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晚,位于河南省内黄县的一处美术高考培训学校的学生宿舍,10来个男生挑灯夜战,进行速写练习。由于天气闷热,男生们几乎全部都光着膀子,有的站着,有的趴在椅子上,有的干脆坐在床上。苑伟战说,大家每晚几乎都要画到12点,个别时候,要到凌晨两三点钟,一些同学困得受不了,抱着速写板睡着了。一些同学晚上没有画完,早上5点多起来又接着画。
苑伟战说,大家在炎热的夏天还这么拼命,不为别的,就为了半年后的艺考。艺考的全称为艺术联考,指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教育部备案的各大艺术类院校,或者各大院校的艺术系对于高三艺术类考生举行的一次综合专业考试。考生通过艺术联考考取院校专业合格证,参加高考达到分数线即可被录取。由于对文化课分数要求比非艺术类专业低,不少在美术、表演、播音等专业“零基础”的考生,可以在参加短期集训后获得较好的专业课成绩。近年来,艺考成为不少考生挤过高考“独木桥”的捷径,除了城市,乡村也掀起了一股“艺考热”。
据了解,目前有250多名学生在苑伟战所在的美术高考培训学校参加美术类专业的辅导,他们主要来自周边的农村。学校的李校长说,这几年内黄县参加艺术类美术专业考试的学生,平均每年有500人左右,最多的时候达到1200多人。到这里学习画画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大部分都在300来分,400分就算是高分了。
苑伟战是7月17日来到这里参加美术培训的。他出生于1996年,家住内黄县宋村乡东沟村,父母都在家务农,有一个6岁的弟弟。和大多数来到这里学习画画的孩子一样,苑伟战刚开始对于画画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小学和初中时,学校也没有开过美术课。”他说,平时模拟考试,他只能考300来分,艺考成了他上大学的一根救命稻草。对于自己未来想报考的学校,苑伟战并没有什么具体目标,他说:“哪个本科学校分数低就报哪个。”
在这里学画画的还有申小茜。申小茜的家在内黄县豆公乡,她今年18岁,学习画画有一年多的时间。申小茜的父母现在都在北京打工,父亲在工地上做活儿,这段时间由于工地上没有什么活儿,待在家休息。小茜现在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她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姐姐今年19岁,现在在北京一家印刷厂打工,弟弟今年13岁,在北京读初中。家里本来想让申小茜到北京来读高中,但是由于没有北京户口,她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索性就留在家乡读高中。申小茜现在每天的生活费为10元钱,除了每个月花费在画画上的20多元钱,其他地方也基本没有什么花销了。
马梅娟是在这里教同学们画画的助教,不过比大家大不了几岁。两年前,马梅娟也曾在这里接受培训备战艺考。这里的大部分老师都是兼职的,他们和马梅娟一样,之前在这里学习过。“一来可以赚些生活费,二来也可以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马梅娟说,她目前在河南大学读大二,学的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在大学里已经处于放松状态的她,刚刚到这里当了几天老师,就有些吃不消。马梅娟的老家也在内黄县,高二时父母去了天津打工,当时文化课不好的她选择了画画。第一年高考时,马梅娟因为文化课分数不够,没能考上大学。专业课不错的她,决定再考一次。第二年,她专业课考了270多分,进了河南大学。马梅娟说,现在的大学生不少,就业压力很大。据她讲,目前艺术学科的毕业生就业面并不宽,不少人都在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四处奔波。很多师兄、师姐找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有些找不到工作的人回老家做起了生意。对于未来,马梅娟感到有些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