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喜欢展望未来,上岁数的总爱回忆过去。而在竞技场上,无论老少,都爱追忆辉煌岁月。
中国男篮在亚锦赛上先输韩国后负伊朗,如此罕见的小组赛败绩,以致媒体和球迷在捶胸顿足之余,无不陷入深深的回忆——想当年,中国男篮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杀遍亚洲无敌手,拿个亚洲冠军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再看看现在,如果说输韩国那场战局还算胶着,战伊朗则几无胜机。
按照惯性思维,主教练扬纳基斯无疑是“罪魁祸首”,哪怕他接手这支队伍才两个月,哪怕他对中国男篮的亚洲对手还仅停留在录像了解的阶段,哪怕他的手下队伍伤兵满营、青黄不接。但不愿接受现实的心理,促使很多人还是把“枪口”对准了扬纳基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侥幸的人侥幸地以为中国男篮的输球只是个意外。
但残酷的事实是,中国男篮的输球并非意外,当一支球队的整体实力明显逊于对手,且队中球员并非个个有取胜欲望时,赢球才是意外。
更何况,无论媒体和球迷愿不愿意承认,中国男篮整体实力的下滑早有预兆。两年前,若不是伊朗托大阴沟翻船,以及主场的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男篮恐怕连进军伦敦奥运会的机会都没有。而在伦敦奥运会上场均输25.5分的最终结果,也足以说明中国男篮的实力早已今非昔比。也正是上次主场看似幸运的亚锦赛夺冠,令中国男篮再度失去完成新老交替的良机。
面对史上最强的伊朗男篮,中国男篮原本胜算就不大,再加上易建联因伤缺阵,输球完全在意料之中。
而这样的输球,对于一支处于重建和磨合期的球队来说,纯属必须缴纳的学费。但让人不解的,恰恰是中国篮协的举棋不定。
从扬纳基斯上任之初,中国篮协就没有给这位欧洲顶级名帅足够的信任,到对此次亚锦赛参赛名单的过多干预,更是充分体现出篮协依然活在“想当年”的侥幸中——不愿意面对中国男篮整体实力下滑的现实,不愿意让有血性、敢打敢拼的小将挑起大梁,更不愿意用今天的成长换取两年后征战里约奥运会门票时的成熟。而4年前“偷笑门”的再次重演,以及替补席面对胜负过于“淡定”的表现,足以说明中国男篮需要的不仅是整体实力的提升,还有对胜利的渴望。
而渴望仅来自有渴望的人,来自渴望为国字号战袍浴血奋战的勇士。因为这样的勇士虽然也会输球,但他们能让人看到成长的空间,看到可期的未来。
纪录尴尬,输无可输。既然如此,何不放手让扬纳基斯按其最初的思路重建男篮,至少我们还可以从周鹏的劈扣、刘晓宇的突破、郭艾伦的硬扛以及王哲林尚显稚嫩的篮下争抢中,看到卧薪尝胆中的中国男篮,以及肯为未来而战的鲜活力量。
成功多源于失败,崛起始自于正视。中国篮球与其“想当年”,不如始于今日。中国篮协今时今日的犹豫不决,只会让中国男篮沿着男足和男排的轨迹,一路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