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前沿

创新挑战:小行动怎样汇聚大梦想

本报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0月10日   08 版)

    最近的一个场合,知名公益人士、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被深深震撼了。

    一个叫做“思成·筑梦”的公益团体,为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曙光乡的陈家寨募捐到了建设一所希望小学的全部费用。这位希望工程的创始人怎么也想象不到,一群几乎都是90后的大学生,是怎样利用一个假期,奔走在各个城市,用最原始的街头募捐的形式,筹到了近100万元。

    在2013年的康师傅创新挑战赛上,“思成·筑梦”团队凭借这个项目获得年度“公益达人”的称号。

    “震撼!”在挑战赛的评委答辩环节,“思成·筑梦”的团队负责人罗怡婧听到了这样的评价,“希望小学的建设经费因数额较大,一般都是企业捐助的,但这群大学生是用一点一滴的行动积累出来的,这样对于发动社会奉献爱心更有意义,更具说服力。”

    小行动筑成大梦想

    在公益行动的行列中,“思成·筑梦”团队的项目实在算不上什么大手笔,在很多人眼里,这种街头募捐的形式甚至就是小儿科,但这个小行动却为一个贫困的山村铸就了一个大梦想。

    “他们周密策划,在不同的城市发动很多人参与,说服别人自愿把口袋里的钱捐出来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徐永光看来,这群孩子的行动已经接近成熟的社会企业项目的运作。

    “思成·筑梦”团队只是一个大学社团,最早发起的时候是为内蒙古的聋哑人筹建一个办公室,而为贵州募捐希望小学则是因为一则反映贵州陈家寨地区儿童学习条件艰苦的新闻。

    这则新闻成为他们发起募捐的原动力。他们立即去当地考察,迅速组建团队,策划募捐方案。很快,“贵州希望小学筹建计划”启动了。

    “2012年6月,我们组织了30个社团的同学,去了3个省的4个市,每个城市待一周左右。”罗怡婧说。

    这样的行动对于这群尚未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困难重重。每到一个城市,他们要去找活动场地,要去高校找志愿者团体,还要去找企业赞助志愿者的午餐。

    在罗怡婧的记忆里,已经不记得自己碰过多少钉子。找场地时,他们一般会选择人流量比较大的商场,但事实是他们根本就见不到商场负责人,就算好不容易碰上了,那些负责人大都也会怕影响消费者购物而拒绝。

    “有时候还会被城管赶。”罗怡婧笑言。

    在罗怡婧看来,最困难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在募捐过程中被拒绝。碰上有人过来,他们就会主动凑上去,很多时候,他们会遭遇白眼,甚至有时候会被当做骗子。

    “不被信任的时候觉得特别无助。”罗怡婧说。

    不过尽管艰难,他们的行动还是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在贵州贵阳,一个卖气球的小女孩连续3天每天都会跑过来看志愿者们手中的展板,然后捐上10元钱。

    一个拿低保的老大爷看到他们募捐,撂下一句“我还需要帮助呢”就转身走开,但几分钟后却又折回来仔细看了他们的展板,在募捐箱里放下了20元。

    这样的事情,在他们去过的每个城市都会发生,“我们很多志愿者都被感动得哭了。”

    更多人开始理解这群年轻人并加入进来,在新一届社团招新的时候,一些人慕名而来,“思成·筑梦”社团成为校园里的“抢手货”。

    做公益不是喊口号 要真的解决问题

    在康师傅创新挑战赛的参赛项目中,几乎每一个都跟“思成·筑梦”团队的项目一样,并不宏大,却真的在解决问题。

    在徐永光看来,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做公益不是喊口号,我们不提倡那种大而无边,无法实际操作的公益项目。”

    在挑战赛中,很多公益项目都曾让他眼前一亮。

    他还记得那个叫做“变废为肥”的项目,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宋建锋将目光盯在了社区的宠物粪便上,通过联系物业和盆景销售商,这个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小项目最终把社区里让人头疼的垃圾,变成了商人眼中可以赚钱又利于环保的肥料。

    “这样的项目是可以复制的,是能够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的。”徐永光说。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华北兼西北地区董事长张百清也有着同样的观点,他觉得应该鼓励大学生去发现生活当中的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付出努力。

    一个叫做“‘七色花’农村留守儿童变色童年关爱计划”的项目让他念念不忘。

    在兰州榆中北山区支教的时候,“七色花”团队的负责人郭娟梅发现当地的留守儿童都在喝没有经过蒸煮的生水,而由于没有亲情陪伴,那些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自卑和封闭也让她触动。于是,一项旨在解决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和“饮用生水”问题的关爱项目在她脑子里成型了。除了为兰州北山区小学84名留守儿童带去镶嵌父母照片的变色保温杯,郭娟梅还带着团队开展了“饮水卫生大科普”、“喝开水好习惯坚持大赛”、“课业辅导”等课余活动。

    “他们把父母的照片印到保温杯上,孩子们在喝热水的时候,这些照片就会慢慢地显现出来。”张百清觉得这样的想法新颖、实用,既能改变孩子们喝生水的习惯,还能让他们看到父母的照片,缓解思念之情。

    当然,挑战赛中也曾淘汰过一些项目。在挑战赛评委、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华俊看来,那些被淘汰的很多都是因为项目只是在纸上谈兵。“比如一项开展暑期关爱留守儿童的项目,团队方以暑期找不到人为由而没有进入实践环节。”

    小项目也能撬动更多资源

    在挑战赛评委,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赵华看来,大学生是最有活力的群体,他们的公益行动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在她的印象里,挑战赛里获奖的都是这样的项目,“影响面广,公众参与度高。”

    2012年的冠军“小题大作”团队的项目就曾让很多人参与其中。过去一年来,“小题大作”微公益网站共新上线6个项目,涉及教育、环保、社区发展等内容,近两万名网民参与其中,促成了1.3万余件物品的捐赠。

    罗怡婧做过粗略的统计,在团队开展募捐活动的过程中,在每一个城市,每天能够吸引到数万人。而在她的身边,被吸引来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同学在她的影响下,或捐款或成为团队志愿者。

    来自河南工业大学创行团队的“绿色郑州行”也是这样一个项目。这个以回收、翻新、租赁、出售废弃自行车为途径,帮助贫困大学生和社区下岗居民为目的的项目,不到一个月就整合了3个社区的资源,回收及收购弃置自行车396辆,让15名下岗居民提高了经济收入,帮助社区重新获得近2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

    如今这个年轻的团队正在准备将这种模式复制到4所高校,帮助更多的人。

    公益挑战赛本身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公益。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赛事在两岸16个城市累计举办22场校园巡讲,超过5000名对公益项目展现高度兴趣的同学与康师傅挑战赛组织方面对面交流与分享,赛事汇聚两岸近1400份提案,公益项目涉及医疗卫生、弱势群体关爱、环保、社区发展、教育、文化、非遗保护、信息与通讯技术等诸多领域,共有超过400万名青年通过网络参与或关注康师傅创新挑战赛。

    “我们希望‘康师傅创新挑战赛’能够助大家一臂之力,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并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中,促进国家社会建设的完善和社会管理的创新步伐。”张百清说。

本报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10月10日 08 版

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村庄规划师展身手
创新挑战:小行动怎样汇聚大梦想
济南新市民子女免费观影
康师傅:播撒公益的种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