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诸多热点事件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新闻当事人都活跃在微博上。当事人利用微博的影响,提起公众对某个话题或事件的关注,迫使另一个当事人也走到微博中回应质疑。围观的动力与压力又使双方当事人进一步借助微博发出声音。
新闻当事人已经全面“微博化”。原先新闻当事人都是通过接受传统媒体的采访而表达声音的。如今,很多热点事件的舆论场相继从传统媒体转移到了微博上。从宜黄拆迁案中的钟家兄妹,到张剑案的张剑妻子,都有自己的微博账号,都是通过微博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推进事件的进程。以前公众都是间接从报纸上看到当事人的说法,与新闻当事人中间隔着记者这个中介,而如今则完全没有了这种距离,可以直接倾听新闻当事人诉说自己的经历。微博运营商也在有意识地推动着新闻当事人“微博化”。当某个事件成为热点后,他们或让当事人迅速开通微博账号。如果当事人已有微博账号,微博就会力推当事人高调走到微博前台,将公众眼球引到微博舆论场中。
新闻当事人的“微博化”,改变着舆论传播和时事进程的发展生态。新闻的战场也开始出现从报纸转向网络的苗头,当事人无须再依赖传统媒体而可以直接发声,公众也无须看电视而可以走在电视的前面,有关部门或许会在微博的倒逼下走上微博去回应质疑和赢得话语权。如果张剑之妻、钟家兄妹等新闻当事人活跃在微博上,而相关部门却缺席于微博,这对这些部门无异是一场舆论灾难。
新闻当事人的“微博化”是一场新闻革命,带来了新闻和信息的福利,也给社会各方和公共理性带来了不小的考验。
这对公众的判断力是一种考验。原先新闻当事人活跃于传统媒体的时代,公众可以省去判断的麻烦,因为传统媒体会充当忠实的把关人。当事人说的是真是假,有没有夸大和渲染,另一方当事人是怎么说的,报纸和电视台记者在采写过程中会有核实、判断与平衡。而当当事人摆脱了传统媒体直接走上微博,直接向公众诉说自己的经历时,就需要公众自身审慎地判断了,需要判断真假,需要兼听另一方观点,需要站在第三方去客观判断,而不是被一个善于使用微博的当事人牵着鼻子走。
这对官方的微博素养也是一种考验。当新闻当事人通过微博表达诉求时,对官方会形成巨大的压力。比如一些公共事件中,只有民众的声音,而相关部门缺席的话,对官方将是一种舆论灾难;即使没有缺席,可如果缺乏媒介素养,没有应对准备,也会形成舆论灾难。比如一些部门因为不习惯面对微博围观,慌乱中爆出雷人雷语,进一步发酵成丑闻,而形成丑闻后又不知道如何应对,便会进一步形成次生灾害。当新闻当事人“微博化”之时,政府不仅要面对公众,还不得不与新闻当事人竞争话语权。
当然,对传统媒体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传统媒体下一步该如何做新闻,的确值得每一位媒体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