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的洪水已消退,吉林省抚松县露水河镇已恢复往日的平静。一场暴雨和洪水侵袭过后,家住河流沿岸的受灾群众纷纷收拾出自家被洪水浸泡的电器和衣物在场院里晾晒。房前屋后还存留着大量和淤泥混在一起的杂物。
回想起从8月15日晚持续到16日上午的暴雨和洪水,许多灾区群众仍觉得后怕。据当地水文资料显示,8月16日,吉林省抚松县露水河镇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不到10小时,降雨量超过217毫米。
但在大暴雨和洪水肆虐前后,露水河镇居民纷纷伸出援手,彼此扶持。有人帮忙救援,有人义务开车运送物资,还有人主动为受灾群众提供食宿,演绎着小镇居民之间的人间大爱。
家住镇内河流下游的于松方告诉本报记者:“15日晚上,电闪雷鸣,雨就像从天上泼下来一样,水、电也跟着停了。”水位迅速上涨,于松方自家的平房内不断有水大量渗入。于松方见势不妙,连忙叫醒家人。嘱咐家人先跑到地势高处等待后,于松方在齐腰深的水里,向邻居家走去。他一边走一边大喊“发水了,快出来!”由于当时已是半夜,邻居睡得很沉,于松方就用力砸门,喊出5户邻居,并带领他们顺利转移到高处。
在亲戚家借住的于松方彻夜难眠。第二天清早,天还下着雨,于松方再次返回自家附近,想看看是否还有其他邻居被困家中。雨大、气温低,没有雨衣的于松芳,喝了一大口白酒暖身后,和救援官兵一道去救援。
在露水河镇,有一支由29名出租车司机组成的爱心车队,今年52岁的刘宪昌是车队队长。“车队成立好几年了,还没有一个名号,正准备申请叫便民车队。”刘宪昌笑着说。
平日里,车队里的出租车司机就常做一些“爱心小事”,搭载打不到车的老人,或是给没带够钱的乘客免单。
8月16日清早,刘宪昌出门想了解水情,车开到镇里正阳桥附近时,看到桥下河流两岸的平房被洪水淹得只剩下房顶。见此景,刘宪昌立即给车队副队长王景峰打了电话,号召其他队员一起放弃营运,准备参加抗洪救灾。
接到刘宪昌电话时,王景峰正准备去救被洪水围困的母亲。火速把母亲送到兄长家后,王景峰便投入到了救援当中。事发当日,这支爱心出租车队共召集29辆车,分别在露水河镇的东山社区和西山社区义务服务。
26岁的刘培东,刚加入车队不到一个星期。家住镇小东沟的他,家里受灾严重,眼看着自家厨房和卧室被洪水裹走,在住宅旁300平方米的新建厂房也被洪水冲得没了模样。接到刘宪昌的电话后,刘培东还是选择立即开车出发。他说:“这么凶猛的洪水,肯定有很多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
据了解,在露水河镇,出租车一天的营业收入约200元。但多位出租车师傅告诉记者:“将心比心,遇到这么大的事,怎么能袖手旁观?”
突然袭来的暴风骤雨,让露水河镇断电、停水多日。
看到大家没水用,47岁的残疾人杜来成义务当起了送水工。杜来成说:“一开始只是想着给残疾人送水,推己及人,残疾人家里没水,一定不好受。”但在送水中,杜来成发现许多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也需要水,后来干脆把送水范围扩大到所有需要的人。
2008年,因车祸导致双腿残疾的杜来成,注册成立了残疾人合作社,主营木耳菌,并联合10名残疾人一起创业,免费为其提供技术。此次洪灾,杜来成的合作社损失30多万元,但他仍然脸上挂着笑容,驱车给受灾群众免费送水。
为了送水,每天早晨4点,杜来成就要开着自己的微型小货车,载着两个容量为1.5吨的塑料桶,赶到离家5公里外的水井取水,然后送到镇里的几个居民楼小区。在住平房的杜来成看来,灾后停水,住楼房的人更加不方便。
在送水车的车头上,杜来成贴了一张写有“抗震救灾,残疾人合作社给水车”的红纸条幅,左侧车门处还贴着自己的电话号码,便于需要水的居民联系他。
杜来成还召集另外两名残疾人和他一起,每天往返6趟取水送水,一个来回要两个小时。一桶1.5吨的水可以平均分给300多户,能给大家雪中送炭,杜来成心里乐呵。
至今伤口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杜来成,右腿不能打弯,连续灾后3天给灾民送水,直到供水恢复。几天下来,由于劳累,杜来成的右脚踝旧伤复发,流出脓水。70多岁的老母亲心疼儿子,埋怨杜来成身体不好还硬撑。有时,送了一天水后,发现自己家中还没有水。杜来成说:“正是因为身体残疾,才会想到比自己难的人还有很多,也就有了干劲儿。”
灾后,露水河镇的居民源源不断地传递着爱心。
记者从抚松抗洪救灾部门获悉,露水河镇将为水毁房屋受灾群众每人每天发放15元生活补助、每户每月发放300元住房补贴。对于水毁房屋、失去住所的受灾群众,露水河镇将于今年11月初建设一处廉租楼,优先解决82户水毁房屋群众住房。截至目前,露水河镇98%的居民区已恢复供电,自来水全部入户。
本报吉林抚松8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