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接班,事接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说的是该县建县30年来,无论县里领导班子如何变化,植树造林、建设绿色家园的方针一直没有改变。
彭阳县位于宁夏东南部六盘山区,地处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区,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沟壑纵横,是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区。长期以来,干旱少雨、植被稀少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山里的人们。
从1983年建县开始,自然环境艰苦的彭阳县就把植树造林作为改变环境、脱贫致富的一大法宝,也从那时起,一代代彭阳人投身建设,为实现“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人变富”的宏伟蓝图而奋斗。
“彭阳县的沟沟岔岔都有我们造的林。”从1987年高中毕业开始,杨凤鹏就加入了彭阳县造林队,一干就是20多年,如今,他仍坚守在造林一线。杨凤鹏说,造林队每年都造林达五六千亩,20多年下来,自己种的树不下几十万亩。在彭阳县的荒山上、街道旁、新农村的房前屋后,都有杨凤鹏和造林队几十年如一日植树带来的荫凉。
在彭阳造林的战场上,不仅仅是造林队一支队伍在战斗,而是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以干部为补充、全民共同参与的生态建设力量。
由于水土流失严重,且十年九旱,彭阳农民长期以来就有植树造林的习惯,多少年来,每到植树季节,老百姓不用动员,家家就自发行动起来植树造林。
彭阳还将生态建设实绩作为考核各级党政组织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每年春秋两季,全县干部职工停止办公两周义务植树造林。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全县上下齐心协力,不等不靠不退缩。截至目前,全县机关单位义务植树基地达30处,造林13余万亩。
现在,彭阳县的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的3%提高到了24.8%,累计治理小流域103个,治理程度达到76.3%,年减少泥沙流量680万吨,初步实现了水不下山、土不出沟的良好生态环境。
“气候湿润了”、“水土不流失了”、“人畜饮水困难也逐渐缓解了”……如今,说起植树造林带来的好处,不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彭阳的男女老少都乐呵呵的,都为这块原本贫瘠的山川30年的华丽转变,为当地拥有如此优美的生态环境而感到光荣和骄傲。
“要树立‘抓生态就是抓机遇、抓生态就是抓发展、抓生态就是抓经济’的意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用更高层次的理念来谋划生态工作,力争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从而推进生态型林业向生态经济型林业转变。”在最近“出炉”的彭阳建县30年生态建设总结中,彭阳人信心满满,如此规划自己的“绿色未来”。
“如何把生态效益转化成经济效益,将是彭阳下一步主要规划的工作,也将是彭阳赢得未来发展的关键。”彭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白云鹏说,种树改变了彭阳人的生存环境,如今,如何使30年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转化成经济效益,解决科学发展的问题,是彭阳人面对的新课题,彭阳上下正在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