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文凌)自选线路、自带行李、不打招呼,不开汇报会、不陪同、不接待,直接到村、乡向群众了解情况,原汁原味记录第一手资料,云南省委组织部自实行随机调研以来,发现并及时纠正了一些干部联系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了过去“被调研”、“浅调研”的情况,使干部作风转变更出成效。
2012年,云南在全省推出“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要求每年从省、州市、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1/5的干部驻村入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干农家活,撰写民情日记和调研报告。截至目前,这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省干部共联户180多万户,占全省农村家庭户的19%,帮助农民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但是,云南省委组织部也发现了一些调研走过场的问题。比如,有的地方将调研变成了瞎折腾、吃喝玩乐,下去跑一圈,装一兜子材料,回来搁一边,或者随便交个调研日记了事,只“采花”不“酿蜜”。
“一般调研,都有基层领导陪同,问村干部的问题乡干部回答,问乡干部的问题县干部回答,无法听到真实的声音。”云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维佳说,有一次,他和同事到村里调研后来到乡上,乡里的干部蒙他们,说这个村如何如何好,而事实上他们看到的情况并非如此。这让刘维佳感到“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对调研的干扰和危害”。
“‘假调研’、‘伪调研’使调研变了性质,地方接待‘盆景造花’,领导调研‘雾里看花’,听不到真话,看不到真相。搭布景、背台词,花拳绣腿,如同演戏。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越拉越大,与调研的初衷南辕北辙。”刘维佳说,“官僚式调研劳民伤财,引起群众的不满,成了基层的负担,陷进了烂泥潭。”
为真正落实云南省委关于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规定,云南省委组织部出台了《全省组织系统随机调研制度(试行)》。
事先不打招呼,不看下级精心栽培的“盆景”,不要前呼后拥的层层陪同,找自身症结,改机关毛病,收集基层第一手资料。“随机调研不是高高在上去挑毛病、找茬子,而是从基层视角出发,检验自身工作,反思和改进不足。”刘维佳说。
据悉,自随机调研工作推出以来,省委组织部先后4次下发情况通报,对52个基层党组织和15名党员进行通报表扬,对7个基层党组织和4名党员进行通报批评。下发13份整改通知,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