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我醒来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打开收音机。我喜欢在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其他古典作曲家的乐章中醒来。我也想知道,在过去的24个小时里,有哪些坏消息会在所谓的“晨早日志”栏目中播报。每天早上,我会听5分钟的一个叫做“一日所思”的哲学栏目,聆听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士——商人、学者、牧师、心理学家甚至宇航员——发表自己的见解。两天前,Silvana Meixner电台的少数民族栏目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说:“当我们世界的次序被颠倒的时候,怎能不产生混乱:过去我们爱人,利用事物,现在我们则是爱事物而利用人。”
她的观点停留在我的脑海中。对事物的爱可以成为我们行为强有力的推动力。对事物的爱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赢得物质财富,有影响力的地位,一个男孩或女孩的爱。与所有的事情相同,供不应求让我们陷入与同胞的竞争中,因此,我们必须为自己想要得到的而战。这没有错,但我们不要被它所支配。
竞争是革新和成长的动力。这虽然很残酷,但可以做到公平。伤害他人最终会伤了自己。这并不是要呼吁大家都成为慈善家,而是要停下来想想关于保持做人的基本价值准则,不要让野心成为我们人生的唯一驱动。
我收到的回应这篇专栏的Email中,一位作家表达了他对于优秀大学入学名额竞争的忧虑:竞争是如此激烈以至于可以称之为一场战争。他在邮件中写到,在这场竞争中,以暴力对待自己的同学,已经不是单一的案例。虽然这与我从学生中了解到的中国教育情况不尽相同,但有一点事实不容忽视:上一个好的中学、好的大学,最终获得或保持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已然成了绝大多数人的目标,而这样的目标很容易腐蚀我们的特性。粗暴的行为或许能暂时有助于目标的实现,但个人经验告诉我,没有道德规范的职业生涯是无法持续和真正令人满意的。
我们如何才能平衡我们的野心并与他人达成默契呢?
有无数关于道德行为的书籍。大约2400年前,柏拉图在他著名的关于正义的著作《理想国》中提出了我们是否需要道德行为的问题。再早200年左右,孔子教学的核心主题就是只有尊重他人和祖先,人类的秩序才能得以实现。
几千年来,哲学家们不断寻求着在某些情况下如何行为的答案。虽然在不同的文化中会对某些行为有不同的见解,但对我来说最简单的准则最有效:“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别人。”
有时这条准则看起来很难遵守。在学生时代通过设计他人去取得好的职位只能是暂时的,是个案,我相信,从长远来看,不会成功。我曾在一家出版社工作了4年,从广告销售人员做到广告经理,直至我们公司两家出版社之一的主管领导。这是一个飞速上升的职业通道。我们的出版社不仅出版两份杂志和一些增刊,也出版书籍。通过在职培训,我开始投身图书出版,并将许多成功的作家带入了我们出版社。但是我没有走常规的职业道路,这招致了周围编辑的嫉妒,他们认为他们要比我专业得多。
其中一位女编辑,设计让我退出我的工作。在最初阶段,看起来她进行得很顺利。她让总经理相信,我觊觎她的工作,几年之后这种威胁确实存在,他们便联合起来对付我:不通知我要参加的会议,屏蔽我所需要的信息。但因为我在市场上的好名声,(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将要负责另一个专栏)我的工作没有受到威胁。但是我很受伤,被亲密工作的伙伴用恶劣的手段针对,这是很深的伤害。我没有屈服,继续做到最好。最后她失去了她的工作。在离开出版社之前她去了我的办公室解释:“我只是想要你的工作。”
你们当中的很多人会在秋季开始新学年,在大学开始新学期或者职业生涯即将展开。实现物的收获是非常合理的目标,但是物没有心,他们不会给你情感上的温暖,不会让我们的生活丰富起来。富有是因为我们得到的越多就给出的越多。如果不爱,至少要尊重。
(作者欢迎中国读者通过电子邮箱doris@naisbitt.com和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