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8月0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9年时间,一本杂志,筹资逾百万,受益数千人

《视野》·阳光行动:播撒慈善阳光 温暖成长记忆

张鹏 唐晓蓉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8月08日   04 版)

    宁夏吴忠市接受一对一帮扶的孩子们

    《视野》杂志在西藏日喀则岗嘎小学建立图书室

    “感谢您让我重新回到了校园,再次感受同学们灿烂的笑脸、老师温馨的话语,还有那一本本爱不释手的书。这些都让我如此激动。感谢您给予我这次上学的机会,要不是您,我早就辍学在家务农了。您的温暖我一生铭记……”

    马燕,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一名中学生。不久前,她用手中的笔向杂志社发出求救,很快她便幸运地获得了资助,成为一名“《视野》·阳光学子”。

    和马燕一样,许多获得资助的“阳光学子”都在写给杂志社的感谢信里表达了他们的心声:“阳光行动”让他们重返校园,重新捧起书本,给他们原本被贫穷阴影笼罩的人生注入了一缕自信、快乐的阳光。

    近9年来,一本杂志,资助了像马燕一样家境贫困的学子数千人次,资助金额逾百万元。

    “《视野》杂志走到哪里,就把阳光的味道带到哪里,让慈善精神的阳光普照贫困学子的心灵。”回顾“阳光行动”走过的9年历程,《视野》杂志常务总编辑夏志勇说。

    让每一个角落洒满阳光

    对“80后”秦志峰来说,有关感恩的生命体悟是在“阳光行动”的爱心接力中完成的。2005年,秦志峰还是甘肃联合大学一名大三学生,退学的念头不时会涌上他的心头,他时常会为父亲东挪西借给自己拼凑学费而深深内疚。

    在成为“《视野》·阳光行动”第一批资助的阳光学子后,他顺利完成了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从受捐人变为捐助者,开始捐助新一批的“阳光学子”。

    “虽然我挣钱不多,但是我想为‘阳光行动’尽自己一丝绵薄之力。”秦志峰说。

    在这场爱心的传递接力赛中,接受资助的学生被称为“《视野》·阳光学子”,而捐赠者同样有一个透着阳光的名字——“《视野》·阳光大使”。从“阳光学子”到“阳光大使”,“感受了阳光温度”的秦志峰在传递阳光和感动的同时也在收获喜悦。

    在这位“80后”看来,和同龄人相比,正因为有了这段温暖的青春记忆,他很少抱怨社会。他相信,“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

    这正是阳光行动发起的初衷。

    《视野》杂志副总编辑葛俊芳是这项慈善活动的命名者。当时,她正策划一个叫《我笔写我心》的活动,希望让读者写出自己的成长需求和愿望,杂志社会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实现愿望。

    来信从全国各地如雪片般飞来。从一封封来信中,这位女编辑读出了年轻读者们的“苦难”——因为贫困,不少中学生抱怨社会,不信任他人,埋怨自己的角落里没有阳光。

    翻开一厚摞的信件,诸如“整整四年,父亲四处打工,病弱的母亲挑起了家的重担。就是这样从早到晚一刻不得空闲,他们却永远赚不足儿女的学费”这样刺痛人心的字眼和句子满眼皆是。

    在葛俊芳看来,一份高品质的刊物要想立足于世,就必须珍视每一位读者的需求。“‘阳光行动’之于《视野》,不是面对面的关系,而是一起成长的关系。‘阳光行动’是从杂志的精神内核衍生而来的,是杂志价值观的产物。通过杂志这个平台,善意得以成几何级数传递和延续。”

    因为真诚所以信赖

    “这本植根于西部的杂志从诞生之日起就天然地关注着脚下的土地,所以,关注这片土地上的学子几乎是自然而然的。”夏志勇说。

    创办于1997年的《视野》杂志,由兰州大学主办,以大学生和中学生为读者群,面向全国及海外部分地区发行,目前月度读者群已过百万。令人称赞的是,《视野》杂志已经成长为甘肃省市场化运作的发行量第二大杂志,被同行称为“西部贫瘠土壤上长成的一棵参天大树”。

    “阳光行动”刚一推出,应者云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人纷纷参与进来。

    “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夏志勇回忆说。起初,他只是动员了身边的朋友们来参与这件事。不过,很快社会上就有了响应。捐助者中,既有小学生,也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古稀老人。有小学生把过年的压岁钱拿来捐助,也有部队战士写信来关注的……许许多多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汇聚到了“阳光行动”这面爱的旗帜之下,善意和爱心如汩汩清泉开始流淌。

    慈善,并不是富人的专利,每个人都有施爱的权利。兰州大学同一个宿舍的6个大学生,把自己的生活费节约出来,以宿舍的名义资助了一位中学生。

    “虽然我们也都是学生,没什么经济来源,可是我们将平时的生活费节约出来,每个人一点,集中起来就可以帮助一个贫困学子,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大学生捐赠者在给杂志社的信中说。

    来自社会高涨的热情让杂志社深受感染,他们决定坚持把“阳光行动”办下去,以期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9年来,“阳光行动”资助的学子遍及全国各个省区市的贫困地区,大部分集中在甘肃会宁、榆中、张家川、定西,宁夏西海固,云南曲靖等多个全国重点贫困县、乡。

    “这是读者对杂志的一种信任,‘阳光行动’构成了杂志公信力的一部分,我们和读者共同践行着办刊理念,‘阳光行动’,与杂志新锐、人文、生活的办刊理念一脉相承。”夏志勇说。

    “《视野》·阳光行动”在众多慈善组织中获得各界爱心人士的青睐,源于它百分之百的透明。

    以现在的眼光打量,“阳光行动”的资金募集方式和慈善模式都略显笨拙和粗糙,操作的方式也再简单不过——《视野》杂志社凭借自身的影响力,牵线搭桥,联结来自全国各地的“阳光大使”与“阳光学子”,汇总整理资助者和被资助者双方的资料,并根据双方的要求,尽力促成双方的自由联络及一对一的资助关系。

    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方式,却赢得了资助者与受助者的信任。《视野》杂志社为此设立了专门账户,所有产生的汇费由杂志社垫付。

    让夏志勇深感骄傲的是,近9年过去了,“《视野》·阳光行动”依然保持最初的姿态,“依然这么美好、令人感动,没有变味”。

    一个好的公益项目总是透着简单、阳光的味道。贫困学子们愿意主动找到杂志社,在阳光的照拂下吐露心声,把对生命的追求托付给《视野》;而捐助者信赖这份杂志,将爱心通过《视野》这本杂志安放。

    这依赖于《视野》杂志在学子和读者心中建立起来的公信力。来自甘肃政法学院的王亚丽是众多“阳光学子”中的一员,她来自甘肃定西的农村,家中6口人,全家的生活仅凭父亲打零工维持,她和弟弟都要上学,家境十分窘迫。

    2011年,她提交了“阳光学子”申请,批准后每个月获得100元的资助。“在别人看来100元不算什么,可是在我这太重要了,是我大半个月的伙食费呢。”王亚丽说。

    来自兰州大学的大二学生陈嘉美从高中就开始读《视野》。“杂志的内容并不是一味肤浅地让人感动,而是真切地触及心灵。”她说。

    所有的善举都是双向的。新疆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工商局的周军刚刚完成了一笔捐助,他今年资助了甘肃榆中县上花岔乡一位六年级的女孩儿。

    “‘阳光行动’的出发点很好,并且程序是比较透明的,能真正地帮助到孩子。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让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有学上,这是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周军说。

    将“阳光”进行到底

    有关阳光的接力故事还在继续。

    2012年10月17日,西藏公安边防总队与《视野》杂志社合作的首座“爱民固边《视野》图书室”在日喀则定日县岗嘎爱民固边小学成立。

    当天,《视野》杂志社为岗嘎小学捐赠价值达10万余元的科普、童话等各类图书3000册。与此同时,“《视野》·阳光行动”还将对岗嘎小学10名困难学生进行长期资助。

    这次合作的背后,隐藏着一段温暖的故事。

    原来,早在西藏公安边防总队爱民固边办公室主任赵亮还在甘肃政法大学读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与了一次《视野》杂志社举办的活动。

    大学毕业后,赵亮来到了雪域高原,在边防战线从事群众工作。“我一直关注着《视野》杂志,‘阳光行动’这个活动的出发点、目的和边防爱民固边工作中要多关爱困难儿童的理念是一致的。”赵亮说。

    所以,当赵亮找到《视野》杂志社时,夏志勇爽快地答应了他合作的提议——每年在西藏边境地区建立一所“爱民固边《视野》图书室”。

    在这位总编辑的理念中,“《视野》·阳光行动”只有到边疆去,到农村去,才会找到更广阔的天地。

    今年,《视野》杂志社打算继续他们在慈善之路上的“野心”。他们在走访甘肃省陇东地区农村中小学时发现,农村学生课外图书极其缺乏,接触外来资讯和文化的渠道非常有限。

    “农村中学的校园文化十分单一,学生们的课外读物少得可怜。”夏志勇不无感慨地说。他深知:农村孩子成长的环境是比较艰难的。“我们要关注这些农村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并且真真切切地为孩子们做点实事。”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视野》杂志社与中国青年报社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视野》与《中国青年报》将通过在农村中学建立书屋的方式,实施“一报一刊”计划。

    这一次,他给自己订的目标并不轻松:在甘肃省内建成2000所“视野书屋”。

    “在农村中学建立‘视野书屋’,让农村的孩子们可以感受到课外读物的熏陶,潜移默化中扩大了他们的视野。在当地学校建立书屋的同时,可以配合‘阳光行动’,了解学子们真实的贫困状况,切实对症下药,真正地帮助到贫困学子们,将‘阳光’进行到底!”夏志勇说。

分享到:
《视野》·阳光行动:播撒慈善阳光 温暖成长记忆
“不轻浮、不张扬、不陷落,曲高也能和众”
他们眼里的“阳光行动”
“阳光学子”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