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7月22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校企一体 产学互动 能力为本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校企合作 加快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22日   07 版)

    自2010年,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启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以来,学校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重点专业(群)建设为龙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以生产“典型合格产品”为抓手,深化教学改革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亓四华教授认为,“高职不能成为本科的压缩版,办学应当体现出与应用型本科以及中职的区别。”学校围绕着“校企一体、产学互动、能力为本”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与企业共同开发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数控技术专业是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主干专业,在校期间,每一名学生都要完成一个“减速器”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在长达一个学年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要独立完成从毛坯制造,到轴类、箱体类、齿轮类等零件加工,再到产品装配的全过程。今天,出自学生之手的优秀作品就陈列在实训车间的展示柜里。

    学院还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开发出便于组织生产和教学的典型产品,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编写校本特色教材,实施“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让学生在教师和师傅的指导下,完成合格产品的加工生产,通过“能力学分制”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职业素质。

    数控工程系二年级学生杨杰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受益者。2012年,他成功将创新成果转化成创业项目,成立了“芜湖市巨能百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智能化的项目产品研发工作。凭借着拥有国家专利的“多功能智能型轮椅”项目,他一举摘得芜湖市青年创业大赛桂冠,该项目入驻芜湖市“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进行孵化。

    起步是专业,落地是产业,专业群的建设必须服务于产业的发展,如果没有产业背景,无疑是闭门造车。学校以3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及专业群为重点,三年来学院建成51门优质核心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发特色教材42部。通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上升。

    二、以“校中厂”、“厂中校”为依托,建设创新型实训基地

    对于一所在新校区已经办学10年的高职院校来说,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显得有些“特别”,学校没有独立的行政楼,行政部门只能“借居”在实训楼里办公。不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栋栋崭新的实训楼整齐地排列在中轴线的一侧。

    “办学经费向实训基地倾斜。”这已经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经过三年骨干院校建设,目前全校已经拥有13个校内实训基地,138个校内实训室,包括1个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5个省级特色(示范)实训基地和4个“校中厂”,仪器设备总值达8000多万元;校外实训基地200个以上,与企业共建“厂中校”12个。

    在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坐落着芜湖市规模最大的一家汽车维修企业,车间里每天都停放着几十辆送修的车子,维修工人中不少是一脸“书生气”的在校生。

    学校与这家企业采取股份制合作方式共建“校中厂”,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后勤保障,公司提供设备、技术、培训项目,采取“教学工厂”方式实施人才培养。

    以往教学中,都是由学校老师人为地设置一些故障,而且车辆比较单一,而现在同学们可以提前进入真实的生产环境,与社会上各种类型、品牌的车辆打交道,而且还能和客户面对面地交流。同时,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与学校合作,企业一方面节省了经营成本,解决了招工问题,另一方面也得到了技术支持。

    为了让企业全方位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贴近企业需求培养人才,学校与12家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厂中校”。这些企业与学院开设的专业对口,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能力。它配有专门的实训指导人员,有完善的实训计划,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要求。

    “厂中校”建设真正实现了“理实一体”的教学目标,对提升学生实训的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三、以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平台,确保多方共赢

    学校90%以上的毕业生都在理事会成员单位或合作企业就业。全校学生就业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与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体制机制创新是分不开的。该校已连续四年获得安徽省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2011年,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此举旨在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的办学体系,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体制机制。理事会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组建了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等专项工作组,形成定期议事制度,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不同的共建形式,目前全校“订单班”总数已经达到29个。例如,安徽金鼎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全程参与“订单式”人才培养全过程,其中部分核心课程,由企业高管和高级技师亲自授课,此外企业还为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承担三年的全部学杂费。在企业看来,这种合作模式降低了企业的招聘和培训成本。现在学校自主招生的时候,企业还会派出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学校一起来挑选他们所需的人才。

    学校还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平台,依托行业主动开展社会服务。目前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由原来的19个增加到33个,特种设备作业培训工种,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27个。职业技能鉴定的层次也进一步提升,等级考证规模进一步扩大。此外,学校还面向不同群体,组织各种技能培训,承办行业企业各种技能大赛,不少企业职工在该校完成学历教育。

    “只有坚持市场化运作,才能找到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坚持合作共赢,校企合作才能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突破阻碍发展的桎梏,校企合作才有根本性的转变。”亓四华教授如是说。

    AD

分享到:
T3航站楼爆炸案事主勾勒
被改变的人生
是殴打致残还是交通事故受伤
校企一体 产学互动 能力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