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9月0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张大奎:“站起来”的脑瘫博士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06日   06 版)

    从跌落在不幸的谷底到攀爬学业上的高峰,张大奎用了三十年。两岁被诊断为脑瘫的他,现已成长为一名计算机博士。

    曾经的他因为脑瘫而无法站立和行走,如今的他却早已经在精神上成为了一个行走的巨人。

    两年前,在张大奎博士生面试的那天,他的导师樊孝忠教授正巧碰到他滑倒在楼道里。张大奎一个人努力地爬起来,无声地拒绝了周围所有人的“帮助”。

    实际上,张大奎这种拒绝已经成了多年的习惯。

    虽然患有脑瘫,但父母从未特殊对待张大奎。在他小时候,每次摔倒,父母都很少扶他,挂在嘴边的总是一句话:“自己想办法站起来。”

    父母的这句话牢牢刻在了张大奎年幼的心里。

    两岁高烧时让张大奎遗留下小脑瘫痪的后遗症,失去了基本的站立和行走能力。但张大奎的父母狠着心,在两颗大树间绑上两根竹竿,让他双臂架在上面练习腿力。一练就是好几年。后来,他的双臂磨厚了,也终于可以借助双臂在竹竿上的着力而“行走”了。

    可这在张大奎父母的眼里,离真正的站立行走还很远。于是某一天,常用的竹竿被换成了粗绳子,“竹竿是硬的,可以完全依靠;但绳子就不一样了”。突如其来的改变让张大奎很不适应,经常是走到一半就双膝跪倒,“膝盖不知道磕破了多少次,后来都不知道疼了”。

    9岁的时候,他创造了第一个奇迹:能够一个人扶着拐杖站立行走了。

    身体上能够站起来对他来说还不够,张大奎渴望在精神上也能站起来,顶天立地。

    他想上学。

    张大奎已经过世的母亲和玉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没有什么文化,却敢想敢做。当年她看出儿子对于上学的渴望,咬着牙就把自己的残疾儿子送到了村小学。后来张大奎从黄河科技学院毕业,又是她第一个跳出来,“逼”着自己的儿子继续深造念书。

    父母的鞭策一度让张大奎感到难以面对。但也正是这直面的压力才让他不得不从内心正视自己,像一个正常人一样要求自己。

    “普通人可以,我为什么不行?”张大奎给自己加油打气。

    在河南理工大学读完研究生后,张大奎想要在学术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他选择了考博。然而现实却又一次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他给相关领域的博导们发了不少邮件,但是大部分教授在得知他的身体状况后,都选择了沉默或是拒绝。最严重的时候,他整夜整夜地失眠,更想过要放弃。

    终于,他收到了唯一一封回信,它来自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樊孝忠教授:“你可以考我的博士,但是我不会给你任何特殊的优待,不会透露任何关于考试的信息,能不能考上,完全要靠你自己。”

    张大奎明白,这是自己最后一颗救命稻草。又是没日没夜的努力,最终,张大奎圆梦北京理工大学。    

    今年暑假,张大奎没有回家。他忙着自己研究的课题,每天在学校看书和做实验。有空时就去参加公益活动。

    曾经的张大奎对于自己脑瘫的身份绝望而自卑。而如今的他,更愿意用自己的经历去感染鼓舞更多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他到北京晨光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分享自己的康复和读书经历,帮助那些患儿和患儿家长们建立信心和信念,鼓励他们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他说,脑瘫患者仅仅从生理层面上站起来是绝对不够的,要想好好活下去,一定要从精神上真正的站起来,做一个强者。    明年张大奎即将毕业,但他似乎不怎么担心就业。“我不比身体都健全的人,就业等方便肯定会面临很大的挑战,但这些又都是我必须面对的。而且,将来无论做什么职业,我还要多从事公益活动。” 

    到北京理工大学读博之后,他还买了一辆自行车。这辆暗红色略显旧的小三轮被放在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楼下。他说,自己可以骑着他的小三轮去很多想去的地方。

    他说,自己还有很多想做的事。

    (袁贻辰)

分享到:
自强之星:以正能量追寻中国梦
张大奎:“站起来”的脑瘫博士
杨静:背“妹妹”上学 六年如一日
艾克白尔·艾尔肯:大忙人“跑步哥”
张轩:躺在金色麦子上看“云”
武晓妹:学业兼职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