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寂静的莫干山再次沸腾了。芦花荡饭店的一间会议室里,官员不再像官员,学者也不再像学者。
头发花白的常修泽几步跨到麦克风前,走得太急,几乎有些站不稳。这位清华大学的学者自称“老三届”——参加了1984年至今的总共3次莫干山会议。面对青年经济学者的提问,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来不及拿话筒,高高举起手臂,身子前倾到椅子前端,喊着“我来回答你的问题”。一向沉稳的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面对来“打擂”的青年学者,也几次抓起话筒,抢着回应,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而作主题演讲的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甚至借用“莫干山”的名字写了一句词勉励在座的中青年学者:“莫等闲,干云志,山花烂漫应有时”。
第三次莫干山会议,虽然没有再现当年的“挂牌辩论”,但中青年学者仍然激烈交锋,现场“火药味”浓厚。主持人后来甚至一再强调,时间有限,发言的机会只留给那些与台上嘉宾观点不同的学者。这让人们仿佛重新回到了29年前第一次莫干山会议——十二届三中全会前夕那段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寻找路径的激动人心的岁月。
1984年9月3日至10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上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这是青年经济工作者“第一次集体发声”,由此被称作“经济改革思想史的开创性事件”。这次会议不仅使一批经济学家脱颖而出,走上舞台,也为上个世纪80年代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多年后,这批从莫干山会场上走出来的学者,有的成为共和国的高级官员,有的成为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他们包括王岐山、周小川、周其仁、贾康等等。这一串在中国改革实践与理论研究中举足轻重的名字,足以让名不见经传的莫干山“显赫”起来。
当年会议的组织者之一、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徐景安满怀感情地说:“那时我是冒着丢官的风险来参会的。”当时安徽召开了改革者大会,刚刚挨了批。主管领导好心提醒,“别去了,容易出问题”,可徐景安还是去了。会议结束后,当他把价格改革的报告写出来,大大松了口气。后来,他不仅没有丢官,而且升了职。
事实上,当年的莫干山会议影响了很多人的一生。当年参会时,贾康还只是财科所的一名在读研究生。他记得,刚工作时老同志传授的经验是,开会时中青年只能坐在后排听着,不能说话,想说话表达见解得不到机会。但因为有了“莫干山会议”及其后社会上中青年研究活动的样板,他与几位财科所的中青年人仿照莫干山会议的模式,举办了全国征文,以文选人,并成立了全国中青年财政理论研究会。
三次莫干山会议,恰逢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第一次是十二届三中全会前夕,第二次是十八大召开之前,这一次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每次都赶在历史的窗口前召开”。今年会议的主题是财税体制改革。会议的主办方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的主任曹文炼说,这个主题是去年确定下来的,目的是以财税体制改革来撬动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对此,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的评价是,“这个题目抓到了点子上,把握了一个很好的时间窗口。”
王保安强调,我们国家的现行财税体制是,经过不断调整完善而形成的分税制财政体制。这个体制的建立首先是规范了财政收入,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和直属责任,有利于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对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公平竞争,建立统一的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围绕财税体制的改革,学者们讨论热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强调,当前,深化改革的任务很重,转型升级刻不容缓,而在改革路径中,能够撬动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以及社会公平和谐的杠杆就是财税体制改革。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更是一口气提出了当前财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十大问题,包括近期最为公众所关注的地方债问题等。而他也更希望,在这个与年轻人思想激烈碰撞的论坛上,能听到年轻人针对他所提出十大问题的解决方案。
同是“老三届”,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近年来的研究领域是收入分配改革。在“财税改革突破点在哪儿”的话题下,他认为,改革的第一步棋应该是让政府的支出结构更加合理。比如,要从过去的吃饭财政转变为服务公众的公共财政,要从投资财政转变为民生财政。
当年的莫干山会议开创了以文会友的传统,不讲关系、不讲学历、不讲职称、不讲职业、不讲名气。英雄不问出处,单看学问好坏。今年的会议,同样保持着这一传统。从5月贴出征文启事至今,经过专家反复评选,集结成了一本500多页的论文集。
开放自由讨论的平台,是几次莫干山会议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它所带来的自由的学术空气,二十多年前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樊篱。今天,它能否引领青年学者在理论研究上走得更远?
在一些学者看来,莫干山会议的重要精神是责任感与使命感,是一种理想主义精神。但现在的许多青年学者相对而言,好像更加功利一些,特别注重一些现实的利益,由此,今天重提莫干山会议也格外有现实意义。曹文炼说,“那个年代青年经济学工作者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是值得当下年轻人学习的”。中国价格协会常务理事、国家物价局原司长李培初表示,青年是最肯于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最勇于创新的。特别是现代青年学者学历高、理论水平高、眼界开阔,这是青年学者的优势。对青年而言,更重要的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应用到改革创新中去。
贾康认为,鼓励青年学者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社会更加包容,允许争鸣,创造更好的学术氛围,不要一讲观点就给人贴上“姓社姓资”的标签。
实话说,整场辩论听下来,一些年轻学者表现出的锐气令人心动,然而其观点还稍显“稚嫩”。很多时候讨论有些像两条平行线,因为不在一个层次难以深入展开。对此,有参会的前辈学者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一些年轻学者的理论功底还相当薄弱。
当年莫干山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价格双轨制的研究。时值十八届三中全会前,此次莫干山会议的成果将对经济改革产生怎样的影响?此次是否还会有如同当年双轨制那样的成果被决策层采纳,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对此,曹文炼表示,学者的研究能够影响决策更好,但是对此也不应太过功利。其实所有的决策都是综合考量了多方情况才作出的。当年大家提到的莫干山双轨制的理论成果,最初也是来源于实践。他更希望莫干山会议能够成为一个平台,激励年轻人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理想色彩,扎根于学术研究。
本报莫干山9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