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亲子两代人都觉得无比难熬的时期,但从另一角度看,14岁到18岁,几年一晃也就熬过去了。
事实上,青春期并没有那么容易过去,对很多家庭来说,青春期的矛盾一直延续到孩子成人之后。在那些更极端的家庭中,这种冷战、不理解甚至强力对抗一直延续到父母离开人世。想想,如果两代人失去了人世间最温暖的关怀与最没有芥蒂的拥抱,是多么悲惨!
张鹏就是一个例子。他的父亲刚硬强势固执,张鹏在家里没有一点话语空间。从心理学角度说,男孩征服世界第一个要先征服他的父亲。在这个没有平等交流的家庭氛围里,张鹏要自由要争取话语权,便走向了厌学、叛逆。
父亲却没有给张鹏正常的生理心理需求任何回应,而是跟儿子一起选择了逃避——高三没经过高考的磨砺,就直接送到海外留学。走到这一步,在处理孩子成长烦恼的过程中,父亲可谓是一错再错。很快,他就受到惩罚。一个在国内都没有认识自我,不知自强的孩子,在国外更不适应,学历也拿不到空手而归。
分娩是孩子自己产生动力离开母体,只需助产士拉一把;青春期也是孩子巨大的要求独立的动力在起作用。你不顺势而为拉一把,必然会遏制孩子的主动性,他变得懒散、怠惰、任性。
从18岁到30岁是青春期后遗症的发病期。
按照正常的成长规律,孩子在离开母体以后剪断有形的脐带;在青春期后应该能剪断父母给的物质脐带,需要自立了。张鹏一无所成只能啃老。这条超期服役的脐带既让父亲难受,更令张鹏痛苦。张鹏无法像个独立男儿一样赢得“自由民主”,即便他写了所谓的“家庭契约”。
幸运的是,父亲除了给张鹏了一个饱受压抑的青春期外,也给了他正直、善良、向上的性格底色,给了他好的身体勇于修正问题的气魄。这个潦倒与失败的男人,在30岁的时候,还是独立作出了选择,走上万里征途。“青春没有地平线,人生没有天花板”,艰苦的旅程给了他反思自我反思两代人关系的机会。他主动选择了去理解父亲。
在结尾,大家看到了圆满的结局。这个成长的典型案例告诉我们青春期两代人关系的处理是多么的惊心动魄。即便当时躲过了,在青春后的时代,也必须直面。不打好这一仗,作为独生子女时代的父母,很难享受到融洽的亲子关系;不打好这一仗,孩子也没法启动自己的成长发动机,变成顶天立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