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9月1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出动上千人为自行车公路赛“把关”,选手为求公平在车上安装摄像头——

一条隧道黑洞引出的全运信任危机

本报记者 梁璇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12日   07 版)

    9月11日,在全运会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决赛中,山东选手马光通夺得冠军。图为选手们在等待出发。

    CFP供图

    本溪大峪岭,盘曲的公路上,一个石砌拱门拢住一条被黑暗裹挟的隧道,两条密集的灯带像一排排雪亮的眼睛,无时无刻地注视着隧道内的任何动静。

    “比赛时,隧道内灯光照度等条件符合裁判需求,每隔50米左右就有一名工作人员监督赛风赛纪,如果做手脚肯定会被发现,比赛公平能够得到保障。”全运会自行车公路赛裁判长刘建立的话,让赛前备受争议的这条本溪大峪隧道成为检验其真假的试金石。

    昨天,个人公路计时赛途经此处,“隧道照明监督都还行,我们每个选手后面都有自己队的跟车,其他队伍的车也在旁边。” 山东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高岩,听到队员比赛后的“揭秘”,终于放下了悬了很久的心,“每辆保障车里都有裁判,同车还坐着其他车队的工作人员监督比赛。”高岩对本报记者表示,坐在车里的监督人员都来自存在竞争关系和发车顺序紧邻的车队。”

    神秘的1500米隧道引出风波

    “东道主有选择路线的权利,虽然我看隧道没什么问题,但我们对比赛过程中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还是很担心。赛道的选择经过技术代表的认可,我们无话可说,但我们只能在起点和终点等待,运动员出去以后的事儿谁还能知道呢?”在公路赛还未开始前,高岩就曾对记者表达过他的担心,而他所担心的问题一度也成了很多车队的心病。

    个人公路计时赛的骑行线路为沈阳至丹东高速路段,在沈丹高速150.8公里至152.3公里间,一个海拔400米、全长1550米、宽8米的隧道,因比赛至此“全程封闭,难以接近”,而让参赛车队感到无比神秘。

    有媒体称,此前有网名为“都是不眠夜2013”的网友发帖,质疑比赛线路经过超长隧道如何保证竞赛公平。该网友称:“比赛进入隧道无可厚非,关键在于本次比赛采取始点运动员两分钟间隔出发赛制,他们将先后进入隧道,并可能出现多次单名运动员独自进入隧道的情况。”按这种说法,某自行车队工作人员向记者提起的顾虑就有了依据,“这就看裁判的良心了,万一有人‘不干净’,或从后面推一把或用车牵引一下,成绩马上就不一样了。” 

    据高岩介绍,包括山东队在内,多支队伍都向自剑中心反映过对该赛道的担忧,而自剑中心也在比赛的监管中用行动予以了积极回复。“早知道这样,我们还瞎猜什么,心思肯定都花在训练上了。”高岩回想着此前的“多此一举”。但很明显,各参赛队伍在赛前并不知道组委会能采取昨天这种“让人满意”的监管措施。

    “这条路线公布得很晚,我们此前完全不知道要进隧道。”朱建伟对本报记者表示,即便他的队员在男子组比赛中夺冠后,这位黑龙江自行车队主教练依然对赛道的选择充满疑惑,“为什么不选择本溪到沈阳的高速路段呢?这样设一个折返点就够了,而现在一定要经过那么长的隧道和大量上坡路段,还设两个折返点,这对提高成绩并没有任何好处。”在朱建伟的记忆中,从第5届全运会以来,国内大小赛事的公路计时赛近99%都没有经过隧道的,基本都在“阳光下”进行,“作为参赛队,都希望比赛能袒露在阳光下,面对根本无人能接近的隧道,肯定会产生疑惑,更何况那个隧道看上去挺黑的。”

    “历史原因”使得选手无安全感

    “他们前三名都没进,东道主没占任何便宜”、“从成绩来看,对东道主也没有优势,他们干吗选择这么长的隧道呀?”虽然比赛监管在赛后受到了一致好评,但据记者了解,几乎所有参赛队的好评中,都会捎上“没进前三”的东道主辽宁队。

    “肯定不会安装摄像头,否则他们选择这个赛道就没意义了。”记者曾经问过一名东部省份自行车队的运动员,是否期待隧道内安装摄像头以保证公平,这名队员对东道主的“意图”看似十分明了。但辽宁选手普普通通的成绩却让这场“合理担忧”变成了一场“胡乱猜疑”。

    “根据以往全运会的经验,大家总是对东道主不太放心。”朱建伟的语气中充满无奈。“因为有前车之鉴,所以各队不得不自保”,高岩透露,山东队的很多教练都是运动员出身,很多人都遭遇到过对手靠保障车进行拖拽或“无绳牵引”的经历,“这在国内很多级别甚至青少年的自行车比赛中也经常出现。所以,赶上全运会,大家都渴望这枚金牌,怎么都会多一个心眼儿。”

    这种“心眼儿”并非始于此役,一名铁人三项的参赛选手曾表示:“虽然看起来有2070名工作人员,但实际很难实施真正的全程监控。往届全运会也都是这样安排的,但仍然难以杜绝怪事发生,效果并不明显。”早在全运会开赛前就有爆料,尽管赛道上平均每4米就有一名工作人员,由于担心在比赛中遭遇赛场上的“横祸”,部分铁人三项的运动员还是无奈地在自己的自行车上安装了运动摄像头,甚至由于单个摄像头的拍摄区域有限,多名运动员还采取了交叉拍摄的办法。正是对赛事公平缺乏信任,这种“行车记录仪”才会首次出现在全运会赛场上。

    虽然,选手申请安装摄像头后来已经得到官方批准。但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副司长、十二运组委会竞赛部副部长孙远富对本报记者表示,因为拍摄角度和容易被篡改的可能,“这种自己拍摄的录像资料通常不能作为我们改判的依据,我们只认可统一的仲裁录像。”孙远富曾经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人在看台上对比赛进行录像,用作帮助改判的“证据”,但事实上,“不是大会的统一录像,对运动员并没有多大作用。”

    当“自保”的方法也难以成行后,因吃“一堑”而长的“一智”就更多地幻化成了猜疑,成为参赛队伍捍卫“投入了4年人力物力和运动员奉献的青春和汗水”的合理怀疑。面对种种不被信任,孙远富坦承其中有“历史原因”,“这些事情反映了前几届全运会中普遍存在的东道主优势现象,以往肯定有东道主在赛场上采用不光彩的手段干扰过他们,所以,一有风吹草动,大家就会不自觉地产生猜疑。”

    全运会的信任危机尚难消除

    “国家体育总局和十二运组委会高度重视赛风赛纪,对违反赛风赛纪行为零容忍。”孙远富曾经强调的话言犹在耳,十二运会开幕后,橄榄球北京队罢赛、花样游泳蒋氏姐妹不满裁判判罚拒绝领奖、男子链球冠军涉药无正式回应等频发的灰色事件,让积累下来的信任危机多了各种“合理”的理由。这些前车之鉴活生生地提醒着人们,坍塌的信任并非喊几句口号就能恢复。

    “全运会的申诉机制因比赛项目的特点而有所不同,有的在赛后规定时间内申诉,有的当场即可申诉。经过10多天的比赛,估计有二三十场比赛出现申诉的情况。”孙远富表示,本届全运会在狠抓赛风赛纪上做了很多尝试。“我们借鉴了很多国际上的方法,很多项目的上场裁判要进行抽签,而部分赛场的判罚更多地根据仲裁录像来判断,既是给裁判提供一个参考依据,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监督方式。如果最终发现还存在误判,将会对该裁判进行惩罚。”——每场比赛前抽签决定当场执法裁判,“抽签执裁”是本届全运会篮球场上的一大亮点,有利于屏蔽了在联赛中常见的“黑哨”。而在柔道和击剑等赛场,这种“录像回放”还被挪到了场地内的大屏幕上,记者在击剑场馆采访时发现,当运动员要求对争议判罚重新衡量时,现场两端的大屏幕会将刚才有争议的一击进行慢动作回放,有辽宁的观众表示,“虽然我看不懂,但总有人能看清楚吧,这让裁判也不敢使坏了。”

    “我们都希望全运会能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大家输得心服口服、赢得堂堂正正。”高岩对本届全运会自行车比赛的赛纪问题颇有感慨,“以前在场地自行车比赛中,经常会发生几支队伍为了分奖牌,用恶性犯规来相互配合的情况,但这次比赛采取了恶性犯规当场拿下的做法。”高岩回忆,在此前进行的男子凯琳赛中,因一名四川队队员犯规,裁判马上终止了比赛,6名参加决赛的选手当场剩下5名。“如果这种导向运用到其他赛场,我们也能放心地进行训练,这样光明正大地比,输了也甘心。”

    “全运会的目的是让各参赛省市能感觉到正能量,让大家公平竞争后促进项目的发展,但现在的全运会有点变形了,领导需要政绩,运动员和教练都需要成绩,所以各省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朱建伟并不乐观地表示,现在高兴还为时尚早,如果“金牌当先”,还是很难对全运会的竞争环境放心。

    沿途100米1个岗哨,赛道两边有武警和志愿者在“监管”比赛。今天进行的全运会自行车男子公路个人赛中,沿途动用了上千人为比赛“把关”,但在比赛中却还是没能防住“插曲”。据赛会保障人员介绍,一名天津选手在一个下坡处摔倒发生了危险,如果不是车子被树卡住,他紧紧抓住了车子,就很有可能坠崖。在众目睽睽下,生命安全问题仍然成为隐患,那么,那些不危及性命却危及金牌的“插曲”,又能否就此静音呢?

    本报沈阳9月11日电

分享到:
一条隧道黑洞引出的全运信任危机
甘肃遭遇不公申诉 技术代表拒不受理
孙杨领衔浙江游泳成为“梦之队”
“飞人情侣”全运后喜结良缘
山东男篮的另类“全运经”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