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大银行解决小微企业的贷款难题,不现实”,在14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直言,要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应该建立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银行。在金融体制设计上,应该是“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他所说的“大猫”指的是大中型企业,“小猫”指的是小微企业。
他说,科学家牛顿当年养了两只猫,为了解决这两只猫出门的问题,特别在墙上打了一个大洞和一个小洞。别人说,有一个大洞不就够了,为什么还要打个小洞?牛顿告诉他,如果大猫小猫一起走,大猫就会把洞占住,那样小猫就出不去了。
成思危认为,在给企业贷款的问题上,同样是“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的问题。大银行天生嫌贫爱富、嫌农爱工,出于风险、交易成本等方面的各种考虑,很难有给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要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必须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他特别提到社区银行,认为可以从试点做起。“可以先在天津、温州搞试点。”
在论坛上,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刘克崮也强调金融应向多层次发展。他认为,金融体系要适应多层次的实体经济。他建议中央正式授予地方金融管理权,然后考虑建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在机构改革中,应设立地方金融管理局,让地方监管小微金融。
成思危指出,虽然国家出台了两个发展非公经济的36条,但是“玻璃门”的现象依然存在。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并没有被一视同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非公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现在人们讨论非公经济的重要性还只是停留在其对GDP增长、就业、财税方面的贡献,这还是远远不够的。非公经济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鼓励创新、创业。国有企业因为是国家出钱,所以不存在创业问题。而民营企业不同,很多民营企业的成功人士都有非常艰苦的创业经历。”而创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美国经济强大是因为他们有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的创业者。中国发展同样需要这样的创业者,而非公经济恰恰对创新创业有重要作用;其二,非公经济发展有助于打破垄断,最终让消费者受益;其三,非公经济发展有助于完善市场。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没有余力关注新的市场需求,而非公经济恰恰在这方面非常敏感。市场只要有需求,就会有非公经济的补充。
本报北京7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