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福州8月6日电(记者陈强 实习生吴荣奎)7月底,大学毕业后回家当了4年农民的林锦轮抽空参加了高中同学的聚会。“这回同学们总算认可我了,他们没想到我这个农民也能获得国家级的荣誉。”林锦轮说。
今年25岁的林锦轮是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洋埭村人,2009年从厦门南洋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后,回到父母经营的农场打工。去年年底,他获得了农业部评选的“全国种粮大户”称号。
“大学毕业回乡当农民,不仅同学们不理解,就连我自己当初也不太愿意。”林锦轮说,他想过考公务员,可那时农场正在扩大规模,人手紧缺,就勉强答应回家帮忙了。
林锦轮在农场的第一份工作是开拖拉机。在他看来,“大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比较强,对于一些农业机械化设备比较容易上手”,农场里常用的谷物烘干机、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等机械设备他一学就能操作,然后手把手地教给其他农民。
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起初都是请外面的技术人员来维修,维修时他就在一旁认真观察,并不停地请教。现在,林锦轮也能自行修理机械故障了。
由于是农场里少有的大学毕业生,他便揽起了技术员的活儿。外面有技术培训,父亲便派他去参加,回来再传授给农场里的其他农民。
“作为大学生,在管理上,我也有一定的优势。”林锦轮介绍说,除了操作农业机械之外,肥料和种子的采购、运输等后勤工作也都是他在负责。他回乡4年来,农场的规模从1000多亩扩大到近3000亩,农业机械化程度从80%提高到90%以上,年产稻谷300多万斤。他所在的泉州市中和农场也因此被评为 “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
“种田很辛苦,但干得好,也挺有成就感的。”林锦轮告诉记者,他准备“顺其自然,这辈子当个有出息的农民”。他提醒刚走出校门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如果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如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来,从无到有,慢慢就能找到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