女友花前月下时,我却在战友的鼾声中孤枕难眠,我不由地问自己,这是我所向往的生活吗?当他们拿着令人羡慕的高薪时,我却只有1000多元的工资,我不由地问自己,这是我价值的体现吗?
面对诸多反差,我的心情很复杂,甚至对从军的选择产生了动摇。细心的领导发现我情绪低落,就主动找我谈心,给我讲述一代代官兵的奋斗历程,讲述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讲述革命军人肩负的神圣使命,并语重心长地说:“对军人来说,生活就是挑战接着挑战,日子就是困难叠着困难,如果连第一关都闯不过,就不能成为合格的军人,更不能成为合格的带兵人!”
这时,家人也给我打来电话:“既然选择了蓝天,就不能让风雨折断理想的翅膀;既然选择了军营,就不能让困难和挑战动摇自己的信念。否则,面对的不只是择业的失败,更是人生的失败。”
领导的教育和亲人的劝说,使我再次坚定了扎根军营的决心。当时我所在的学员队,基本上都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其中清华大学的就有3个,学校都不错,成绩都很好。但是这一切都属于过去了,穿上军装,我们就是一群大龄新兵,军事上都是白纸一张。那个时候文凭也就是一张纸,不是能带我们飞翔的翅膀。如果还躺靠在文凭上,止步于白纸前,那面对理想与现实、军队与地方、自己与同学的种种反差,就会陷入困惑迷茫,甚至无法自拔,而成为耻辱的“逃兵”。
我想,这可能也是多数地方大学生入伍所面临的第一波挑战。面对挑战,我选择了坚持。2005年从陆院毕业时,我以学员队总评第二的优异成绩,被评为“优秀学员”,并获得了“军事学学位”。
其实,每天的生活在奋斗者的眼里,都是伟大而光荣的挑战。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会面对懒惰、贪婪、安逸和欲望的挑战;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我们会面对挫折、疲惫、痛苦和失落的挑战。这个时候,逃是懦弱,避是消极,退是无能,只有坚持住、迎上去、战胜它,才是正确的选择、军人的作风。
从陆院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王杰部队”,令我没想到的是,学步兵的我却被分到了一个坦克连队。刚到连队时,某型坦克的三大专业我一窍不通,每次进行专业考核,我心里都会产生阵阵恐慌,怕考不合格丢分,怕比不过战士丢脸。
但我知道,坐着害怕是练不好本领的,关键是要大胆上车。我想,连队很多战士,学历也不高,可只要用心,两三年下来,都能考取专业技术能手,难道我们地方大学生就不行?说到底还是不愿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丢下面子,不愿与战士同学习同训练。
于是,我主动拜专业好的战士为师,每次训练都与战士抢着上车。最初的两年,记不清有多少次在坦克里挥汗如雨,记不清手上身上被坦克碰伤过多少回,只记得磨破了5身迷彩服,摘记了7本训练心得体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心功夫终上身。2008年,在集团军组织的岗位练精兵比武考核中,我获得了某型坦克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考取了通信特级技术能手。几年来,从“门外汉”到“行内通”、从“不敢考”到“考不倒”的实践,使我深深感悟到:只要去跋涉,脚总比路长;只要肯攀登,人总比山高。
我感到,对我们这些身怀从军报国梦的大学生来说,梦想并不遥远,它体现在一言一行上、熔铸在一岗一哨里、落实在一职一务中。我们只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勇于吃苦、不怕挫折、踏实前行,就一定会给自己、给人生留下“一个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