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必须未雨绸缪。”就教育部近日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光林认为,高职院校招生多元化已是大趋势。然而,生源多元化带来了学生需求的多样化,这就要求针对不同学生推出不同的培养方式。
《意见》明确:高职教育考试将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实际上,高职院校在普通高考招生外,已经多年试水单独招生、对口招生等招生方式。“招生方式多元必然带来生源多元、需求多元,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教育教学模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吴光林说。
对此,学院在国家示范项目验收后,申报了《创新实施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研究如何实施分类培养,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吴光林介绍,招生方式的多元给学校生源结构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据统计,不通过普通高考进学校的学生已接近在校生的一半。不同来源的学生文化基础不一样、生活阅历不一样、年龄大小不一样、学习需求也有较大差异。“如果我们还继续采取千人一面的教育教学模式,必然使一部分同学吃不好,一部分同学吃不了。”
“高职院校要以人为本,必须破解这些新课题。”吴光林说,为此,学校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改革政策。此项改革的核心是以就业、创业、升学为学习目标,以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为基本学习途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职业发展,通过层次化的课程体系改革、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机制,构建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首先,实施大类招生。为了配合这项改革,学校适应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类别,形成了15个专业集群,按专业群或专业大类组织招生。
其次是按“职业平台+专业方向”实施分类培养,学生在专业大类间和大类内有两次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的机会。同时通过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扩大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机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对高等数学、实用英语、计算机应用等通用的基础课,按高考分数和入学测试成绩代替原来的自然班重新安排教学班级的方式,学校制定不同的教学标准,实施分层教学。
第四,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组建不同的班级,实施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五,推进“复合专业”,引导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开设专业技能资质课程、职场英语课程,实施“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教授推荐制度,使毕业生在获得专业毕业证书的基础上,同时获得反映不同培养类别与层次的多个技能证书,实现分类培养。
当然,在这一政策的推行过程中,企业会充分参与。比如,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16个“企业学院”。最具创新意义的是矿井建设专业,学校和中煤建设集团合作实施“四年制”人才培养。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三年制矿井建设专业,高职毕业生的专业技术基础能力和发展后劲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在集团推动下,2011年,学校与之达成协议,联合培养矿井建设专业四年制专门人才,“中煤建设学院”应运而生。此专业毕业的学生,企业给予四年制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同等薪酬和安家费,初次职称评定也视同本科学历。
“然而,这项改革满足了学生需求,却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吴光林介绍,刚开始推行“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政策时,在学校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意味着,原有的管理方式不灵了,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适应了,对管理者、对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生一开始也不理解,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要“分等”心理有落差,甚至还通过各种渠道走后门调班级。但最后,学校通过反复宣传这一政策的重要性,才取得了师生的理解。
“现在的效果是,基础好的学生学得更多了,有了继续发展的愿望和冲动;基础差的或者有偏科的学生,也能跟上教学要求,增强了自信。”吴光林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