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刚走进大学校园时,王岗锋有些自卑。作为庆阳市“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第二批学员,他总觉得自己和“正规本科生”差距甚远。
为了消除这群“一大”学员的自卑情绪,陇东学院制订了学生管理办法,对“一大”学员和普通本科生一视同仁。通过参加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王岗锋渐渐开始觉得,“我们和他们没什么不一样”。
有一天,王岗锋突然冒出成立一个学生社团的念头。“我看他们本科生各种社团、协会总搞活动,就想我们‘一大’学员也要有自己的社团。”于是,王岗锋向学校提出成立“庆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三农服务社”的申请。“‘一大’为我们创造了见面的机会,我们要想办法成立毕业后继续交流合作的平台。”王岗锋说,“这样,哪怕我以后就卖卖小商品,也能在全市各个村都找到联系点。”
成立“宁县益农苗木栽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王岗锋在校期间做成的又一件“大事”。“我喜欢看新闻,尤其关注和西部开发相关的政策信息。我觉得,成立合作社是适合我们这里发展的一个好方法。”
然而,和许多大学生村官成立合作社一样,王岗锋也遭遇了“没人来”的当头一棒。农民习惯种植传统作物,没有人愿意冒险跟王岗锋搞苗木。
王岗锋想办法协调了一些无息贷款、贴息贷款,又从自己人“下手”,拉亲戚朋友“入伙”。
一年下来,农民们种一亩地收获几百块钱,合作社培育出一亩地的油松树苗却能收获4000块。开始有人找上门来,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如今,合作社社员队伍已经壮大到218人。
拥有了成功的经验,王岗锋开始借助“三农服务社”这一平台,带领其他“一大”学员创业。“我有经验,手续怎么办,资料怎么准备,都一点一点带着他们做。”
在王岗锋的帮助下,“正宁县大学生村官扶农专业合作社”、“宁县益农苗木栽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成立。合水县“扶农”合作社也已开始筹备。“我打算在庆阳市七县一区各搞一个‘农字号’合作社。”王岗锋说,“我要让大家看到,我们农民大学生不是白学的。”
去年11月,王岗锋毕业回到宁县平子镇碾咀村。根据庆阳市“一大”工程要求,他被安排进村委会,担任副主任。除了带领农民致富,他也要参加村里其他日常事务的管理。
让王岗锋感到苦恼的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思想比较保守。很多时候,他的“新鲜想法”都不被接受。
今年春节前,王岗锋提议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拜年,村干部却都不愿意去。可王岗锋没有因此放弃。他联系了全县18个行政村的“一大”同仁,一起去给县里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拜年。“老人们在外打工的儿女知道了都很高兴,都说‘这些大学生知道我们需要什么’。”王岗锋说,“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这也是我们比大学生村官更有优势的一点。”
针对本县失学率高的现状,王岗锋也动起了脑筋。他通过网络联系了一些公益组织,为村里的孩子争取到书包、衣物等捐赠品。近期,他还打算以村委会的名义,把村里“有出息”的年轻人请回来,给大家讲讲“读书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今年9月,王岗锋将经历第一次换届民主选举。他坦言:“如果选不上说明我能力不到。毕竟我才25岁,以后还有很多机会。把村里经济搞好,早晚有一天大家会认可我。可是如果大家选了我我却做不好,那压力就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