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9月2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创意“法宝”成就“创业突围”

创业新生代 不走寻常路

本报记者 王怡波 雷宇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26日   06 版)

    在中关村,创客空间被称为“梦想实验室”。

    有人在这里尝试把自己对3D打印机的设计转化为现实,有人在这里摸索激光切割,有人在这里琢磨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声控灯笼,能玩游戏的桌子……他们在这里日复一日地做着共同的“梦”:创业。

    其实,创客空间就是中关村的一个新型孵化器,在这里孵化出了一家家各具创意的小公司,他们中并不乏做大做强者。

    “创意”是成为创客空间“创客”的必要条件,甚至是创业者在中关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必备要素。

    “不可否认,现在创业比以前轻松得多,但新生代创业者面临着更多难题。”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首席顾问、中关村论坛协会秘书长夏颖奇认为最难的就在于:饱和。

    在夏颖奇看来,虽然以前政策扶持少,保障不齐全,但市场空间大,有很多空白点,只要敢于打拼,成功的机会很多,“但现在,很多领域都已发展得比较成熟,不少市场已经饱和,新创企业想要在缝隙里求生存,很不容易”。

    创意成为新生代创业者获得成功的必备“法宝”。

    这种“法宝”首先被运用于寻求合适的创业方向。近几年,夏颖奇接触了许多年轻创业者,他发现他们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做什么的都有,边边角角,你意想不到的一个小产品,就能成就一家公司。

    记者在采访中也观察到,新生代创业者在创业领域选择中表现出高明的细化能力。例如,同样是对教育感兴趣的年轻创业者,王雯吉专注于儿童家庭教育,徐德尘则盯紧在线英语培训市场;而同样是做游戏,黄恺专攻桌游,杨鑫淼则投身手机游戏。

    位列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首位的张一鸣直言:“我就是想做感兴趣的事儿,我毕业时来北京对信息的组织和分发产生兴趣,所以创业和学习都围绕这个事情来做。”而这个独特的视角成就了张一鸣研发的历代产品,最终,他的“今日头条”在同行中因设计独特,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中的佼佼者。

    “没有路,就找到路。”开过餐馆、做过团购的王雯吉觉得,从自己动了创业念头开始,就一直在找寻适合自己又能走得长远的创业方向。

    短短几年中,王雯吉尝试了许多创业方式,每一次都让王雯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金,但直到2011年创办儿童教育品牌拉比盒子之前,他还是觉得,那些创业模式都不是他最喜爱的,而且不具有独特性。

    通过观察,王雯吉发现,中国的家庭幼儿教育十分缺乏,他的这一判断,在他2011年出国度假途中得到了更深的印证。王雯吉在欧洲逛书店时发现,国外的儿童图书跟国内的差别很大,书里总有让孩子探索动脑的素材。逛了四五个国家的书店后,他发现都是如此。这让王雯吉深受震动。

    他决心在中国开发一种全新的家庭幼儿教育产品,“这不仅是我最喜欢的教育创业,还能为社会做很多事情”。经过一系列调研分析,最终,王雯吉创办了“拉比盒子”,以互联网为平台,每月给孩子快递一个创意主题盒子。

    一个小小的盒子便成就了王雯吉的创业梦想。类似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中关村发生。

    每名中关村新生代创业者的创业都是通过一个个“小盒子”实现的,这些“盒子”绝不雷同,各有特色,各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但有一点是基本相同的:这个“盒子”肯定与互联网密不可分。

    事实上,互联网已成为绝大多数新生代创业者绕不开的一条路。《2012年中关村创业报告》显示,中关村电子信息领域的创业者呈现年轻化趋势,电子信息领域创业者以34岁以下为主,占47%,35~44岁的占34%。

    “这主要是因为年轻人更易接受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技术和新应用,同时开放平台、云计算等使资源得以共享,大大缩短了产品推广周期,降低了创业门槛,使有创业精神但资源积累较少的年轻人更易进入。”中关村管委会创业处一位负责人说。

    夏颖奇则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每个时代必然有每个时代的机遇,现在创业者的机遇就在这个时代方兴未艾的信息技术产业,“虽然很多市场都已被大公司抢占,但最新的技术领域,是非要年轻人来投身不可的,这是新一代创业者面临的独有机遇”。

    不走寻常路,事实证明,中关村新生代创业者不仅擅长在极为细化的领域中摸索前进,更善于将各类传统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化”,从而寻求新的生机。

    刘禹就是通过这样的努力实现了“创业突围”。两年前,因为深感国内翻译公司的零散作业,“没有效率,质量偏低,像作坊一样”,刘禹决意辞职创办一家全新的互联网翻译企业。当时,他正在一家投资公司工作,出于工作需要,他找过几次翻译公司,面谈、传稿、电话跟进、反馈,每次经历完漫长的琐碎流程后,却发现拿回来的译稿“质量太差了”。刘禹索性自己重翻。

    既然现有的做得不好,而市场需求又这么大,那为什么不自己去做?动了这个念头,刘禹决定要做一种全新的、标准化作业的翻译模式。他把翻译与从小就热爱的互联网相结合,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创中国从未有过的互联网翻译平台。

    标准化、互联网化的新模式,让刘禹逐渐尝到了甜头。现在,他创办的365翻译有一个正在迅速扩大的用户群,其中仅企业用户就有一万多家,而译员队伍也在逐步扩大,已有三四万名译员。他的办公场所也从一个“犄角旮旯”发展为写字楼一整层,几轮风投也让公司的资金更加充裕……

    对互联网的未来,刘禹更是信心满满,“哪怕以后不做翻译,我也一定做互联网”。

分享到:
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开幕
用生命谱写为民务实清廉的赞歌
创业新生代 不走寻常路
第9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典礼举行
像兰辉同志那样把人民群众时刻装在心上
嫦娥三号月球车向全球征名
新疆移动积极打造“无线城市”
第六届“母亲河奖”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