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00万辆,一汽大众奥迪用了整整22年的时间;而从100万到200万辆,奥迪仅仅用了两年零9个月的时间。这样的速度,足以让业界惊叹、对手扼腕。近日,在一汽大众合作25周年暨奥迪在华销售200万辆庆典上,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丕杰表示:“站在25周年的新起点上,奥迪将进一步深化全价值链的本土化,打造年产销百万辆的体系能力。”
从2010年实现销售22万辆,到2011年销售31.3万辆,再到2012年突破40万辆,在过去的几年间,奥迪以年均增长10万辆的速度在快速奔跑。根据之前制定的“2015年实现年销70万辆”的目标,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奥迪必须继续保持年均增长10万辆的速度。并在此基础上,为年销百万辆做准备。
在豪车市场的这场马拉松比赛中,无论是增幅还是总量,奥迪一直是领跑者,并且凭借自己的实力把对手远远甩在身后。但领跑者的痛苦在于,永远不知道对手什么时候要发力追上来,而且这种恐惧会在整场比赛中如影随形。因此,在马拉松比赛中,有实力的参赛者往往会制定“跟随战略”,在前面的比赛中只要保持在第二、第三的位置就可以,保存实力到最后的冲刺阶段。
但市场毕竟不是马拉松,马拉松只在乎最后的结果,而市场既看重结果,过程也同样重要。记得2003年宝马刚刚进入中国时,华晨宝马以“宝马就是宝马"为传播主题,宣称“宝马的竞争对手只有奔驰”,并没有把当时已经是国内豪车霸主的奥迪放在眼里。如今,无论是宝马还是奔驰,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全球市场,其竞争名录里一定不会少了“奥迪”。
凭借中国市场的优秀表现,奥迪这几年在全球范围内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仅次于宝马的第二豪华车品牌。今年上半年,宝马继续蝉联全球豪华车市场销量冠军,销量达到80万辆;奥迪全球销量78万辆,排名第二位;奔驰的销量仅为69万辆,与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综观奥迪的成功,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时机好。1988年,随着一汽厂长耿昭杰和大众董事长哈恩两人之手紧紧握在一起,不仅拉开了中国汽车合资的大幕,也开启了奥迪在华快速发展的大幕。作为第一个落户中国的豪华车品牌,在红旗品牌被迫停产后,奥迪A6自然而然成为官车的唯一选择。公务车市场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私人消费。直到现在,张丕杰也承认,正是当年红旗的缺位,给了奥迪足够的发展空间。
二是双方合作的默契。在目前的市场上,加长已经非常普遍,但在上世纪90年代,对于高傲、刻板的德国人来说,要对其经典车型改动加长,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可以说,A6加长是奥迪为中国本土化做出的巨大让步和改变。正是有当初双方的努力,奥迪才在中国市场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第三,就是这些年来奥迪一直在谈的全价值链本土化,包括本土化研发、本土化采购、本土化生产、本土化营销。站在25周年的新起点上,张丕杰提出,要进一步挖掘全价值链本土化的空间。“比如在研发、营销和产品线的布局,在生产力的布局,在制造技术的提高方面,这些都要深入地去做。”
今年上半年,奥迪在华销售22万辆,同比增长17.5%,仍然高于豪华车市场11%的整体增幅。“今年年初,我们公布了‘领先者战略’,根据该战略,到2020年,奥迪仍将保持中国高档车市场第一名的位置;到2015年,奥迪全系42款产品都将引入中国,年产销规模要实现70万辆,经销商数量也将由目前的291家增至450家。”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葛树文表示,在佛山工厂生产的全新奥迪A3车型将在2014年上市,到2020年,奥迪在中国的销售网络将达到700家。
尽管奥迪对于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然而,市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首先,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疲弱态势”也渐渐显露;其次,“十八大”之后,中国政府提出“八项规定”,反对奢靡之风,提倡勤俭节约,特别是对于公务车采购有了更加严格的规定。不久前,红旗H7上市销售,很快,包括外交部部长王毅等官员就提出,改换红旗H7为公务用车。虽然目前奥迪私人用户占到80%以上,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目前的政治生态环境下,公商务市场对于私人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一旦政府官员全部改换红旗等自主品牌车型,必将在私人市场引起革命性的变化。
第三,包括宝马在内的竞争对手紧追不舍,随着宝马铁西工厂的投产,包括X1等车型陆续实现国产。此外,今年4月12日,华晨宝马发布了全新的合资自主品牌“之诺”,同时在本土化研发方面也加大力度,整合成立研发中心,预计到今年年底,华晨宝马的研发人员将达到500人,同时到2015年将建成一座全新的发动机工厂,所有核心部件实现国产。
可以说,市场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市场,对于奥迪来说,要想在接下来的10年或者更长时间继续保持目前的优势,需要付出比之前更多的努力,以及在研发和生产等方面真正扎根于中国市场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