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9月0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武晓妹:学业兼职两不误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06日   06 版)

    她成长在“家徒四壁”的山村,但却从未向命运低头。带着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的光环,她付出了超过常人的努力收获了从学业到兼职全方位发展的“奇迹”。如今的她,已然在“逆境”这所大学圆满毕业。

    她是武晓妹,打过17份兼职工的她,在学校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鱼和熊掌,对她来说,并非不可兼得。

    武晓妹在合肥工业大学最出名的称号就是“打工帝”。这个22岁的女生在5年时间内做过17份兼职,她做家教、发过传单、搞促销、举广告牌;做网管、理货员,进工厂流水线操作机器;卖奶茶、卖特产;做招生代理、学校老师;看过大门,送过外卖……

    曾经有同学笑言,下课后,她不是在做兼职,就是去在做兼职的路上。

    自从2007年步入大学以来,武晓妹再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这个“打工帝”用4年时间跑遍合肥大小街区商场,挣够了自己全部学费和生活费,更还清了为上大学而欠下的万元债务。

    虽然有着“打工帝”的称号,但武晓妹从未忘记自己学生的身份。来自大山里的她是村子里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对她不言而喻。

    由于打工挣钱会占用武晓妹大量时间,课堂是她唯一的学习机会,她养成了随堂记笔记的习惯。每一次课老师的讲解都被她详细的记录在本子上,力求全面精细,下课以后再按最原始的方法,对笔记进行简单回顾。长此以往,武晓妹发觉自己的知识点学习比一般同学更牢固、更全面。

    4年下来,五花八门的专业课笔记本装成了整整一大箱,她的书写速度也有了长足进步。现在的武晓妹,只靠耳朵听,就能快速做完一份完美的笔记。

    而为了避免兼职与学习产生冲突。武晓妹会将每一学期的学习时间提前规划好,只投入确定富余的时间用于兼职。

    合理安排时间让武晓妹尝到了甜头。4年来,校级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优秀毕业论文、校优秀毕业生、保送研究生等荣誉和她形影不离,发表的文章更频繁被知名杂志摘转……

    在同学间,她又多了“学霸”的称号。

    学业兼职两不误的武晓妹面对同学投来的羡慕,淡然一笑:“根本没有什么可羡慕的,生活才是最大的推手。”

    武晓妹出生于安徽定远一个偏远乡村,母亲身患癌症,父亲打工在外,在武晓妹考上大学时,拮据的家境根本拿不出钱。

    没有钱,只能借。跟着武晓妹一起进入大学校园的,有近万元的借条,以及吃了上顿就得愁下顿的担忧。

    为了还债和支付学费,当时还未满18岁的武晓妹逼着自己变成“打工帝”。

    2008年春节,武晓妹迎来了她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她独自一人拖着被褥去了兼职工作的面试地点。这个寒假,她选择了一家酒店做兼职服务员。

    第一天晚上,她在水泥地上打地铺过了一夜。那年冬天正值南方雪灾,早晨醒来她用凉水擦了脸,穿上齐膝的旗袍,踩着深至膝盖的白雪去上班,夜深以后再踩着白雪回去休息,每天的工资27.5元。

    打电话给父母说兼职的情况,妈妈哭成了泪人。“父母都觉得自己没有本事,才让我在外受这种罪。我劝了很久。因为我,第一个我不在家的大年三十他们过得很不好。爸妈几乎每天都打电话问我过的怎么样。”武晓妹说着,红了眼眶。

    挂掉电话,也只能自己一个人悄悄地流泪。5年来,每个春节武晓妹都在打工,没见过自己父母一面。“这些年爸妈一直都很自责,可他们也深深理解我在外所做的事情。我知道自己最对不起的就是父母。”

    好在从去年十月以来,武晓妹已经挣够了到毕业的钱,她结束了兼职,回到了熟悉的校园。眼下,她计划考搏,目标则是南京大学。为了这个目标,她每天去图书馆看专业书目,恶补英语和专业知识。

    武晓妹的宿舍阳台上种了很多花卉,有一种叫紫锦草。夏天,这种植物喜欢烈日让自己的叶子变成紫色,茎干变得粗壮。如果放在室内,紫锦草新长出来的叶则会是绿色的,茎干会变的又细又长,再次见阳光后,茎干就会轻易的变软倒下。

    武晓妹说,逆境就是夏日里的烈日,只有接受了锤炼,自己才能在求学的大学里站得更稳,走得更远。

    (袁贻辰)

分享到:
自强之星:以正能量追寻中国梦
张大奎:“站起来”的脑瘫博士
杨静:背“妹妹”上学 六年如一日
艾克白尔·艾尔肯:大忙人“跑步哥”
张轩:躺在金色麦子上看“云”
武晓妹:学业兼职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