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0月0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前沿

中山:智慧团建给力“草根”青年

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李博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0月08日   08 版)

    在广东中山,许多年轻人的一天是这么开始的:早上起来收到“中山青年”微信推送的活动资讯;吃早餐的时候通过桌上的二维码名片刷微博关注 “中山青年” 了解最新动态;上班路上也能够在户外广告牌、公交车身、出租车LED电子屏、电台广播中找到中山共青团的踪影;上班时忙里偷闲通过网站报名团组织发起的有趣活动;下班参加活动时还能用手机通过 “亲青汇”APP 签到积分……全媒体中心用prezi技术展示了全媒体技术对青年人的渗透。

    全媒体增加共青团吸引力

    “一场报告会,能来靠骨干,台下玩手机,中途走一半……”共青团的吸引力在这种屡见不鲜的尴尬局面中逐步流失,传统动员方式和引导方式遇到很大挑战。

    基于此,中山团组织不断寻找大小道理的结合点,注重把“大道理”转化分解为容易接受的“小道理”,让“小道理” 在传播的媒介上丰富一点,在表达形式上活泼一点,在教育的手段上渗透性多一点。中山共青团全媒体中心应运而生。

    微博微信、团刊报纸、文化产品等全媒体的 “ 十八般武艺 ” ,通过线下线上的结合、立体式的传播,让信息更加有效精准地传递到青年,增强共青团对青年的吸引力。不仅仅是宣传渠道多样,表达方式也非常时髦,“中山青年,靠谱”、“中山共青团,就在你身边” 等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更能吸引青年的眼球。

    在中山共青团全媒体中心,人们可以现场体验新媒体互动应用。团中山市委书记丁凯告诉记者,团市委已经建立以点子文化传播公司为基地、中山新媒体青年联盟为技术力量的全媒体中心。该中心从组织架构、传播技术、文化产品三个方面搭建共青团引导青年的新格局。

    此外,中山市拥有包括基层团委、志愿者组织、大学生联谊会、镇区少工委等微博集群565个,粉丝超过12万人,“中山青年”新浪微博一度跻身新浪微博风云榜政府榜共青团全国前三强。“中山青年” 微信是全团首个、全国党政机关第二个官方认证微信。

    现代公益提升团组织凝聚力

    中山团组织提出将 “现代公益” 理念作为构筑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尝试。团中山市委努力跳出帮助弱势人群的传统公益观念,将公益界定为人人公益、微公益,界定为快乐公益、创业公益,改变了传统公益严肃、沉重的印象。

    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山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成立16年来,涌现出“晨曦行动”赴边远山区扶贫助学、“绿色中秋”环保行动、“快乐暑期”帮扶贫困新老中山人子女项目、“同一蓝天”青年才艺选拔大赛等数十个品牌活动,深受青年人喜爱。目前全市17.2万名注册志愿者中绝大多数都是青少年。一项随机抽样调查显示,74.9%的中山青年都表示参加过志愿活动。

    不仅仅是体制内社团,青年社会组织也是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如中山民间知名的清风自游人社会公益服务中心成立10年来,公益活动累计举办了100多项,先后与广东连南、云南香格里拉等多个贫困地区结对帮扶。一提起小榄镇永宁龙狮武术团,几乎每一位家长都能说出这个民间社会组织的一两件事迹。这个武术团不仅在多次比赛中取得佳绩,还同时拯救了1000多名“边缘少年”,帮他们重新回归正道。蓝天家园则是中山有名的推广助学项目的组织,拥有长达6年的山区助学经验,成功推出“六一”捐助山区儿童、中秋给山区送月饼等公益活动,并先后成功组织“暖冬计划”向山区贫困家庭捐赠棉被、关爱及回访资助学生活动等。

    近年来,中山团组织通过“现代公益”理念打通体制内外,凝聚80后、90后青年,为各项活动的开展寻求广泛共识。通过开展中山市青年大会暨万紫千红青年SHOW,为中山、乃至港、澳、珠三角公益社团组织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发起 “逸仙杯”亚洲青年公益创新大赛,吸引东南亚、港澳台地区以及大陆广大青年参与,170余个亚洲各地的公益创意让人应接不暇;通过与零点集团合作开展黑苹果夏花会公益招标,推动公益项目头脑风暴,实现资源和公益项目的对接;与清风自游人、珠海逍遥驴谈等自组织发动55公里中(山)珠(海)徒步毅行活动,连续10年吸引珠三角青年近万名青年参与,倡导青年公益;举办慈善拍卖会,发动中山22个青年社团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项目筹得40万元资金等活动。

    扩大共青团有效覆盖面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山共青团将传统团建、社会组织、青年需求融为一体,逐渐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组织建设格局,即以层级化团组织建设为主体,积极推进非层级化团组织建设和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形成对各类青年立体式覆盖网络。

    面对20万个企业、60万名外来务工青年,单纯依靠共青团工作力量显然不足。中山各级团组织依托非公党建优势,创造性地将非公团建与“企业义工”有机结合,企业在志愿服务中得到认同,共青团组织在志愿服务中实质性存在,员工在志愿服务中融入当地,企业义工成为维系企业、本土、外乡的桥梁。目前,中山共成立企业义工服务队300多支,企业义工人数超过1万人。

    少先队工作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石,处在层级化团建的重要位置。2012年,中山市少工委率先成立社区少工委,在中山市所辖24个镇区引进社区服务与志愿服务理念,整合校外辅导员及青年志愿者等各类社会资源,为社区未成年人开展学业辅导、兴趣培养、传统文化传播、放学托管等公益培训服务。目前全市已成立163个基层社区少工委,吸引18408名社区未成年人参加,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5955人;家长参与人数达7440人,整合校外辅导员598人。

    而在非层级化团组织建设中,有新社会组织团建和驻外团工委两条延展手臂。目前,中山共建立新社会组织团组织200家,覆盖团员6399人,覆盖青年11.7万人。全市共有市级驻外团工委9家,县级驻外团工委22家,覆盖团员6987人,覆盖35岁以下青年5万人。以中山市自组织联盟为例,其中17个理事单位均建立起团支部,青年在哪里聚集,团组织就在哪里插上团旗,让青年感受到团组织就在身边。

    近年来,广东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中山共青团创造性地提出青年社区学院、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三驾马车”推进综合改革。“三驾马车”即青年社区学院扎根社区,培育青年社会建设人才,助力社区和谐稳定;社会组织的人才来源于青年社区学院,吸引、服务青少年,促进自我提升;社会企业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公益目的,不断反馈青年社区学院和社会组织,促进两者可持续发展。“以枢纽型社会组织重构共青团社会资本,以青年社区学院实现社会建设集群效应,以社会企业建设激发社会活力。” 丁凯说。

    中山的青年社区学院不属于学历教育,但是非常受欢迎。在这里,只要是青年人,不论学历、不限户籍均可报名参加免费授课。从各学院的情况来看,报名往往只需几天,招生就会满员。很多学员都觉得,在这里身份平等,交流轻松,既可以学到东西,还可以交到朋友。

    在广东省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团广东省委书记曾颖如指出,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共青团组织淡化行政色彩、增强服务功能、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成为广东省群团组织转型的方向,是推动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推进了抽象的“社会”概念在现实工作层面落地生根。

    “三个共青团”增强团干部实力

    得益于广东改革创新的氛围,中山共青团开始一场实验,鲜明亮出“专业化”、“服务型”、“数字化”共青团3张牌。

    60多场密集性的训练班、讲座,北大、清华等顶尖学府的进修学习,包括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等在内的“智囊团”的专题培训……这一系列“组合拳”在中山团组织掀起一场“学习风暴” 。

    “誓将青年骨干和各级团干‘换脑’,变成社会建设的专才。”丁凯强调,只有学习才能提高共青团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为了将专业化团建长效化,从2011年开始,团中山市委先后发起成立中山共青团咨询委员会(中山市青少年导师)、“博士人才服务团”、“中山青年智库”、“中山青少年法律顾问团”,凝聚有志于推动社会建设的国内顶级学者、本土民意代表以及其他各类社会青年精英100多名,构建广泛的智力支撑。 品牌项目“中山青年大讲堂”已经推出12期,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中山青年面对面授业解惑。

    团中山市委致力于推进“服务型共青团”建设,通过服务广大青年群体,尤其是外来务工青年、大学生、待业青年、大龄未婚青年、离异青年、单亲家庭子女等,实施“青年民生工程”;服务青年社会组织,依托体制机制的完善搭建全方位的服务平台,扩大共青团社会资本,重塑团的号召力、影响力,夯实团的青年基础。

    2012年年初,团中山市委推出电子团员修身卡,与“亲青汇”和“卡卡包”两个手机应用捆绑。青年可据此实时了解团组织举办的活动,也可通过志愿服务获得积分,享受指定商家的折扣或礼品。目前电子团员卡已覆盖8万名注册团员,不仅收集了信息,对青年参加活动的情况形成反馈,实现青少年服务的精确推送,同时也提高了青年从事志愿服务的自主性、积极性,搭建起团市委和团员之间的信息桥梁,增强团的组织网络对青年的黏度。

分享到:
中山:智慧团建给力“草根”青年
厦门:金融青年践行“我的中国梦”
团情微讯
粮食命根子
劳动得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