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三学生蒋海洋,从初二开始便尝试各种创业,虽然建树不大,但他始终认为:“只要有眼光和胆识,创业成功只是迟早的事。”如今,22岁的蒋海洋终于逮到机会,在校园内成立了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海洋俱乐部”,为7000多名师生提供休闲娱乐和特色餐饮等服务。
10多年前,因为一场车祸,蒋海洋失去了左腿。生性要强的他一直拒绝拐杖,靠单腿跳走路。随着年龄增长,同龄人异样的眼光让蒋海洋立志创业干出一番事业,必须活得与别人不一样。于是,他从初二开始炒股并尝试各种创业。
从这时开始,对蒋海洋而言,创业似乎成了比上学更重要的东西。高一下学期,蒋海洋与几个朋友一拍即合,在老家安徽省亳州市创办了“起点青年商业交流会”,通过发展会员向全市高中生出售各类节日商品,如:母亲节卖康乃馨、情人节卖玫瑰和巧克力、圣诞节卖苹果等。
没过多久,商会会员便达到300多人,网点遍布全市所有高中。后来由于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担心影响不好,被下文强制取消。蒋海洋觉得,通过这次创业收获了荣誉、自信和希望,只要有商机,不管赚不赚钱都会去尝试。
高中毕业后,蒋海洋又趁着假期,在叔叔的指导下,开了家数码店,并坚持炒股。由于资金限制,收益并不是很好,但还是挣够了来海南上学的路费和第一学期的生活费。
2011年,不顾父母的反对,蒋海洋坚持选择赴离家较远的海南科技职业学院上学。在他看来,上大学不单是为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更深刻地认识社会,以便更好地创业。课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社会知识更重要,创业不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还可以改变别人的命运。
高中创业积累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让蒋海洋很快当上了校学生会主席,并获得了师生认可。
大一下学期,在与同学的闲聊中,蒋海洋听到大家抱怨去海边玩坐公交车不方便,走路又太远,有辆自行车就好了。“抱怨即商机”,蒋海洋很快与两个同学合伙成立自行车租赁行,为了节约成本,他们自己去广州找货源寄回海南组装。50辆崭新的山地自行车一亮相,便受到学生青睐,生意一直不错,开学旺季,每月租金可达5000多元。
“学校半封闭管理,校园内缺少休闲娱乐和特色小吃服务,学生一直怨声载道。越抱怨,商机越大。”面临大三毕业实习的蒋海洋认为,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否则毕业后只能替别人打工或回家。今年4月,他鼓起勇气找到海南科技学院院长杨秀英,希望学校能够提供场地扶持。
杨秀英听了蒋海洋的想法后表示,学校刚好有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合同到期要出租,对外租金一年20万元加押金,如果蒋海洋敢接,学校扶持3年,每年租金10万元,不收押金,租金有了再交,另外提供20万元的音响、桌椅及厨房用具等设备。
经过深思熟虑后,蒋海洋决定拿下这一场地,做化肥销售的父母虽没有反对,但明确表示不提供资金支持,只是给了蒋海洋1万元生活费。经过多方筹措,蒋海洋以合伙入股的形式,筹集到15万元启动资金。
为了节约资金,除了更新电路外,所有装修都是蒋海洋和朋友自己动手完成的。他笑着说,“在学生会积攒的人缘终于派上用场了,一个多月来没日没夜,终于大致完成了一楼的装修改造,现在修门、换锁、接线、刷漆都是小菜一碟。”
从开始装修到正式营业,虽然没有工资,但还是有愿意帮忙的同学范喜庆留下了,在同学眼里“有点傻,老实过头了”。范喜庆其实是被蒋海洋身上那股敢闯敢拼的劲头吸引来的。范喜庆说,就当是积累经验好了。
海洋俱乐部主要面向全校师生提供休闲娱乐、休闲小吃、餐厅餐饮、野炊出游用品租赁、精品店、格子铺等服务,60%的铺面对外招租,剩余40%自营。蒋海洋希望,俱乐部类似于学生社团组织,不过多追求利润,既是大学生之家,又是学生创业实践、走向社会的“练手舞台”。
为了让铺面尽快租出去,蒋海洋他们除了在网上发布招租信息外,还到海口各大高校附近美食街发放了400多张招租广告。一个月内租出去6间铺面,每年可回收租金6万元。开业10天,自营KTV、台球、水吧部分营业额已超过5000元。
“由于资金限制,目前俱乐部还缺少很多新东西。”在蒋海洋看来,俱乐部不仅仅是现在的商品买卖,更重要的是实现共享资源、互补所需,从而创造新的商机,这也是他为什么将这一传统项目叫做“俱乐部”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