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9月29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打造新型平台服务和引导青年

“三个中心”延伸成都共青团工作手臂

汪龙华 本报记者 王鑫昕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29日   04 版)

    过去5年,成都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应急救援队成员左第海亲身经历了队伍从“散兵游勇”到“精锐团队”的嬗变,而帮助团队逐步走向规范化的,是由团成都市委牵头成立的成都青年志愿服务中心。

    近年来,青年志愿者、民间公益团队、网络自媒体等逐渐成为青年社会参与的重要途径。如何适应青年群体这一重大变化,有效凝聚和服务青年,也成为成都团组织探索的重要课题。如今,他们探索的成果正以“三个中心”的形式,呈现在青年的面前:成都青年志愿服务中心、成都青年社会组织创新中心、成都青年全媒体中心。

    在团成都市委书记惠朝旭看来,“三个中心”强化了共青团对青年的联系、服务和引导,延伸了团的工作手臂,更好地发挥了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作用。

    推进志愿者组织化动员转向社会化动员

    过去几年,成都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应急救援队南征北战,先后参与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映秀泥石流、芦山地震的抢险救援工作,凝聚了不少专业救援人士。

    2012年3月,团成都市委建立成都青年志愿服务中心,打造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培育平台、项目研发平台、信息交流平台。“中心的成立,首先将志愿者的组织化动员转向社会化动员。”中心负责人认为,让志愿者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其成果要比“被志愿”好得多。

    对左第海领衔的应急救援队而言,成都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带来的变化是看得见的:一是有了固定办公场地和存放应急救援装备的小库房,二是有了信息共享和资源对接的平台。

    受益于成都青年志愿服务中心的,还有一大批志愿服务组织和成千上万的青年志愿者。基于项目研发平台而组建的“立城之见”成都硕博士服务团,发挥交通管理专业优势,服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交通先行战略,经过深入调研形成小南街片区交通组织优化配置方案,并被相关职能部门采纳,凸显了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准。

    中心还有一间“社会服务超市”,“货架”上摆放着一个个以项目化运作的志愿服务产品,以及各地的服务需求,实现了有效的供需对接。

    今年先后在成都举办的2013财富全球论坛和第12届世界华商大会上,团成都市委通过青年志愿服务中心面向全球招募志愿者,其社会化动员的工作模式,为两大盛会招募了高素质的志愿者,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健全共青团枢纽型社会工作体系

    在逐渐壮大的过程中,成都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应急救援队也受益于另一平台——成都青年社会组织创新中心。根据应急救援队的发展愿景,中心目前正帮助左第海启动民政注册工作,向规范的社会组织方向发展。

    近年来,一大批辐射各个领域的青年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其中。顺应这一潮流,2012年,团成都市委成立了成都青年社会组织创新中心。

    “从一线公益服务机构一路做过来的”的黄凯鹏应邀出任中心执行主任,他不仅经验丰富,还懂得如何与这个圈子的人打成一片。

    “一个懂得青年组织话语体系的人,能将共青团和社会组织紧密联系起来。”成都青年社会组织创新中心负责人、团成都市委区县部副部长朋甦表示。

    成都青年社会组织创新中心免费为青年社会组织提供成长空间、分享空间等六大配套办公区,总面积达900平方米。社会组织提出入驻申请和工作计划,经审核后获得入驻权。首批报名的52家社会组织中,有12家成功入驻,涉及防灾减灾、特殊儿童关爱、环保等领域。从事社区服务的成都心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过去人员不固定,不能形成长久稳固的服务模式。”心家园负责人张小红说,公益组织应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目前该机构已有15名全职工作人员,并以“社工带义工”的方式,建立了一支400余人的服务队伍。

    帮助初创期青年社会组织成长是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不久前,心家园、心益心两家社会组织在创新中心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份近500页的报告,内容包括物资详单、接收人信息、工作经费发票等。规范的做法赢得了赞助企业的肯定。

    截至目前,创新中心直接联系的社会组织达200余家,共青团借此实现了对青年更广阔、更有效的覆盖。朋甦说,此举健全了共青团枢纽型社会工作体系。

    全媒体中心成为青年网络上的“知心人”

    通过上述两大中心,团成都市委可以与青年群体中有影响力的青年志愿者团队和青年社会组织直接接触,有效开展服务和引导。而更多的青年个体则散落在社会各个领域及网络上。如何影响和服务这个庞大的群体?团成都市委的办法是强化新媒体运用,借助全媒体的手段和载体,覆盖和影响青年。

    一天午夜,一位大学生给“成都共青团”官方微博发来“吐槽”信息。这位年轻人因不善人际交往,对前途感到迷茫,无意中选择向“成都共青团”微博倾诉烦恼。

    “我在微博上回复他、开导他,就像朋友一样。”微博管理员邱永浩回忆说。那天,他们一直聊到凌晨两点,双方来回发了128条私信。

    “关键时候还是组织靠得住,哈哈!”聊天的最后,大学生给邱永浩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这样的回复让邱永浩感到些许安慰。“他并不知道我是谁,只知道在迷茫的时候,是团组织和他在一起,理解他、开导他。能让年轻人更加信赖团组织,这就是我们微博的骄傲。”

    邱永浩已经遇到了数不清的类似案例。许多青年网友在互动中成了“成都共青团”的铁杆“粉丝”,结为亲密的朋友。

    2011年,团成都市委联合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打造了成都青年全媒体中心,研究当代青少年使用新媒体的规律,运用新媒体来创新团的工作格局。中心按照“跨界式合作、全媒体传播、微产品打造、多层次引导”的思路,构建立体化、聚合化、全域化的青年舆论传播阵地,提升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社交媒体时代,如果我们还用公文化的语言和灌输式的手段,就没法与青年沟通。”团成都市委宣传与研究部部长刘学鹏说,“青年全媒体中心就是要站在潮流之上,用青年的话语交流,用时尚的媒介传播,让更多青年听得到、听得懂,进而愿意听、喜欢听团的声音。”

    全媒体中心一个重要的特色是“微字号”的系列产品,通过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方式,用年轻人最喜欢、最容易参与的形式,吸引和影响青年。

    成都青年全媒体中心联合高校、企业、社会媒体和青年“微博达人”,组建成都青年传播联盟,建立近百个通讯站点,构成青年信息交互传播的密集网络,形成“中心+联盟”的工作格局。

    截至目前,“成都共青团”微博“粉丝”、“听众”近100万,日阅读量达50万,转发评论数量稳居全国城市共青团微博榜首。自2012年以来,“成都共青团”微博获得了“全国十大共青团机构微博”、“全国政务微博十佳应用奖”等荣誉。

    “青年志愿服务中心搭建了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青年社会组织创新中心通过服务将青年社会组织纳入团的工作网络,青年全媒体中心力求打造成基于社交媒体、面向团员青年的新型舆论传播阵地。”团成都市委书记惠朝旭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三个中心’的功能,密切团青联系,强化思想引导,助推有效覆盖,积极探索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工作格局。”

分享到:
篮协规则不明导致升级乱象丛生
中国网坛有朵“小小花”
恒大之下中国足球的况味
中国马术场地障碍巡回赛总决赛将举行
全国山地救援技术培训班在西安开班
IBM成为中网白金信息科技赞助商
首都高校学生展示健身活动
“三个中心”延伸成都共青团工作手臂
安徽:青年卫生志愿者扶贫接力十四年
十个中央巡视组发布问题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