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7月1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16日   20 版)

    叶其懂

石书江

    刘波

    刘珪

    刘磊

    刘清伟

    吕清森

    孙奇

    余文丽

吴斌 

    吴栋材

    吴殿华

    张兵

    张宝金

    408 叶其懂

    叶其懂,男,汉族,1976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邮政公司普陀区曹杨新村支局邮递员。

    14年来,叶其懂投递各类信报达300多万件,妥投率达到100%,创造了“邮界”奇迹。

    伴随流动人口规模扩大而加重的投递负荷,为保证投递效率和妥投率,叶其懂利用休息时间到邮路上“勘探”地形,把住户、租客、商家的变动情况记在本子上,现已整理了2000多条用户信息。

    叶其懂负责投递的师大二村,住着许多老教师、老学者。由于没有电梯,叶其懂不管邮包多重、天多热,总是把邮件送进老人家中。著名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先生很喜欢他,2012年“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93岁高龄的钱老专门赶到现场为叶其懂颁奖。

    14年来,叶其懂使2400多封“死信”、1000多个疑难包裹得以复活,还摸索出“查询法”、“试投法”、“贴条法”等方法,最长的一次复活“死信”投递,叶其懂用了52天,把数百米的“梅川路”沿线十多个弄堂翻了个遍。有一次,一位素不相识老人来信请他寻找失散40多年的亲人。他天天把信带在身边,遇到地址相近的用户就细心打听,经过近两个月寻找,最终帮老人实现了愿望。叶其懂负责的邮路上有一个特殊的驿站——普陀区社会福利院,他常常陪老人聊天读报,自掏腰包给他们订报刊、买礼物。10多年来,他还免费帮残疾人协会传递物品100多次。

    叶其懂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409 石书江

    石书江,男,汉族,1959年3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七团党委书记、政委。

    为改变团场贫困落后面貌,石书江带领职工开拓良田10万亩,实现了人均增收翻四番的目标,自己却不幸因公殉职。

    六十七团地处边境,是国家级贫困团场,人均耕地少,经济状况差,职工收入低。石书江跑遍全团所有单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水土开发为突破口、发展节水灌溉、改造中低产田”的发展思路。

    为节省水源,石书江推广滴灌等技术,每亩地用水量从过去的500立方米降到100立方米左右。他还推广精量播种、双膜覆盖等技术,每亩地可节约成本200元以上。

    在水土开发的那些年,石书江吃住在工地,处处都有他的身影。10多年来,六十七团耕地面积从1996年的3.45万亩扩大到2010年的12万亩,生产总值从1996年的2715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2.3亿元,职工平均收入也从1996年的5434元增加到2010年的24165元。

    石书江还采取畜牧业融资承包经营等措施,使全团333户1940个少数民族群众受益,职工平均收入由1831元增加到6345元。

    30年来,石书江和全团干部没有发过一次奖金,家里21英寸彩电是父母留下的,半自动洗衣机是妻子的嫁妆……2011年11月,石书江出差途中遇车祸殉职,自发前来悼念的群众多达1500多人。

    石书江荣获兵团优秀共产党员、兵团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410 刘波

    刘波,男,汉族,1963年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航天技术专家、北斗导航卫星副总设计师。

    作为我国导航卫星领域的技术专家,刘波心系祖国的航天事业和科技发展,拒绝名利诱惑,20年如一日潜心攻关,为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从1991年参与导航试验系统方案论证,到2012年16颗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太空组网,在20多年里,刘波参与并推动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带领团队创造了我国卫星单一型号密集交付、发射记录,为我国导航卫星组网画上圆满句号,建成了主要技术指标可与美国和俄罗斯等世界一流导航卫星系统媲美、惠及亚太地区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导航卫星项目立项之初,技术和管理能力突出的刘波被任命为主抓卫星有效载荷研制的副总设计师。在技术攻关关键阶段,刘波经常不分昼夜在办公室钻研技术问题,就是在这样忘我的工作中,多项关键技术在刘波手里迎刃而解。

    2009年,导航卫星研制进入攻坚阶段。超负荷的工作量使刘波经常感到胸闷难受,经医院诊断患有心脏冠状动脉阻塞,医生建议通过心脏搭桥手术来缓解阻塞问题。然而,倔强的刘波选择了继续坚守。长期辛劳使刘波的腰椎也出了问题,医生建议通过手术来矫正。但是因为忙,他将手术的时间一推再推。2010年,趁着单位开运动会的空当,刘波才去医院做了手术。

    刘波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411 刘珪

    刘珪,男,汉族,1980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75738部队73分队分队长。

    刘珪一直把当兵作为事业来干,在每个岗位都力求做到最好,每项技能都力求练到极致,一次次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在战斗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被誉为“尖刀上的刀尖”。2009年5月,刘珪挑战高危训练科目——“蛙人”潜艇爬管。在30米深海水中,他忍住巨大的压强,钻进直径仅53厘米的鱼雷管。为掌握单手负伤情况下踢枪上膛快速射击动作要领,他反复练习5000多次。刘珪熟练掌握20多项特战技能和56种装备操作。刘珪编写的《手枪特种射击》、《越障射击》等教案成为全军特种部队训练参考教材。

    2009年,刘珪被派往素有“魔鬼训练营”之称的土耳其安卡拉特种作战学校学习,擒拿格斗等10多个课目取得优异成绩,圆满完成训练任务。2010年6月21日,刘珪所带连队组织圆伞实跳训练,一阵强气流袭来,一名新战士连人带伞卷进刘珪伞中,两具降落伞缠绕在一起,导致两人急剧下坠,瞬间降到离地面仅400米的高度。危急关头,刘珪果断割断自己的7根伞绳,使新战士的伞恢复正常,他也在离地面150米的极限高度成功拉开备份伞。3年来,刘珪带领官兵参加高难险课目训练11000余人次,12人次遭遇险情,在他果断准确处置后,全部化险为夷。

    刘珪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412 刘磊

    刘磊,男,汉族,1984年11月生,中共预备党员,海南省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副站长。

    默默坚守6年,刘磊从一个青涩的大学毕业生,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保护区副站长。大学毕业后,刘磊放弃了条件优越的单位,毅然来到了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刚上班不久,刘磊遇到了三道难关:一是爬山难。每次上山巡护总要摔几次跤,下山时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二是管护关。50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200多名管护人员,要做好管护工作,对他来说是一个考验。2007年冬天,他被推举为考核小组组长。山区天气阴冷,特别是清晨坐着摩托车往村里赶,他的手、脚吹得冰凉,头发、眉毛挂着水珠,全身颤抖。但他出色完成了4个片区、约38万亩林地和102名森林管护人员的绩效考核。三是协调关。他经常走访当地百姓,了解他们对森林保护的真实想法,完成了毛组村委会集体土地天然林共管协议签订工作,争取到了高峰方红村400平方米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协调解决了与个别农户间的林地纠纷。

    由于工作繁重,他的左眼基本没有视力了。2009年6月北京的医院打电话告诉他有供体了,催他去做手术。因为手头工作多,他一拖再拖。后来在站领导一再催促下,他才买机票去做手术。手术结束没多久,眼睛还时常红肿,他就悄悄回到海南带病工作,圆满完成了保护区整体形象宣传设计和纠察队培训工作。

    刘磊荣获海南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413 刘清伟

    刘清伟,男,汉族,1966年11月生,中共党员,广东省珠海市淇澳担杆岛自然保护区护林员。

    担杆岛,南中国海上的孤岛。23年来,刘清伟每天都要在崎岖又隐伏着危险的道路上巡逻八九个小时。饥饿、干渴时,他就吃野果。一旦发现有上岛捕猎和盗挖名贵树木的不法分子,他马上冲上去制止。担杆岛上的罗汉松是名贵珍稀物种,也是不法分子眼中的“发财树”。23年来,刘清伟常在暴风雨夜顶着电闪雷鸣追击盗挖船只,不法分子曾放狠话要刘清伟的命,却始终动摇不了刘清伟守岛的决心。

    他曾遭遇大蟒蛇的攻击,曾在坠落悬崖过程中险些丧生,雷击、虫咬、泥石流都在威胁他的生命,长期的海风侵蚀使他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常受病痛折磨。

    个人生死没能动摇刘清伟守岛的决心,亲人的不幸却几乎要将他击倒。1991年春节,妻子带着才4个月大的儿子上岛陪他过节,儿子突发高烧,而岛上没有医生,随后半个月,海上风急浪高,交通中断。结果,儿子因高烧不退,落下脑瘫。同样揪心的是,他的父母相继病逝,两次噩耗都是在一两个月后才传到海岛,刘清伟只能一次次面向家乡,双膝跪地,尽洒“不孝”的泪水。面对家庭不幸与病痛折磨,刘清伟从未向组织上提过要求,一直坚守海岛。组织上曾照顾他回珠海市区工作,可他没去几天又跑了回来,心里放不下这片海岛。

    刘清伟荣获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斯巴鲁生态保护奖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414 吕清森

    吕清森,男,汉族,1960年7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桦甸供电分公司送电班巡线员。

    工作33年来,吕清森坚持巡护红石到白山的供电线路(“红白线”),运用自己总结的“采光巡线法”,及时发现供电缺陷5000多件,确保输电线路连续安全运行无事故,累计为企业减少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

    “红白线”是吉林地区海拔最高、环境最差、巡护难度最大的一条66千伏输电线路,平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几乎是一个山头一座铁塔,最高的一座铁塔位于海拔1100米高的山上。30多年来,吕清森累计行程8万多公里。单位领导多次想安排年轻人接替,可他一直舍不得离开。

    有一次自己过生日,他把亲戚朋友都请来了。可是饭菜刚端上桌,突然打雷下雨。强烈的责任意识使他立即放下碗筷,冒雨赶赴雷区踏查线路。

    1981年冬季的一天,气温零下三十八九度,为了如期完成架线任务,他在塔上连续作业几个小时,冻伤了双手,险些截肢。

    吕清森根据“红白线”铁塔结构、导线走向等不同特点,把“红白线”划分出导线易覆冰段、风向变换段、易遭雷击段、设备易失段、地形地理位置复杂段、巡护困难段、缺陷密集段和隐患多发段等9个重点巡护段,并总结出一套成功的“采光巡线法”,保证了“红白线”连续33年安全运行无事故。

    吕清森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时代先锋、第三届吉林省道德模范等多个荣誉称号。

    415 孙奇

    孙奇,女,汉族,1972年9月生,中共党员,呼和浩特铁路局呼和浩特站售票员。

    孙奇从事铁路工作22年,当线路工,她扒道砟、抡洋镐,与男工友一样脏活重活抢着干;当巡道工,她每天步行16公里精检细查,防止各类隐患82起;当客运员、班组长,她热情服务,班组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当售票员,她废寝忘食,总结出“七字售票作业法”和“十二句服务规范用语”。

    当售票员后,她用25天记熟了过往客车的1120个停车站代码,练就了“话音落、车票出”的绝活,创造了铁路局单班售票2475张的纪录。她把规定的25分钟吃饭时间压缩到10分钟,用业余时间学会了英语、蒙语和手语,成为旅客的贴心人。

    孙奇的售票台放着一面镜子,写着“今天你微笑了吗”,时刻提醒自己礼貌待客。她还无数次将旅客遗失物品及时归还,把患病旅客送到医院,帮助走失孩子找到家人。从事售票工作7年间,她收到表扬建议1350条、表扬信233封、锦旗27面。2011年5月,孙奇在自己身患癌症、公公去世的情况下,资助了农村贫困小学生谭旭。

    2010年8月17日,孙奇晕倒在售票台前,确诊为卵巢癌,不得不离开岗位。养病期间,她写信给铁路总公司,为改进客运服务献计献策。她在往返北京治病的火车上热心解答旅客问询,并根据旅客需求,建议车站制作了购票提示卡。

    孙奇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416 余文丽

    余文丽,女,汉族,1967年10月生,河北省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2010年底,余文丽主动请缨援疆,地点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这个县地处沙漠边缘,远离中心城市,医疗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医疗环境很差。面对水土不服、气候环境不适、语言不通、交通不便等困难,余文丽全身心投入工作,当地医生和患者都感动地说:“余医生,拜克亚克西!(维族语,意为‘真是太好了’)”

    余文丽经常结合疑难病例进行讲解及讲座,把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的医生,为若羌县医院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2011年4月1日,余文丽的爱人陈志强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住进邢台市第三医院。余文丽经过3天长途跋涉,赶到邢台市第三人民医院,当她带着歉疚和遗憾签字同意手术时,已经错过了立体定位脑部手术最佳抢救期。14天后,爱人苏醒了,在她精心照顾下,丈夫身体恢复很快。看到爱人能基本自理时,她说:“我得回新疆去,你看行吗?”爱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10月下旬,余文丽毅然决定带上半瘫痪的爱人不远万里回到新疆若羌,夫妻携手援疆。她既悉心照顾爱人,又兢兢业业地工作,按时上下班,工作一天也没落下。

    对于“最美援疆女医生”的称号,余文丽说:“照顾爱人是我的本分,援疆是我的责任,我热爱若羌这片土地。”光明日报等媒体对余文丽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引起广泛影响。 

    余文丽荣获河北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417 吴斌

    吴斌,男,汉族,1965年3月生,生前系浙江省杭州长运运输集团公司驾驶员。

    2012年5月29日中午,吴斌驾驶着载有乘客的大客车行驶于沪宜高速上,被迎面飞来的制动毂残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致肝脏破裂,短短76秒,他突遭重创而临危不乱,强忍剧痛将车停稳,并提醒车内24名乘客安全疏散及报警,被人们誉为“最美司机”。后来,吴斌被送往解放军无锡101医院抢救。2012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吴斌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离世,年仅48岁。

    正是平时积淀的过硬操作技能,保障了24名乘客的安全。事后,通过反复查看监控录像,吴斌生前的同事们一致认为,“他出事时,不管是坐姿,还是停车措施,都完美无瑕。”

    从业10年来,他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没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没有一次违章记录,没有一起旅客投诉。2008年春运期间,杭州遭遇连日大雪冰冻天气,出行非常困难,成千上万的旅客都在等着回家,吴斌第一个报名参加抗雪救灾,第一个出发,抢在春节前将旅客平安送回家。

    吴斌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杭州市道德模范。中央文明委授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418 吴栋材

    吴栋材,男,汉族,1935年8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苏州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自1978年以来,吴栋材带领永联村全体村民,将一个当时只有816人、人均年收入68元、集体负债高达6万余元的苏州第一穷村,打造成村民10400余人、人均年收入28766元、村级可用财力近1亿元的富村。

    吴栋材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右手负伤致残后退伍。1978年,他来到全县最小、最穷的永联村任党支部书记,之后以30万元起家创办了永联轧钢厂。1993年底,以永联轧钢厂为核心组建成立了江苏永钢集团。目前,集团拥有员工12000余人,总资产350亿元,2012年销售收入380亿元,利税18亿元,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三十八位。

    吴栋材先后主持永联村5次并队扩村,全村人口由800人增至1万余人,做到“进了永联门就是永联人,凡是永联村待遇都均等”,建立养老敬老、扶贫帮困等多项福利制度,村民年人均获益6000余元。

    永钢集团转制过程中,他带头让出自己的一半股份,坚持为村集体保留25%的股权。他着眼于城乡一体化,以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收入方式多元化,实现农民、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的转变。

    吴栋材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419 吴殿华

    吴殿华,男,汉族,1935年8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冀州市职工医院院长。

    上世纪60年代,吴殿华就从自己身上割下8块皮肤、取出5块鲜骨头无偿移植给患者。从医60多年来,他主持实施了上万例手术,抢救了数以万计重症患者的生命。

    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吴殿华曾参加邢台、唐山大地震的救援活动。汶川地震中,他自费组织抗震救灾医疗队赶赴灾区,共救治重伤员184名,后又再次赶往德阳地震灾区,接回3名无人照顾的伤病员免费治疗。玉树地震后,他自费组织医疗队赶赴灾区,19个日夜里,先后抢救治疗重伤员510余人,抢救40名重伤员转往外省市住院治疗。2010年8月7日晚,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吴殿华奔赴灾区,12天抢救治疗重伤员150余人。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吴殿华立即成立4人急救小组,短短几天,便诊治了80余名伤员。

    吴殿华同志从医60多年来,先后13次被评为全国和全省劳动模范,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被国际卫生组织命名为世界优秀医学专家。2008年,获河北省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感动河北十大人物,河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 

    420 张兵

    张兵,男,汉族,1967年8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公交集团三公司531路驾驶员。

    27年来,张兵把驾车技术当艺术追求,对每一个细节精雕细刻,绝不含糊,创造了武汉公交驾驶员运行史上27年零投诉、零违章、零事故的“三零奇迹”。

    张兵通过摸索,练就了分类为乘客服务的本事。他细心服务老年乘客,上车时问候一句、主动扶一把、安排最方便的座位;爱心服务学生乘客,微笑提醒注意乘车安全;耐心服务外地乘客,百问不烦,想方设法提供帮助;优质服务残疾乘客,停稳车扶上车,到站时扶下车。

    张兵总结出了“中速行驶、低速进站、停稳开门、关门起步”16字安全行车方法,成为同行的标杆。他勤学好问,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研究车辆构造,成为司机心目中的“车辆医生”。他严格对车辆进行油、水、电、刹车等“十检功课”,保持安全运行。他勤奋钻研,最大限度地发挥车辆动力、挖掘节油潜力,近3年节油4500多升,价值27000多元。

    张兵担任班组长,带领班组全体同志努力成为“驾驶台上放一个盛满水的杯子,车到终点,没有一滴水溅出”的岗位技术标兵。

    在张兵的带动下,仅2012年度,公交公司就涌现出1000多名年度“三零司机”,安全费用节约180余万元。“三零四一”工作法成为湖北公交行业为民服务新品牌。

    张兵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421 张宝金

    张宝金,男,汉族,1946年11月生,中共党员,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党总支书记。

    30多年的时间,张宝金硬生生将昔日的贫困屯变成了“亿元村”,并使元宝村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绿色小康村等称号。

    1985年,张宝金拿出自家积攒1.3万元,带头集资3.7万元,开办了村集体第一个小木农具加工厂。他几次失败几次爬起,从不轻言放弃。

    1992年,张宝金与香港一家公司签订合资建厂协议,成立了黑龙江元宝山木制品有限公司,获得了产品的直接出口权。1994年,在上海中铅一厂的支持下,新上了铅笔生产项目。1995年,在大兴安岭办起了7家卫生筷加工企业……目前,元宝村年加工铅笔23亿支,铅笔板3000万罗,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0%和60%,从业人员3500多人,是全国铅笔板集散地。到2011年,全村有企业28家,总资产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200元,户均存款达18万元。

    张宝金挖掘“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历史文化资源,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了《暴风骤雨》纪念馆、“韩老六大院”、“土改风情一条街”等项目,还原“元茂屯”的历史旧貌。还开发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运动健身区等六大景区。

    30多年来,他起早贪黑地工作,多年辛劳使得自己疾病缠身,但是,年近70的他依然操劳在工作岗位上。

    张宝金先后荣获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省优秀村民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市十佳公仆等荣誉称号。

分享到: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