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13日电(记者黄丹羽)第八十五期“劳动·创造·奋斗——我的中国梦”嘉宾访谈昨天在中青在线举行。走进演播室的嘉宾是空军工程大学2011级博士研究生许河秀、长春工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2010级本科生杨东红。他们都是今年“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
谈到许河秀的求学路,“三大缸腌萝卜”的故事是绕不开的话题。因为家境不富裕,许河秀和哥哥从家带去学校唯一的菜,就是腌萝卜干。3年初中读下来,许河秀吃完了三大缸腌萝卜。
为减轻父母负担,夏天,许河秀要去黄河边采药草,攒钱买学习用品。冬天,他要捡棉花。生活的艰辛,让许河秀懂得“珍惜生活和更加努力”。
2004年,许河秀的高考成绩不甚理想。走进空军工程大学后,他发现,自己不但成绩落后,各方面能力也不如别人。虽然起初有些自卑,但是为了实现考研梦,许河秀调整心态,卧薪尝胆。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的成绩赶了上去,各方面能力也得到提升。
许河秀一鼓作气,大学4年中参加了许多竞赛活动并获奖,还拿了奖学金。“现在想起来,那段日子是我人生最美好、最舒适的时光。”
2008年,许河秀如愿以偿获得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一年半后,他又得到硕博连读的机会。“这个机会很难得,但更是一个挑战。因为不用提交硕士论文,如果读博期间出了问题,没有正常毕业,就连硕士学位也拿不到。”许河秀“一周都睡不着”,但是忧虑和担心很快变成继续奋斗的动力。
在“把优秀当作一种习惯”的氛围中,许河秀自然不肯过悠闲的日子。“实验室的师兄弟都开了一个好头,我必须要超过他们。”
目前,许河秀已经在众多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并在多次大赛中获奖。他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在国防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成为一名无愧于社会和时代的科技工作者。
杨东红对数学的最初兴趣,来源于当数学教师的父亲。对她来说,“数学是一种乐趣”,一点都不枯燥。
直到上了大学,数学课程从具体到抽象,杨东红才感到“困难”。她想过转专业,但经过思考,她还是决定坚持下去。“当某个问题从不懂到学懂之后,就觉得还是挺有乐趣的。从小就喜欢数学,不想轻易放弃。”
大一那年,学校一位教授因为冠心病去世,对杨东红触动很大。她和同学一起找到老师,提出用数学解决医学难题的想法,并在老师的支持下申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真正开始着手做,杨东红才发现自己“根本摸不着头脑”。“因为医学方面的知识、算法方面的知识、软件熟练的操作,这些我们都不太能掌握。”
虽然利用课余时间“恶补”了这些知识,等待杨东红的依然是重重困难。一次,她被一种混合智能算法难住,查阅国内外许多文献资料,一遍一遍实验,才终于找到理想的改进算法。后来,杨东红的“冠心病智能诊断研究”课题获得吉林省挑战杯大赛特等奖。如今,杨东红的研究成果正在“孵化”。
今年5月,杨东红又申请了“基因序列检测、肿瘤基因的差异性表达”项目。如果能够应用到临床,将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作用。
杨东红希望自己的科研路能走得更长远,研究出更多成果,帮助更多人。“我会为梦想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