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7月1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16日   09 版)

    香九妹

    徐桔桔

    徐萌仙

    栗岩奇

    热汗古丽·依米尔

    特木钦

    袁存泉

    高淑珍

    章金媛

    黄莉

    黄久生

    黄小清

    黄宏林

    严玉芹

    148 香九妹

    香九妹,女,藏族,1947年2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西当村乡村保健员。

    50年,陪伴她最多的是药箱;50年,她治愈的村民数都数不过来。有时一年下来,乡亲们欠下的医疗费达几千元,她仍然翻山越岭,几乎天天在外出诊。1962年,15岁的香九妹被当时的公社聘为“保健员”,在当地的公社卫生院接受培训,从此踏上了编外医生的道路。

    1971年8月22日,当时香九妹怀孕已近分娩,村里又流行麻疹,她坚持在早上8点左右就到距家8里的西当村出诊,给村里的患者打针、送药,一直巡诊到下午3点准备回家,可刚走到村口,就感腹痛难忍,凭着多年的经验,她知道自己临产了,绕了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在小路上,她分娩了,没有人在她身边,她强忍着疼痛脱下了身上的羊皮褂子,包住刚出世的孩子,从随身携带的药箱里取出血管钳夹住孩子的脐带,处理完之后,拖着病体、抱着孩子艰难的走到就近的人家求救。香九妹的4个孩子中有两个是在出诊途中生产的。在行医的1.8万个日日夜夜里,香九妹为多少村民看过病,接生过多少孩子,她全然记不清楚了。她只是说:“我只记得这里的孩子基本都是我接生的,很多家庭祖孙三代都是我接生的。”

    2012年,香九妹的老伴不幸患上了中风,半身瘫痪,卧床不起,不能言语,吃喝拉撒都要香九妹照顾,可她还是一如既往的给乡亲们出诊,给前来看病的病人打针吃药,从无怨言。

    香九妹有着50年的诊疗经验,乡亲们亲切地称呼她“妈九”(藏族表示亲切的称呼)。 

    149 徐桔桔

    徐桔桔,女,汉族,1953年3月生,中共党员,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退休职工。

    作为一位有着36年党龄的退休老知青,徐桔桔退休后拒绝外企高薪返聘,告别九旬高龄的双亲,远赴黑龙江黑河市边疆山河村当起村支书,带领乡亲们搞新型种植合作社,走上现代农业致富路。

    40多年前,徐桔桔曾在山河村插队,与那里的乡亲们结下深厚感情。2009年9月,知青贾爱春回到山河村。老乡提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要求:“能不能帮忙找一个上海知青来当村官,带领大家干番事业?”贾爱春想到徐桔桔是在山河村入的党,对这里感情深厚,能否请她回来?2011年11月6日,徐桔桔带着组织关系回到逊克县奇克镇山河村。

    上任后,徐桔桔日夜忙碌。筹备成立种植合作社,争取70万元为全村老乡家换上白色塑钢窗,村路扩建1000米、建铁栅栏1000米,组建村篮球队、舞蹈队……短短一年时间,山河村有了很大变化。

    徐桔桔深知,要想彻底改变农村面貌,绝不是简单的建房修路,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种植合作社,最大的难题是收回村里包给村民的部分机动田。她开会找老乡商量,搞民意调查。一份份调查表发下去,收回来时,竟然有98%的村民按了手印。不少村民还主动帮忙做工作,说服自己的亲戚、子女、朋友交田。一位村民感慨:土地就是我们的命,现在我们把命给你了,你没有私心,我们放心。

    150 徐萌仙

    徐萌仙,女,汉族,1972年6月生,浙江省开化县音坑乡对门村村民。

    徐萌仙在承受丧女之痛时,无偿捐献出女儿所有有用器官。徐萌仙曾在开化县城里做保洁员,丈夫是泥水匠。2011年,女儿徐雨文考进开化中学。9月14日,徐雨文被查出患有脑部胶质瘤,从杭州到北京,每个医生都说,这个病没法治,哪怕砸下几十万,最多只能拖一年。“几十万!”这对一直生活在农村、靠四处打零工挣钱的徐萌仙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但她却和丈夫决定,花再多的钱,也要治好女儿文文的病。在亲友帮助下文文终于住进了江西上饶肿瘤医院,后因病情进一步恶化,被转至浙医一院重症监护室。2012年6月11日,文文永远地闭上眼睛。

    女儿去世前,徐萌仙带着她四处求医,许许多多素昧平生的好心人帮助过她。她带女儿看病期间,看到了太多和她一样痛苦的母亲,她萌生了捐献女儿器官帮助他人的念头。当徐萌仙这一决定传到家乡时,父亲骂她发神经了,让她以后别回娘家;朋友打电话来斥责她,说她的心比狼还狠;乡亲邻居对她指指点点,说她出卖女儿的身体。压力如山,可徐萌仙还是不为所动。6月11日晚上,文文被确诊为脑死亡。徐萌仙和丈夫便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下了字,无偿捐出了女儿的肾脏、肝脏、眼角膜、心脏,使6位患者得到了救助,用特殊的方式延续了爱女的生命。

    大爱仍在继续……2012年7月11日,徐萌仙和丈夫在女儿去世一个月后,共同签下了人体器官捐献意愿书,自愿去世后无偿捐献所有器官。徐萌仙一家被誉为“最美一家人”。在她的大爱精神感召下,到目前为止,衢州市已有70多人签订了器官捐献意愿书。

    徐萌仙荣获浙江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151 栗岩奇

    栗岩奇,男,汉族,1957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市和平区司法局办公室主任。

    27年来,栗岩奇累计无偿献血205次,献血总量高达4.1万毫升,大约相当于10个人全身的血液。前不久,他一家三口签订协议,死后既捐献人体器官,也捐献遗体,“活着献热血,死了献遗体”。

    作为市血液中心的“救急血源”之一,每当接到中心血站救急电话或短信,栗岩奇基本每约必到。多年来,栗岩奇一直隐瞒无偿献血的事情,直到2004年岳母住院急需输血时,这一秘密才被妻子所知。现在,他不仅坚持锻炼身体保证献出健康血,而且自发成立了无偿献血爱心团队,妻子、女儿和他一家三口签订了人体器官和遗体捐献协议。如今56岁的他,已经临近无偿献血的最高年限,他总是说“我很快就要退出献血志愿者行列了,所以要抓紧时间,争取多献一些。做好事要趁早,不能等、不能停,要坚持做、做到底!”

    栗岩奇的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坚持把爱心献给有困难的群众。2012年国庆期间,栗岩奇遇到了来天津为女儿治疗白血病的外地农民李淑平。当得知为孩子治病已经负债累累时,他毫不犹豫地捐献了两个单位的血小板,并塞给父子俩1000元钱。此后,他又先后为李淑平一家送去4000元,如今李淑平女儿的病情已大为好转。他与妻子义务照顾一对孤寡老人20年,直到为两位老人送终,周围的邻居交口称赞。作为一名科室负责人,栗岩奇从没有因为献血而耽误一天工作,每年除夕值夜班都抢着来,把合家团聚的机会让给同事们。

    栗岩奇获得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司法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热汗古丽·依米尔

    热汗古丽·依米尔,女,维吾尔族,1989年2月生,新疆职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汉语翻译专业学生。

    凭借自己的辛勤努力改变命运,先后组织600多名少数民族妇女外出务工,热汗古丽·依米尔用实际行动激励无数家乡姐妹靠劳动、靠知识实现人生梦想。

    热汗古丽·依米尔家境贫困。2007年5月,热汗古丽·依米尔和同伴一起前往浙江省慈溪市宁波双源纺织发展有限公司务工,她一边学技术,一边学汉语。3个月后,热汗古丽·依米尔凭借娴熟的纺纱技术成为操作长,半年后她又成为车间主任助理,一年后,她因为出色的双语表达能力被厂家聘为新疆籍员工带队负责人。务工4年,热汗古丽·依米尔先后给家里寄了9.7万余元,盖起大大小小15间房子,添置了手机、数码相机,家里还在村里开起了小超市,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2009年10月,热汗古丽·依米尔外出两年后第一次回家,感到家乡的变化虽然很大,但是家乡人的生活过得并不富裕,于是她决定带领家乡青年共同致富。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热汗古丽·依米尔先后组织家乡600多名少数民族妇女到内地务工。

    2012年,热汗古丽·依米尔考取了新疆职业大学汉语翻译专业,并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期间,作为新疆代表团唯一的农民工代表,她积极为保障农民工兄弟姐妹的切身利益献言献策。她决心毕业后,在家乡开办一家榨油厂和肥皂厂,再建一座图书馆,让更多的家乡姐妹靠劳动、靠知识改变命运。

    热汗古丽·依米尔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53 特木钦

    特木钦,男,蒙古族,1993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原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拾金不昧、助人为乐、扶贫济困、尊老爱幼,特木钦将这些美好词汇践行到自己平常生活中,变成一种习惯。

    特木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以中学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2月9日,他捡到一个电脑包,发现里面有现金约2万元及各种证件等。他找到失主,失主拿出500元以表谢意,特木钦坚辞不受。开学后,失主找到学校并请学校转赠他500元,他当即将钱捐给了学校红十字会。

    从2009年开始,特木钦先后帮扶两位农民工子弟李鹏举和付云飞,使两个孩子2012年期末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特木钦自高中起担任学生干部和青年志愿团组织者,参加和组织了大量志愿活动,他曾到上海世博会上为外宾作志愿翻译。在市、区各级各类大型活动现场经常看到他的身影。节假日他带领同学们走上街头搞公益宣传,深入社区为空巢老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送食品,他与一位空巢老人结成了长期服务对子。上大学后,为大家买了饮水机和桶装水。深夜,他买来热牛奶到训练场为运动员们加油。开运动会时突降大雨,他及时为全院同学置办雨衣。教室、宿舍的空调、电灯坏了,他及时找人修理。他的自行车,成了为同学和周边老人服务的工具。放假回到家乡,他积极参加母校的活动,为高三学生讲座,到母校对口帮扶的武川县义务支教,参加万名志愿者清洁家园等系列活动。

    特木钦获得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全区优秀志愿者、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154 袁存泉

    袁存泉,男,汉族,1974年7月生,中共党员,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南山城镇黑石头村村民。

    袁存泉高位截瘫,却身残志坚,用嘴叼笔、用手指骨节打字,17年间发表200多万字的小说等著作。他家境贫困,却乐于奉献,发起并组织爱心团队捐款捐物150余万元。

    1996年1月15日,袁存泉和亲属上山拉柴,下坡时牛突然疯跑起来,为保护同车的亲属,他紧拽缰绳不放,不慎被牛踩到颈部,导致高位截瘫。3年后,袁存泉为不拖累妻子,主动与妻子离了婚,而父亲也因焦虑过度患病去世。面对年迈的母亲,4岁的女儿,还有治病欠下的4万多元债务……瘫痪的他不止一次想自杀,但最终还是选择坚强。

    为重新“站”起来,他选择学习写作。不能拿笔,他就用嘴叼着写,笔杆被咬碎200多支,牙齿被硌掉了3颗,经常满嘴是血。后来买来电脑,他就锻炼用手指骨节打字。17年间,小学文化的他自学了初中至大学课程,先后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小说《冰凌花开》、文集《让生命歌唱》等多部书籍。

    多年来,袁存泉想方设法回报社会对他的关爱。他利用网络收集致富信息和销售农产品,帮助乡亲们致富。他建立爱心书屋,筹集图书3000余册,为村民、孩子们提供免费借阅。他创办了“冰凌花开”网站,帮助思想上有困惑、生活上有困难的人……4年多时间里,他成功发起并开展助残、助学、助医、助困、助农等爱心服务项目50余个,长期资助贫困学生近20名。

    袁存泉获得辽宁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155 高淑珍

    高淑珍,女,汉族,1957年7月生,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村民。

    14年来,高淑珍用单薄而坚强的肩膀挑起一座“炕头小课堂”,用舐犊情怀支撑起几十个残疾孩子的就学梦想,她用平凡的服务诠释了不凡的志愿精神。

    高淑珍儿子王立国4岁时,患上了类风湿病,肢体关节变形,走路十分困难,虽经多方诊治却没有好转,结果落下了残疾。随着小立国年纪的增长,上学读书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但受身体条件限制,他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进入学校。高淑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转念一想,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为残疾而不能入学的孩子,他们一定也渴望上学,如果能把他们聚到一起读书学习,那该多好!

    1999年,“炕头小课堂”开课了。4张小课桌,1块小黑板,5个残疾孩子,课本是借来的旧书,“老师”就是她的闺女王国光——为了这个唯一的老师,高淑珍硬是将自己刚刚初中毕业的女儿留在小院里,每每念及此事,她总感到愧对女儿。

    随着送到家里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高淑珍索性让孩子们住到家中,免费吃住,免费学习。炕头小课堂最多时达到39个孩子,都管高淑珍叫“妈”。这些曾经因为残疾而受过别人歧视和嘲笑的孩子,把高淑珍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家。高淑珍也把这帮残疾孩子当亲生的,愿意为他们做一切事。

    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这些孩子,高淑珍睡觉的时候几乎没脱过衣服。她就这样坚持了整整14年。在她的感召下,一批志愿者先后走进高淑珍的家中,全身心投入到关爱残疾孩子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演绎了一曲志愿接力、奉献爱心的动人篇章。

    156 章金媛

    章金媛,女,汉族,1929年4月生,民盟盟员,江西省南昌市第一医院护理部原主任。

    2000年,章金媛组织17名退休护士成立江西红十字志愿护理服务中心。十三年如一日,她带领爱心团队,用专业护理服务,让鳏寡孤独者脱离孤寂,让病残者重燃生活希望。

    家住南昌苏圃路的陆子云老人瘫痪在床10年,生活不能自理,身上长满褥疮。章金媛定期上门为老人进行护理,还自己掏钱买药,为老人治愈了褥疮。北湖社区的梁甫章,因生活受挫跳楼自杀未遂,瘫痪在床3年。章金媛知道后,每周定时为他按摩,和他谈心,让梁甫章重拾生活希望。两年后,梁甫章奇迹般站起来,并拄着拐杖加入章金媛的志愿服务队伍,成为江西省造血干细胞及遗体、器官的志愿捐献者。

    章金媛和她的团队,将志愿服务扩展至保健预防、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救护培训等72项专业化服务,先后为50多万人次提供了爱心服务,成为新时期专业志愿服务典范。

    随着爱心队伍的扩大,章金媛将服务内容拓展到更宽广的公益范围。2007年,章金媛促成在江西省民政学校成立全国首个爱心(养老)护理职业学校,并一直坚持教授居家养老、保健康复等专业课程,为多所福利院培训数百名专业护工。2012年1月,她组织志愿者开展“关注留守儿童”行动,深入贫困地区小学为留守儿童助困、助学、助医。2013年春节期间,章金媛顾不上和子女团聚,每天带着志愿者在南昌火车站为旅客提供服务。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章金媛组织志愿小分队在灾区提供医护服务7天,为灾区居民服务。

    章金媛荣获南丁格尔奖、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特别贡献奖、南昌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157 黄莉

    黄莉,女,汉族,1972年7月生,四川省都江堰市心启程残疾人爱心服务站理事长。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黄莉失去了双腿和左臂,凭着一只手书写着重生后的精彩。四川黄莉生命热线、黄莉爱心工作坊帮助许多残疾人重拾信心,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1991年,黄莉被分配到阿坝州黑水县知木林区医院妇产科工作;1993年,为照顾父亲,离职来到都江堰市同丈夫经商。然而,“5·12”汶川特大地震彻底改变了她的一生,被埋4天4夜的黄莉,由于伤势过重,不得不面对截肢的现实。

    由于伤势太重,5月21日,黄莉被转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刚开始,黄莉对生命和未来完全丧失了信心,数次想放弃生命。但在医院的全力救治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她逐渐恢复了生命的信心,并加入了志愿者团队,在病床上开通了“四川黄莉生命热线”,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2008年10月,黄莉转回四川继续治疗,她带领其他因震致残病友成立了“黄莉爱心工作坊”,组织制作十字绣品、串珠饰品和羌绣等手工艺品。2010年3月,黄莉发起成立了都江堰市心启程残疾人爱心服务站。2010年9月,黄莉筹资兴建了心启程残疾人创业孵化园,通过直接安置和居家就业两种模式解决残疾人就业27人。同时,还组织捐赠残疾人用品用具和物资,长期开展助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一名曾得到她帮助的地震伤员这样感慨:“是黄莉的坚韧和顽强,使我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特别感谢她陪我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黄莉荣获第三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四川依然美丽金熊猫奖、广州市杰出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158 黄久生

    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

    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008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建议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农民工党支部积极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2000多万元。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159 黄小清

    黄小清,女,汉族,1969年7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电力有限公司三明市清流县余朋供电所收费员。

    22年来,黄小清自费创建幸福敬老院,先后义务赡养20多位素昧平生的孤寡老人,像亲生女儿一样为老人养老送终。

    1991年,黄小清在集镇上看到两位衣着破旧、步履蹒跚的老人到乡政府领取生活补助。自幼孝顺的黄小清想,自己家里没什么负担,何不帮帮这些孤寡老人。在乡政府支持下,黄小清创办了幸福敬老院。

    在敬老院,老人离世是不可避免的。20年来,黄小清夫妇先后义务赡养了20多位孤寡老人,先后为16位老人送终。

    2011年,黄小清准备新建一所敬老院。此时,不幸悄然袭来。2011年6月20日,黄小清的丈夫陈诚文听说隔壁村有人拆房子,可以买到旧木料,便搭摩托车赶过去,不料半路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当时,女儿刚好中考,黄小清决定暂不告诉女儿。女儿考完试回家,迎来的不是父亲的拥抱,而是厅堂里父亲的遗像,母女俩相拥痛哭。

    丈夫去世后,留给黄小清的是尚未盖好的敬老院、等着领工钱的工人和5个盼望着住进新房的老人。“你们放心,过去怎样,今后还怎样。”黄小清对老人们说。2011年9月29日,幸福敬老院喜迁新居。如今,很多人都被黄小清的执著所感动,纷纷加入到爱老助困的行列中来。三明电业局员工为敬老院募捐了31.8万元,成立“黄小清扶老基金”和“黄小清敬老奉献志愿者服务队”,与黄小清一起扛起幸福敬老院的大旗。

    黄小清荣获全国优秀志愿者、“五一”劳动奖章、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160 黄宏林、严玉芹

    黄宏林,男,汉族,1963年3月生,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毛家港镇魏家祠村村民;严玉芹,女,汉族,1968年12月生,黄宏林妻子。

    在女儿不幸煤气中毒身亡后,黄宏林夫妇强忍丧女之痛,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捐献女儿遗体和器官,使5人生命得以延续,谱写了一曲大爱赞歌。

    黄宏林、严玉芹是一对农民夫妇。2012年1月26日,大学快毕业的女儿圆圆在深圳实习时煤气中毒。住院20多天后,黄宏林夫妇得知女儿已无生还可能时,便向深圳红十字会提出捐献女儿的器官和遗体的申请。

    黄宏林说,他是看到和女儿同在一间重症监护室的湖南小伙子痛苦无助的样子,才动了这个念头。2012年2月,黄宏林在医院无意中看到“捐赠器官”的海报,“当时我就想,能不能把女儿肾脏移植给那小伙子,让女儿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延续?”于是,他找到深圳市红十字会,办理了捐献女儿肝脏、肾脏和眼角膜等5处活体器官的手续。成为深圳捐献活体多器官第一人。

    为挽救女儿生命,黄宏林夫妇背负了7万多元的债务,面对好心人和社会各界捐赠的50多万元的善款,他们却选择靠自己的双手偿还医疗债务,将善款拿出来转捐给了更需要的人。黄宏林夫妇已向当地4所中小学校捐赠5万元,资助200多名农村贫困学生;为村里的新农村建设捐款3万元……黄宏林有一个愿望,用剩下的善款创办一个帮扶基金,去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

 

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专题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7月16日 09 版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