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友谊与共识同增 发展与生态双赢

——第二届亚洲大学生环境论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0月15日   04 版)

    8月8日,四国大学生在韩国首尔高丽大学参加论坛结业式

    8月4日,在济州岛森林聆听专家的解说

    8月6日,在新万金滩涂植树

    8月3日,大学生们攀登拒文岳火山

    8月7日,大学生们像往常一样进行晚间讨论

    不需要人搀扶,88岁的冈田卓也先生自己从座位上起身,走上讲台。在一片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台上的灯光照亮这位老人布满沟壑的面容和神情坚定的双眼。

    “为解决环境问题,要超越国境,以全球规模共同努力。”他说。台下坐满来自4个亚洲国家顶尖高校的80名学子,正在静静地聆听。

    2013年8月2日下午,在韩国首尔高丽大学的环球媒体报告厅,第二届亚洲大学生环境论坛正式开幕。

    这届论坛由中国清华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高丽大学、越南河内国家大学选出的各20名大学生参加。

    这已经是冈田卓也第二次为论坛致辞了。作为日本永旺环境财团理事长,这位老人多年来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植树造林,并领导企业担当社会责任,发展多项国际环保合作、交流活动。

    去年,按照他的理念和设计,由永旺环境财团出资主办的首届亚洲大学生环境论坛在日本成功举办。

    “我衷心希望各国同学能进行多次对话,通过本论坛成长为能为亚洲环境制定政策的负责人,进而成长为全球环境舞台上活跃的领导者!”面对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容,冈田卓也在致辞中袒露自己的心声。

    1990年成立的永旺环境财团将“以顾客为原点,追求和平,尊重人类,贡献地区”作为基本理念,常年为民间环保组织提供物力支持。与此同时,在冈田卓也的带领下,财团在世界各地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比如中国的“万里长城植树活动”就是成功典范。到今年,永旺在日本国内外植树累计将超过1000万棵。

    亚洲大学生环境论坛从2012年开始,计划用10年时间,持续培养环境方面的青年领军人物。

    “人敬畏自然,便不敢侵犯自然”

    “你真的了解你的邻国吗?” 作为论坛新成员,越南驻韩外交官陈重全在开幕式上发言道,“误解、歧视时常产生,那么,你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去了解他们。”随后,他用四国语言向主办方与参与者们致谢,赢得一片欢呼声。

    对80名来自4个不同国家的大学生来说,论坛为他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了解外国同龄人的机会,他们更重要的任务,是通过观察、交流和体会,去加深对大自然的了解。

    与首届论坛“从文化看环境”的主题不同,第二届论坛的主题为“环境与人类”,通过研究基础设施的开发对人类及环境产生的影响,着重强调让学生观察、亲历人类开发环境的具体实践。

    踏上旅程的第二天,在济州岛自然遗产博物馆里,一场复原该岛形成过程的4D电影正在放映。这座韩国最大的岛屿是典型的火山岛,形成于120万年前。岛中央,由火山爆发形成的汉拿山巍然屹立,海拔1951米,是韩国的最高山峰。

    在眼镜、声光、水汽和座椅的配合下,火山喷发、岩石滚落、大雨倾盆等场景显得非常逼真。“这是我第一次看4D电影。”宋建华激动地说,他为片中呈现的大自然伟大的力量而感慨。

    事实上,这位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是第二次参加亚洲大学生环境论坛。除新加入的越南外,本届论坛组织者从中日韩三国都分别挑选了一两位“老生”,旨在为“新生”提供经验,加快适应。

    来之前,宋建华准备了很久。为了代表中国“老生”发言,他把稿子背了几十遍。在他看来,第二届论坛比首届规划更严密、内容更丰富——“因为更有经验!”

    午后,当地零星小雨开始洒落,学生们被分成两路,攀登拒文岳火山。雨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兴趣。在两旁植被茂密的路上,刘雪华顺道把课堂“搬”了过来。

    “请注意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区别。”作为带队老师,这位清华大学生态研究所所长为学生们指出树丛细微的差别,并告诉他们一些植物的名字与习性。

    学生们举起相机,对准土壤、树木和花草纷纷拍照。师生们都背着双肩包,脚蹬运动鞋,鞋帮上沾着泥土和草叶,头发末梢挂着星点雨水。这堂课没有书本,没有黑板,也没有电子课件,却有生机盎然的植物和广阔的天地。

    在顶峰的露台上,高丽大学教授孙尧丸为学生们安排了一场户外讲座。主讲人正是常年研究、保护当地植被的专家。

    “那里曾经寸草不生。”这位面庞黝黑,臂膀强壮的中年人露出些许悲伤的神色,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则是一大片碧绿的山麓。

    从前,济州岛原住民曾与自然和谐地相处着。但在太平洋战争中,这座小岛被战火侵蚀得千疮百孔,居民生活也受到重创。

    在永旺环境财团理事长冈田卓也看来,战争对自然的破坏是最严重的,这也是永旺环境财团之所以始终倡导和平理念的来由。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济州岛于今时今日恢复了葱茏的面貌。在参观济州岛民俗博物馆时,千奇百怪的动物标本引得学生们连连惊叹。

    “人们不能在需要自然时才想到保护自然。人和自然之间存在一种循环,但人们在大城市住久了,就总是容易忘记这种循环。”生活在日本东京的早稻田大学学生宫村昌则感慨道。“当大自然真的发起脾气来,人类毫无办法。”离开这座美丽的小岛前,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火山和树林。自然的力量的确令人惊叹,百万年前,那里还曾是一片海洋。

    “人敬畏自然,便不敢侵犯自然!”宋建华对宫村说。

    “每棵树都有它生存的智慧”

    当宋建华从乘坐的大巴车上跳下来时,他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站在韩国林业研究院负责管理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暖温带森林入口处,他觉得自己简直像面对着一只巨大的、绿色的、开放的氧气瓶。

    研究院金长秀博士已经静候学生们多时了。而孙尧丸教授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当教鞭,为参观前的讲座担任翻译。

    一切都显得和自然融为一体。地面上铺着鲜红的火山石石子,游客落脚处的凳子用原木桩制成。每个学生都分得一只小小的、天然纤维制成的口袋,寓意着“可降解、可循环利用”。

    “在过去80年里,这里都是一个源源不断制造氧气的地方。”在形容森林时,金博士用上了“神秘”这个表示敬畏的词。他表示,人类从森林获得资源和“能量”,但有时,人对自然的理解,则有可能出错。在这片森林附近,曾经有一度,人们会在夏日的夜晚,为“欢乐的蛙鸣”感到喜悦,但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听到的其实是青蛙的“悲哭”——因为树木砍伐导致的溪塘破坏,使得它们无法产卵、繁殖后代。

    “树和动物才是这片森林真正的主人,而我们只是访客。”为学生们进行解说的研究院工作人员说。在介绍某种树皮光洁白亮的树木时,这位工作人员伸出手,轻柔地抚摸着树干,眼中带着怜爱的神情,“每棵树都有它生存的智慧”。

    这一幕给王婉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后来反复想起,觉得“那是母亲轻抚孩子面容的动作”。这个学历史的中国云南小姑娘认为,并非所有人都出于利用自然的目的,才会去保护环境。在她心里,她和那位工作人员一样,都对自然有着“原始的,不掺杂任何功利心的爱”。

    在历史上,由于殖民、战争以及过度砍伐等原因,造成韩国森林荒废,林木蓄积由1910年的7亿立方米,减少到1945年的两亿立方米,到1953年时仅为0.4亿立方米。

    60年过去,如今这个数字变成8亿多立方米,林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64.5%,韩国因此成为世界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之一。198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评价韩国为二战后国土绿化成功的唯一国家。

    高丽大学学生金洗辰为这一切感到骄傲。她一边在林中穿行,一边忙着向身边的日本、中国和越南学生介绍道:山和树在韩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植树的习惯,这已经成为他们的传统。

    “当人们走进这片森林,就会感受到人与自然是如何和谐相处的。”在这片森林里,几十米高的巨大的树冠直入云霄,雨水从树隙间落下。树下铺着厚厚的叶子,各种草本植物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开花。枝条、松果散落在路两边。人行栈道下,有时会看到虬结的树根钻出泥土。

    “从近现代看来,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战胜、征服自然的历史。”王婉旎从自己的学科出发谈到,“但开发自然不能过分,这里就是很好的例子,砍伐利用与植树造林结合完美。”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学生们热烈讨论着,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所长,同时又听取着同伴们的看法。这正好切合了论坛主办方的初衷:让年轻人在多元文化和多学科背景中交流。

    每天晚饭前,来自中日韩越四国高校的学者、老师都会轮流为学生们开设讲座。饭后,围着大大的圆桌,特意分成的小组会拥有充分的讨论时间。

    这些小组被提前精心设置为“每个国家的学生都有”,而每个小组最终都有上台总结演讲的机会。

    人类需求与尊重自然可以做到双赢

    在短短几天里,第二届亚洲大学生环境论坛几乎纵贯了整个韩国。最令人激动的一幕出现在光州。

    在经历了几个小时的车程后,车窗右侧突然出现一片暗蓝的海面。有人最先发现,学生们立刻从小憩中醒来,车厢里发出热闹的欢呼声。

    8月5日,学生们到达光州市,实地参观世界上最大的围海造田项目“新万金滩涂围垦工程”,考察该工程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在一家当地传统餐厅吃午饭时,宫村昌则对食物毫无兴趣,而是被前来作报告的NGO工作人员吴东平吸引了。这个30岁出头的小伙子致力于“新万金滩涂围垦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一说到这些环境问题,声音就会提高好几个八度。谈到人类改造自然造成的动物死亡和水土破坏,他情绪激动,奋力地挥动着手臂。

    “原来会有这样恶劣的影响!”宫村昌则说,他对这位NGO工作者感到敬佩。据悉,该项目起初曾在韩国国内引起巨大争议,最终,在环保人士的努力下,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控制海水水位的措施。

    “河流和海洋相连,这是最基本的逻辑。”吴东平大声疾呼道,“我们必须遵循自然本来的逻辑!”宫村昌则很认同这句话,在他看来,这是在解决人类需求与尊重自然之间能够双赢的认识基础。

    在长长的海堤尽头,老师带着学生,共同种下150棵树苗。根据孙尧丸教授的说法,在海边盐碱地上种树非常困难。

    “我们想向人们展示,绿色的生命可以在这里生长,抵挡凶猛的海风。”他表示,学生们的植树活动是该论坛精神的标志。他向学生们保证,管理人员会好好看护这些树苗,确保它们茁壮成长。谁都可以在未来的某一天,回到这里,再看看自己亲手种下的树。

    论坛临近尾声,学生们返回韩国首都首尔参观“兰芝岛”。这个首尔曾经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如今已经变成地标性的公园,超过450种植物和400种动物在这里生存。成为人类破坏环境却最终凭借努力拯救生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好证明。

    8月8日一早,第二届亚洲大学生环境论坛最终报告会在高丽大学举行。宋建华和宫村昌则属于同一个小组,前一晚,他们忙着讨论选题、准备PPT,几乎一夜不曾合眼。

    “这种对撞对人很有启发,我很感谢永旺环境财团能给我们这个机会。”宋建华说,在他看来,本届论坛比第一届更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而在主题方面也更加专注,他收获很大。

    说起来,经验也为他自己带来了优势。因为报告非常精彩,他和宫村所在的小组获得老师们评出的总分第一名。在接过永旺环境财团理事长冈田卓也先生亲自颁发的证书时,这个大男孩笑得露出满口洁白的牙齿。

    “从你们最终的展示来看,你们在旅途中真的学到不少。”孙尧丸教授总结道,“我欣赏你们的团队协作和勤奋刻苦,希望你们回到各自的国家,能继续致力于宣传环保理念、投身环保活动中。”

    这份赞许赢得了掌声。但让年轻人报以最热烈掌声和欢呼的,则是清华大学刘雪华老师的报告。

    她一袭旗袍,挽起圆髻,在讲台上正式宣布,第三届亚洲大学生环境论坛将在中国举办,清华大学将成为东道主。在她身后的巨大投影屏幕上,出现了北京的天坛、内蒙古的草原和四川的熊猫。

    那一刻,期待和激动化为掌声,响彻整个会议厅。

    (本报记者 秦珍子)

    注:第二届“亚洲大学生环境论坛”(简称ASEP)主办单位为公益财团法人永旺环境财团,共同主办单位为韩国高丽大学、日本早韬田大学,后援单位为中国青年报社、日本每日新闻社、韩国朝鲜日报社、越南青年报社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10月15日 04 版

友谊与共识同增 发展与生态双赢
“做森林的爷爷”