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一写张宇的歌。每每刚开个头旋即词穷。总是这样想:如果写张宇的歌,不会是《雨一直下》,不会是《用心良苦》,不会是《一言难尽》,而是一首叫做《消息》的歌。
《消息》,你听过吗?
第一次听《消息》,距今正好10年。2003年的春天,在一些地区,一些人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无情击倒,每日里总传来一些让民众悲痛的坏消息。凤凰卫视每天播报非典新闻,会伴随一段背景音乐,那是一首慢歌,“如果说再见是你最后的消息,为何我怎么想也想不起,你当时的表情,你当时的心情……”那首慢歌,从歌词到旋律,有格外浓烈的离愁别意。
反复听着那段哀怨的背景音乐,我终于记下其中的几句歌词,上网仔细搜索,明白了那首歌叫《消息》,唱它的是台湾音乐人张宇。在那样一个特殊时期,这首《消息》牢牢抓住了我,从那时起我认定,《消息》,是张宇众多作品中最有情怀的一首。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其实早在1996年,《消息》这张专辑就已上市并收获音乐奖项若干,这不重要,因为,“好与不好”的判断,我的尺度向来简单——在未经设计的某个时刻,你与它一见倾心,它跟你的气场很搭,那它就是好的,一样物件如此,一段感情如此,一类音乐也如此。《消息》,正是这样的好音乐。
2008年5月,四川汶川突发大地震。在全民救灾的日子里,一些电视台的救灾报道却看得我如鲠在喉:各路救灾特写的画面,均配了背景乐,节奏强劲,鼓点、节拍无不近似于“进行曲”,亢奋得很。一场大灾,有生命消逝的巨痛,有迫在眉睫的救灾,然而在进行曲式的背景乐衬托下,顿时变味为“斗志昂扬”。每天看电视里的救灾场面,听那不合时宜的“进行曲”,我总禁不住怀念起那首饱含思念、低调深沉的《消息》。它在非典那段特殊时期,唱出很多人的心声——无奈,难过,深深的不舍。
总是这样,会在某个时间段,沉浸于某类音乐而无法自拔,也许有理由,也许没有。最近我才知道,原来,有这些古怪习惯的人,并非独我一个。比如,同样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我喜欢上张宇的《消息》,而一位平时嬉笑怒骂貌似不羁的男博士,那段日子里一直在听的,竟是莫文蔚——莫文蔚那张名为《I》的CD。让我们魔怔了的,也许是藏在音乐里的某个小精灵,它长什么样,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我车里常年放着很多老歌手的CD。好多次,我会特地挑出张宇的CD,只为了一边开车一边听《消息》。我会给这首《消息》按下“重放键”,让这些歌词和旋律,一点一点填满只有一个人的车厢。人总会有这样的时刻吧?恍恍惚惚,状态游离,只想独处。这个时候,《消息》是一个最不会打扰你的伴侣。
《消息》的开端,低唱浅吟。歌至中途,音阶渐高,主人公一直压抑着的情绪,一点点剥落着、宣泄着。“如果说再见是你唯一的消息,我仿佛可以预见我自己,越往远处飞去,你越在我心里,而我却是你不要的回忆”,随着这样的歌词与旋律,你尽可展开想象的翅膀,勾勒你所理解的故事脉络。然而,听《消息》已10年,至今我依然难以说清,《消息》里,讲述的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是恋人分手,还是游子离乡?
过去20年,因为职业原因、兴趣原因,陆陆续续走过一些地方,有一个很真切的感受,就是,身处异乡时那种“不必参与”的乐趣。那些大街小巷都是陌生的,身边来来往往的人都是陌生的,他们的语言,可能你一句都听不懂,他们的生活,与你无关。你只需面带微笑,远远观望他们就够了。大多数时候,走自己的路,看陌生的景,想自己的事,平日里困扰你的一切烦恼,此时离你很远——至少暂时看上去是这样。这样一份稳稳的从容,或许正是我年轻时喜欢远行的原因。所以,每一次听到《消息》里这样唱,“这样也好我的远行回程就放弃,一站一站带着伤心,一路走下去,让异乡我不熟悉的言语,说他们的悲喜,而我再也不必参与……”,每每心有戚戚焉。或许实在是因为第一次听到《消息》的时间有些特殊,从听《消息》的第一次起,我就从未认为它是一首情歌。歌里那位一边走一边回首往事的主人公,更像是一个背井离乡的游子,频频回首故乡,遥祝故人。
与音乐相伴的日子一路过下来,我越来越觉得,所谓的一些小惊喜小幸福,不过就是:在一些未经刻意设计的时刻,能与一些你所不知道的音乐邂逅,成就一段“艳遇”;在一些未经刻意设计的场合,能与一些你以为已淡忘的面孔不经意相逢。10年前,我邂逅了《消息》,10年后,会不会有一张曾经相识的面孔,突然在不经意间向我走来?
陈娉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