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的同时,北京的盛夏也闷热潮湿、酷暑难耐。从外地来到北京打工或旅游的人们,用各自的方式,度过在异乡的盛夏,凉热自知
“一、二、三、好!大家看镜头,天热不热?”
“热……”身着统一红色T恤的孩子们疲惫地回答道。
8月2日中午,北京清华大学“二校门”前,一位老师带着30多名从重庆来北京参加暑期夏令营的小学生合影留念。
“现在全国好多地方都高温,走到哪里都热。”带队老师说,对这些在“火炉”重庆生活惯的孩子们来说,在北京烈日当空的正午待上些时间,还是有些吃不消。
据报道,自7月以来,我国不少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尤其是南方江浙一带,更是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上海、杭州的气温曾一度突破40℃。高温成了当前老百姓谈论的热点话题,“热”也成了当下的热点词。与南方的高温相比,位于华北地区的北京情况稍好,但自入伏以来,也有10多天的最高气温超过了35℃。进入8月份,随着阵性降雨的增多,盛夏里的北京显得闷热而潮湿。8月7日,是立秋的日子,据观测,当天的最高气温超过30℃。气象部门预测,立秋后,暑气一时还很难消退,“秋老虎”将发余威。
闷热的盛夏,抵挡不住学生旅游大军的到来。在北京,除了传统的天安门、故宫、长城、鸟巢等景点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也成了热门的游览地。在清华大学的西门外,前来参观的游客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他们之中有正在读中学的学生,有依偎在家长怀里两、三岁的孩子,还有年过七旬的老人。在排队的人群旁边随处可以见到卖哈密瓜的小贩,一堆刚削好的哈密瓜没过多长时间就已经全部卖光了。
8月1日晚,北京下起了阵雨,但这丝毫不影响天安门前游客的热情。雨停了,游客赶紧拿出相机拍照留影。来自河北的曹先生也带着子女在拍照,他和太太趁着两个孩子假期,特地请假带他们来京旅游,已经在北京玩了三天。虽然雨后天气凉爽不少,但两个孩子经过白天烈日下的游玩,已显得十分疲惫,小姑娘坐在马路边,用手撑着头,困倦地望着爸爸的镜头。
和来北京旅游的人们相比,从外地来到北京打工的人们已经渐渐适应了盛夏北京的生活。
8月3日晚上7点,地面的热气还没散去,位于北京东五环外的皮村工人社区已是一片热闹的场面。破旧平房中间的空地上聚满了人,乒乓球台边,人们手拿球拍等待轮换上场。由于天气闷热,不少工友都是赤膊上阵,几轮“厮杀”下来便已挥汗如雨。
房前散放的几个旧沙发上挤满了孩子和家长,刚刚10个月的周心怡,一双大眼睛,见人笑眯眯的,正在妈妈的保护下扶着沙发练习站立。为了凉快,她只穿了一件旧的小背心,她还有个9岁的哥哥,自己在家看电视,她的妈妈为了照顾孩子,辞掉了原先做化妆品包装盒的工作。 现在全家生活都靠做木工的爸爸,他在附近的工艺品厂做短工,每天工资100元。
电影放映室门口的牌子上写着:“今天放映,地狱男爵,7:10”。工作人员抱着电脑打开门,年轻人赶紧进去占位置,放映室并不大,只有十几排座椅,屋子里有很浓的发霉味道。这是唯一开空调的房间,一台柜机空调并没使温度降下太多,几个小伙子轮流跑到空调前吹风,希望更凉快些。其余的人靠在座位上,安静地望着工作人员调试电脑,等待放映。
院子里还有一个图书馆,这个利用过道搭起的图书馆只有十几平方米,里面挤着近20个人,虽然只有两台电扇降温,但每个捧着书的人都很安静。
夜晚,各大小公园、广场成了人们纳凉避暑的好去处。 18岁的小杜在簋街一家餐馆做服务员,晚上他坐在南馆公园里玩手机,他说宿舍人多,太热了,每天喜欢到公园里来凉快一下。
而来自辽宁葫芦岛的于振则没这么幸运,晚上她要坐两个多小时的车回到郊区的租住地,白天她在大望路附近的马路上,给等候红灯的司机发房地产广告宣传单,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虽然是正午时分,也不休息。她说:“这都是自己掌握的,中午车多能多发点,热点也没关系,如果真有车主拿着单子去买房,我能拿到7000元的提成。”但发了近两个月还没有人拿着她发的单子去看过房。19岁的小姑娘已经被晒得黝黑,留着一头短发,站在路中间,很容易被人误认是男孩。
正午,在东四环的一座立交桥下,60多岁做街道绿化工作的徐师傅正准备午休,他将两个肥料包装袋工整地铺在地上,把饭盆放在旁边,脱下鞋子,准备睡上一觉。早上6点他和工友们就开始干活了,要干到下午6点才能收工。徐师傅说,来北京干这行已经快3年了,天气多热也要工作。好在中午可以在桥下休息一下。工作按天结账,干一个月能挣1600元。
同样是烈日当空,却是在CBD附近推着三轮车摆摊卖CD的商贩一天中最忙的时候。青年白领们成群结队出来吃午饭,路过摊子,听到好听的音乐,总会停下来看看,摊主站在路口,一边照顾着生意,一边警惕地望着前方,惟恐城管到来。摊主说:“热点儿、晒点儿没什么,一天能挣到100多元钱,别被城管抓到,已经很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